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教育之必須
最近十年間人們知識量增長的變化超過了過去500年的變化,在這個巨變麵前,有很多舊的東西不能適應,所以更重要的教育是精神方麵的教育和靈性方麵的教育,目的是幫孩子建立一個很好的思維和價值觀。
其實在我看來,教育就是簡單的三點:第一是最基本的,先讓人識字,義務教育得搞好,無論是鄉村還是城市;第二就是整個教育體製要適應社會的變化;第三就是注重精神方麵、靈性方麵的教育。我們推廣美德教育就是基於這幾點考慮的。
我們成立的SOHO中國基金,在過去六年中一直聚焦在兒童美德工程上,投入了幾千萬元的資金,基金會每位成員都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得到的比付出的更多、更珍貴。我們得到了比時間和金錢更珍貴的精神品質的提升,得到了任何珍貴的物質財富都無法取代的愛和快樂。
我記得我們做美德教育的時候,提倡的第一個美德就是每個人都要整潔。這看起來很簡單,可是你要讓鄉下的孩子能夠融入到社會裏麵去,整潔就變得有些困難,我們應該讓孩子們明白你身上有沒有味道、刷牙不刷牙、理發不理發、刮不刮胡子、衣服要不要洗,並不是你私人的事情。鄉下幾百年的習慣就是不要天天洗澡,甚至牙都不會刷、上廁所都不會,這就跟野蠻人一樣,要讓這個人融入到社會裏麵去的話,很難。所以我們第一節課學的就是整潔,當然我們不講什麼是整潔,而是用唱歌教給孩子們實際怎麼做。比如學完整潔就知道刷牙怎麼刷,一天刷幾次,一次刷幾分鍾。
另一方麵,孩子們去的廁所要整潔。政府把學校建起來了,廁所卻沒有建,隨便拿牆圍著,非常危險——牆下麵又是水又是尿,非常容易塌,一塌就會傷害到小孩。每年傷害這些孩子最大的原因就是廁所的牆塌了。於是我們就建了廁所。一開始建的是衝水廁所,很多地方沒有水,於是我們從瑞士引進旱廁,然後一步步推廣。結果把旱廁做完以後,又碰到問題——鄉下都是留守兒童和老人,年輕人都跑到城裏麵打工去了,你用了旱廁以後,這樣多的學生集中在一起,沒有人清理糞尿。我們有一個誌願者叫陳向陽,他從深圳過去,說可以把人糞尿經過發酵以後變成肥料,然後給蘋果樹施肥,長出的蘋果跟用化肥種出來的蘋果不一樣。一般上化肥的蘋果都很大,他的蘋果很小,但是非常甜。他實施了三四年的時間,每年賺一百多萬。上次見我的時候,拿著一個大書包,打開以後全是錢,我說你怎麼有這麼多的錢,他說把蘋果弄到北京來賣,收了一天的錢。
牛津大學有一個學生看到關於陳向陽的報道之後,特地來考察。原來,全世界建這種生態廁所、旱廁的都是沒有效率的,無論是比爾·蓋茨基金會也好,國際組織也好,都往裏麵投錢,但都不像我們這個地方,現在不僅不投錢了,還賺錢。牛津大學的學生的導師就倡導一種生態的、能夠循環的、不浪費的模式,所以就到我們那裏考察。這樣一件小事,成了一個影響全世界的事情。孩子們還會學習到誠實的美德。這裏還有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我們在學習美德的時候,有一個小孩坐公共汽車回家,發現座位旁邊有一個包,人都走了沒有人要,他就把包帶回家去,發現包裏麵有17萬人民幣——在天水,17萬是一個天文數字。小孩的爸爸媽媽說花了得了,不要送回去了,小孩不同意,跟父母親討論,沒有定下來。小孩晚上睡覺的時候,就緊緊抱著這個錢,怕父母親拿走。第二天和父母親說通以後,按照包裏麵的身份證和名片給失主打了一個電話。失主說我都不想活了,跟老婆商量把車賣掉拿錢買房,結果下車時錢忘了拿。我就問這個小孩為什麼這麼做,這個小孩說因為他們學習了誠實是美德,誠實是一切美德的基礎,這是最關鍵的,他不能夠做一個不誠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