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結果與分析(1 / 1)

一、炭粉濃度與色差值之間的回歸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炭粉濃度與樣品明度指數L*、彩度指數b*以及色差綜合評定值ΔE*之間均存在顯著的回歸性,回歸係數均在0.94以上,其中以ΔE*的回歸性最好,其次是明度指數L*,且兩者回歸係數差異不大,所以本試驗選用比較直觀的L*值作為研究PF擠壓組織化過程中測定RTD的指示指標。

在一定的炭粉濃度範圍內,炭粉濃度與樣品的L*值呈顯著相關性(R2=0.9861)。本試驗中,炭粉濃度範圍0~160mg/10g,相應樣品的L*值在60.58~28.03,L*值基本在測定擠壓樣品L*值的變化範圍之內。將擠壓產品的L*值代入方程,即可求得相應產品中的炭粉濃度。

二、擠壓參數對RTD的影響

影響MRT和RTD的因素主要包括螺杆構形、喂料速度、螺杆轉速、物料水分含量和擠壓機模頭結構和模口形狀等[139,144]。本章主要分析了機筒溫度、物料水分含量、喂料速度和螺杆轉速等操作參數對PF高水分擠壓組織化過程中RTD的影響規律。

(一)機筒溫度的影響

在其他參數固定的情況下,隨機筒溫度(3區溫度)即熔融區溫度的升高,MRT呈增加趨勢,在135℃、145℃和155℃下的MRT分別為7.41min、7.67min和8.35min。機筒溫度對RTD的影響較大,隨機筒溫度的升高,RTD曲線分布範圍明顯變大,峰值降低,曲線逐漸右移,表示示蹤劑從加入到在擠壓機模口處出現的時間逐漸延長。

根據Bounie的結論,軸向混合指數im值也可以表示物料在擠壓機內的混合程度或受剪切力的大小,其值越大,表示混合越充分,同時受到的剪切作用也越強[143]。在135℃和155℃下的im值均小於在145℃下的,這說明機筒溫度過低或過高均不利於物料的充分混合。在較低的溫度下(135℃),由於物料難以形成質地均一的熔融體,且物料黏度較大,不易流動,因而混合效果較差;在較高的溫度下,物料可以較快地熔融並形成熔融體。但是在高溫高水分條件下,擠壓機內壓力增大,同時,高溫使物料中各組分(蛋白質、澱粉等)的性質發生較大的變化,並影響到物料的流變學特性,可能會導致熔融體在螺杆與機筒內壁間的C型通道內的漏流量增大,從而影響混合效果並延長MRT[145,146]。

(二)物料水分含量的影響

物料水分含量對MRT的影響趨勢與機筒溫度的影響基本一致,但影響幅度較大。當物料水分含量為40%、50%和60%時,其MRT分別為5.87min、7.67min和8.23min,差異顯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