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或不信:市場之惑
在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曆史中,改革開放在經濟中最大的體現就是實行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確給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進步和財富的增加。在沒有改革開放,沒有實施市場經濟的年代,大家都工作得很辛苦,但總是吃不好,穿不好,也住不好,各個行業的服務都很差。但自從改革開放以後,哪個行業和地區先實施了市場經濟,哪個行業和地區的經濟就進步,社會就發展,價格也合理了,服務態度也好轉了。而那些至今仍然被壟斷的行業,沒有實施市場經濟的行業,它們的價格就會是高額的壟斷價格,服務質量也很難改善。我想大家在這幾十年中都深有體會。
為什麼市場經濟能夠給我們帶來社會的進步和財富的增長呢?最重要的是在市場經濟中有敏感的價格信號。市場經濟中,所有的參與者在價格信號的指引下,能在很短的時間之內,用很有效的辦法把各種資源組合起來。而市場中企業家的主要職責就是快速組合在價格信號指引下集中起來的各種資源。如果某種產品的價格高且銷售好,這就是強烈的信號,說明這種產品和型號是市場上最需要的,這信號就指揮著企業家去組合各種資源,能夠盡快生產出市場所需要的產品,滿足市場上人們的需要。就好像人發燒時,最主要的是找到引起發燒的原因,也許是什麼部位和器官發炎了,也許是感冒,找到原因就可以對症下藥。而不能隻治標不治本,不找原因,簡單去吃退燒藥,這對身體是非常有害的。而人的身體之所以會發燒,它也是給人們釋放出來一個信號,提醒我們要去檢查身體的什麼地方出現毛病了。同理,我們如果太情緒化、太表麵化地看待市場經濟中的價格,而不去看價格形成背後的原因,就會讓我們看不到價格背後的經濟規律,看不到它所要給我們傳遞的信號是什麼,房價如此,地價如此,股票的價格也是如此。隻有理性地、科學地去看待市場經濟中的價格,才能夠發現和掌握這價格背後的規律,給社會創造出這個社會真正需要的財富,從而避免造成浪費。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市場經濟中的價格漲落要統一嗎?一定要別人降時你也降,別人漲時你也漲嗎?中國已經實行市場經濟許多年,中國投入到股票市場中的股民也很多,對市場經濟有深入的了解,這個問題似乎不應該構成一個問題。但我還是看到有人寫文章說“王石降價了該表揚,潘石屹漲價了該批評”。這是一個荒唐的命題。一般來說,任何一個商家如果生產出來的產品滯銷,賣不出去,到了降價銷售的地步,就一定要全麵反省,要全麵迅速地做出公司戰略的調整。對於房地產開發商,就要反省自己產品所分布的城市和地段對不對,戶型的大小是不是能滿足市場的需要,產品的設計是不是在不斷創新……因為任何產品的積壓都很容易造成社會財富的浪費。
在市場經濟中,其實最可怕的就是整齊劃一,沒有平衡。一個市場中有人看漲,有人看跌,有人買多,有人買空,這才是正常的市場。如果有一種巨大的權威把市場中所有參與者的預期和他們買賣的行為都統一起來,達到了步調一致,一致看漲,或一致看跌,那市場馬上就會崩潰,市場經濟將不複存在。當然,價格的背後是價格規律和各種經濟規律在作用,在這各種經濟規律之後,還隱藏著更巨大的力量和規律。我們麵對市場的複雜與深奧要不斷探索,要懷有一顆敬畏之心,不能簡單地盯著價格的漲跌,更不能要求複雜的市場整齊劃一,動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