正文 第三節 材料與方法(1 / 1)

一、材料與設備

(一)試驗材料

低溫脫脂花生粉(PF):同第二篇第二章試驗材料部分;

示蹤劑(Tracer):考慮到一般色素在高溫下可能會分解,本試驗采用碳粉作為測定RTD的示蹤劑。

將活性炭粉碎成較細的粉末,每份精確稱取0.5g,用玻璃紙包好,備用。

(二)試驗設備

擠壓設備:Brabender DSE-25型雙螺杆擠壓實驗室工作站,主要結構見第二篇第二章試驗設備部分。

其他設備:CR-400型色彩色差計(日本MINOLTA);FW 100型高速萬能粉碎機(天津泰斯特); DK-S26型電熱恒溫水浴鍋(上海精宏);計時器,卷尺等。

二、試驗方法

(一)碳粉濃度與色差值的回歸性分析

稱取12份PF各10g,測定其水分含量,並用蒸餾水將其水分含量調整到50%。按一定的增加梯度分別加入0~160mg/10g的碳粉,攪拌均勻,做成緊密均勻的麵團,並在一固定大小的容器內成形。密封後,於100℃下蒸煮30min。取出,冷卻後用色差計測定其色度值。以碳粉濃度為橫軸、色度值為縱軸,分別作L*、a*、b*值和ΔE*與碳粉濃度之間的關係曲線,得到碳粉濃度與相應色度值之間的回歸方程。

(二)RTD擠壓試驗設計

分別考查3區溫度(機筒溫度)、物料水分含量、喂料速度和螺杆轉速對RTD的影響規律。本試驗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轉組合試驗設計,共30次試驗。試驗設計和結果見表2-3-1。

(三)停留時間測定[134, 139,142]

按照試驗設計將擠壓機各參數調至預定水平,加入PF開始擠壓,待擠壓機運行平穩後,掀開喂料漏鬥,將預先稱量好的碳粉(0.5g)迅速從喂料口處加入,同時開始計時並取樣。測定ts(碳粉加入時間)及te(碳粉開始出現在模口處的時間),同時用色差計記錄擠壓產品的色度變化並記錄擠出樣品的總長度。當擠出產品的色度值(主要是L*值)與開始取樣時無明顯差異時,停止取樣並終止計時。則物料最小停留時間t(min)=te-ts。

所得擠壓樣品按照擠壓取樣順序,每隔10cm用色差計測定其L*、a*和b*值。根據碳粉濃度與色差值之間的關係,計算各參數條件下樣品中碳粉濃度及其在擠壓過程中的分布曲線。

三、數據處理

用Excel完成RTD各參數的計算及RTD分布函數E(t)曲線和累積分布函數F(t)曲線的繪製。采用STATISTIC 6.0分析各擠壓參數對MRT的交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