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要信仰(1)(1 / 3)

我認為信仰是個人的事,很少在公開場所談信仰問題,但我相信信仰才能讓心靈深處的美德發光;我曾沒有過任何信仰,但我相信另一個世界的存在;我相信科學,也敬畏神聖。我更相信,真正愛的力量來自於信仰的力量,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信仰的力量才是人類生活真正的推動力。

誰的世界誰的心

2005年,在從九寨溝到鬆潘的路上,看到一個小寺院,叫尕米寺,我們停車在寺院的門口,出來了一個小和尚。

小和尚13歲,他說他10歲時就來到這個寺院出家了。他不怎麼會講普通話,隻能講幾個字,借助手勢也能表達清楚他的意思。

他帶著我們看了寺院的裏裏外外。我這個年齡的時候也是在一個寺院裏讀小學,讀的是“+、-、×、÷”和“毛主席萬歲”,從來沒有讀過“b、p、m、f”,因為我們那裏的老師都不會講普通話,也沒辦法教漢語拚音,也從來沒有像這個小和尚這樣讀過佛經。佛經的故事我都是在學校的牆上看的。

當時,我沒有信仰任何的宗教,也沒有加入任何的團體和黨派,但我相信有另外一個世界存在。那個世界是我們所不了解的世界。所以我對各種宗教都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也很想去了解它們。我想,我基本是屬於無宗教信仰的有神論者,這可能與我小時候在一座寺院裏上小學有關。

父親平反後落實政策,被安排在縣政府工作。這個縣是一個非常貧困的縣,當時全縣境內沒有一條一米寬的柏油馬路。晚上我住在父親的辦公室,隔壁住著一位姓景的叔叔,這可能是政府辦公區裏麵住的僅有的兩個人。後來我出來上學了,還時常惦記著這位景叔叔。過了幾年,聽說他升官了,當了這個縣的縣長。

又過了幾年,聽說他又升官了,調到另一個縣去做縣委書記。又過了幾年,說他到麥積山管理處去當主任了。又過了幾年,父親對我說,你景叔叔當了天水市紀委主任。父親說,這個職位對你景叔叔最合適,他一不為名,二不為利,一定能幹好。沒多長時間,景叔叔提前退休了,到北京我的辦公室來,我們聊了好長時間。

最近父親告訴我,景叔叔出家了,是市裏麵發現他六個月都沒有領工資了才知道這個消息,但誰也不知道他在哪個寺院。我想也許會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地方和他相遇,也許會擦肩而過,永遠地擦肩而過。

作為一個在北京開發房地產的商人,我非常地向往豐富的精神世界。但看到這個小和尚,我想他更向往的可能是物質世界。小和尚對我說,你是不是已經照了三張照片了?我說,不止。在幾分鍾之內我已經給這個小和尚拍了六十多張照片。臨走時我給這個小和尚放下了100塊錢。張欣說,這小和尚以後不會好好念經了,會在馬路旁邊等著下一個100塊錢,你會把這個小和尚給毀了的。聽了張欣的話,我一路很不安。

信仰的維度

我不是佛教徒,不是道教徒,也不是基督教徒,但我尊重佛教、道教、基督教,這些宗教的經典中都包含著智慧和真理。我曾拜讀過這些宗教的經典,在其中尋找過真理。對這些宗教的教徒,我非常尊重他們的信仰,尊重他們探求真理的精神。但有些所謂宗教機構、宗教人士的做法則扭曲了這一神聖的信仰。

我們不應把宗教與宗教機構、宗教人士混為一談。有些道士、信徒的行為並不能代表宗教本身,有些宗教機構也不能代表宗教的本質。衡量宗教人士、宗教機構的言行是否符合宗教精神,有一些基本原則,這些原則是不能違背的。

第一,要看是不是符合科學和宗教和諧一致發展的原則。真理隻有一個,不可能科學證明錯的東西,宗教還認為是對的,這就是迷信了。各種宗教的基本原則都是與已被驗證的科學理論相一致的。有些經典中講述的“神跡”似乎不符合科學的原則,我理解,那隻是一些擬人化的比喻,好讓處在啟蒙時期的人們了解一個更廣闊的精神世界、一個萬千世界。我們小時候讀的童話也有一些與科學不一致的描述,比如童話裏的樹會講話,天上雲彩會笑,這都是擬人化的手法,閱讀這些童話,不但不影響我們的成長,反而在童年時期有利於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第二,宗教應該帶來團結、友愛和誠實,這是真正宗教的不二法則,也是真宗教和假宗教的試金石。在不能消除自我、自我膨脹和追逐名利的團體中,一定會發生地位高低的區分和變化,利益得失的紛爭,這樣就會出現派係和分裂,這與真正的宗教倡導的“人人平等”是背道而馳的。一位宗教人士如果給人們帶來團結、友愛、誠實,他就是一個真正的信仰者,否則就不是。

第三,宗教的智慧來自於那不可知的存在,或是上帝,或叫上天、先知、道祖,等等。創造物是無法理解造物主的,就如同桌子無法理解製作它的木匠的智慧一樣。“上帝是不可知的”與道教中的“道,可道,非常道”是同樣的含義。我認為“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道教中對“上帝不可知”這種特征的解釋。除了上蒼的獨立先知、顯聖者,無人能理解上蒼。有些宗教人士沒有對上蒼的敬畏,把自己打扮得像神一樣,讓信眾來膜拜,這些都是過分誇大了人的自我。還有些教徒以氣功之類的東西來吸引信眾,這些與人心改變、向善沒有關係。不論這些氣功的所謂功效存在與否,都不能把這些作為吸引信眾的手段。也有一些人認為隻有這些有功夫的人才能成為宗教領袖,成為道長,這同樣是對宗教的膚淺認識,這些與改變人心沒有關係,與信仰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