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要信仰(3)(1 / 2)

麥道夫騙錢的手段主要是做假財務報表,按照這些假財務報表去分紅去繳稅,再拿這些假的財務報表去騙錢。今天又有多少公司,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在做假的財務報表,在欺騙股民,欺騙監管機構。與麥道夫相比,這些企業的管理者不過是間接的、兼職的麥道夫。麥道夫是不幹業務,隻是靠做假賬騙錢,而這些公司在做自己業務的同時,與麥道夫一樣也順便做假報表騙錢;或者更嚴重的,他們在做假報表騙錢的同時,順便做一些其他業務。在我們的市場中,還有多少個伯納德·麥道夫呢?如果沒有這樣的金融危機,這些直接的、間接的麥道夫還在欺騙著,我們的社會何時才能進步?

在一大桶牛奶中,哪怕隻是掉進一滴毒,最後整桶牛奶隻能倒掉,變成沒有用的廢物,就像中國有句俗話“一粒老鼠屎害了一鍋湯”,無論我們的物質如何發展,我們的牛奶桶有多大,有再多的牛奶,隻要有毒,哪怕隻是一滴,以往我們所有的努力、所有積累下來的物質財富都將化為烏有。

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實質是精神的危機和信仰的危機。在危機中,信心的確比黃金更重要,但信心的基礎是誠實,是信賴。越是處在欺騙的環境中,大家就越沒有信心。試想,如果我們的食物中還有許多的三聚氰胺,如果我們身邊還隱藏著許多兼職的、專職的、間接的和直接的麥道夫欺騙著我們,我們的信心如何再建立起來?誠實、關愛、負責任……這些精神品質是全社會財富的基礎,失去這些基礎,物質財富就像是建在沙灘上的高樓,難以持續。

精神品質是如此的重要,但在一個沒有共同信仰的社會環境中去談愛,強調誠實,常常會顯得可笑、幼稚。一般人認為這些是小學生才談論和學習的問題,甚至會有人斥之為偽君子,講大話,或者另有其他目的。也確有人想利用物質世界的原則去促進精神品質的進步,但常常顯得力不從心,有勁使不上。物質和精神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精神世界統領著物質世界。其實,世界的本質不是我們過去所學的物質決定精神,物質世界有物質世界的規律,精神世界有精神世界的法則,如果用物質世界的手段去解決精神世界的問題,就如同用尺子去量溫度,也如同用溫度計去稱重量一樣不可能。精神品質提高的基礎是信仰。

如果一個人一生沒有信仰,不相信生命和靈魂是永恒的,在虛無主義的指導思想下,隻能是缺少約束,及時享樂,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對來世負責。在沒有共同信仰的前提下,道德的重建隻能是空中樓閣,或者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欺騙,在沒有信仰為基礎的道德重建中,極端的物質主義者隻會把提倡和實踐道德重建的人斥為偽君子。

上蒼在給人的本質中已經預設好了美德,但極端的虛無主義和物質主義阻礙了它在人的內心深處發光。也隻有共同的信仰才能讓我們心靈深處的美德發光。

我的信仰之路

我認為信仰是個人的事,是每個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作為信仰道路上的後來者、初學者,我很少在公開場所談信仰問題,但我相信每個人在信仰這條道路上都會充滿著疑惑、震驚、迷茫和探險。希望我在信仰之路上的一些經曆能給大家提供一點參考。

我的生命開始於一個偏僻、貧窮的小山村。身邊時時淳樸與奸詐、慷慨與吝嗇、無神與有神、友愛與仇恨、科學與迷信並存,這些東西交織在一起,讓我生命初期充滿著矛盾。懵懂的我像一隻駱駝一樣跟著別人走,跟著社會走。走進學校,學習了知識;走進寺院去拜佛;走進道觀拜神。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山村的很多陋習、發生在身邊的迷信和鬼的故事,我從心裏越來越覺得壓抑和恐懼。

14歲那年我走出了小山村,我相信外麵的世界更精彩、更進步,去城市、去大城市學習科學知識成為了我人生最重要的目標;那時我開始相信智慧和力量來自於知識,唯有知識才能戰勝迷信、愚昧和貧窮。有段時期,我甚至不願意聽到這個小山村的方言,這些方言表達的常常是“誰家毛鬼又抓住了誰家的人”等恐怖故事。我們的那個小山村確實太偏僻了,聽到的經常是迷信的傳說,現代科學的光離這裏是那麼遙遠。而在我的童年,家庭的溫暖又讓我感受到人生的愛,以及愛給予人的力量。在那貧窮、困苦的環境裏,家庭的愛顯得尤其重要和珍貴。

走出小山村,自己一步步變得像一頭獅子,想跑到更遠的地方,學習科學知識讓自己更有力量、更有能力。自己的外表也像一頭獅子,留著長長的頭發。

但越往前走,遇到的困惑反而越多,從看到天空中的月亮、星星,到大自然中花草的生長;從自身生命的誕生到疾病、死亡、傷痛和快樂……科學可以解釋清楚一部分問題,但對另一部分的解釋越來越牽強,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背後是不是存在著一種更偉大的力量呢?這些讓人困惑的現象背後的力量和原因到底是什麼?

於是,我又開始沒有目的地尋找,讀易經,讀佛經,讀道德經,雖然無功而返,但我逐漸相信在我們人類和大自然背後有一種更神聖、更強大的力量存在,這種偉大的力量也許就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