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導遊

大家好,在這一章裏,我們將帶你去了解太康體。太康體是中國西晉太康年間出現的一種詩風,或一種詩體。主要特征是講究辭藻華美和對偶工整。詩歌的技巧雖更臻精美,但有時過分追求形式,多失於繁縟雕飾而流於拙滯。代表作家有三張(張載、張協、張亢)、二陸(陸機、陸雲)、二潘(潘嶽、潘尼)、一左(左思)。其中以內容充實、意氣豪邁、辭采壯麗、形象鮮明而獨樹一幟、高於一時的詩人是左思。其代表作《詠史》8首。

太康前後是西晉文壇上比較繁榮的時期,眾多的作家都有不少傳世之作。太康詩歌一般以陸機、潘嶽為代表。他們的詩歌比較注重藝術形式的追求,講究辭藻華美和對偶工整,“縟旨星稠、繁文綺合”(《宋書·謝靈運傳》)。詩歌的技巧雖更臻精美,但有時過分追求形式,往往失於雕琢,流於拙滯,筆力平弱。總之“采縟於正始,力柔於建安,或析文以為妙,或流靡以自妍”(《文心雕龍·明詩》),是這一時期詩人的總風格。不過每個作家仍有獨特之處,“潘文淺而淨,陸文深而蕪”(《世說新語·文學》)。其他如張協以造語新穎,“巧構形似之言”著稱。左思則在太康詩風中獨樹一幟。其詩內容充實、語言質樸,氣勢雄渾,“似孟德而加以流麗,仿子建而獨能簡貴”(《采菽堂古詩選》卷十一),不失漢魏遺風。

三張是指西晉詩人張載和其弟張協、張亢;二陸是指西晉文學家陸機和其弟陸雲;兩潘是指西晉文學家潘嶽、潘尼;一左是指西晉詩人左思。他們的詩歌偏重技巧,講究詞藻,被稱為“太康體”。鍾蝶的《詩品》中,有“太康中,三張、二陸、兩潘、一左,勃爾複興”之說,表明了他們當時的影響。其中,左思的成就較高,名篇是《詠史》八首。

我是擂主

左思是怎樣的一個人?

左思(約250—305年)字太衝,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時著名文學家。他家世業儒學。少時曾學書法鼓琴,皆不成,後來由於父親的激勵,乃發憤勤學。左思貌醜口訥,不好交遊,但辭藻壯麗,曾用一年時間寫成《齊都賦》(全文已佚,若幹佚文散見《水經注》及《太平禦覽》)。泰始八年(272)前後,因其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曾任秘書郎。元康年間,左思參與當時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之遊,並為賈謐講《漢書》。元康末年,賈謐被誅,左思退居宜春裏,專意典籍。後齊王召為記室督,他辭疾不就。太安二年(303),河間王部將張方縱暴洛陽,左思移居冀州,數年後病逝。

挑戰擂主

太康詩風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太康詩風在內容上的特點之一是“兒女情多,風雲氣少”(《詩品》),特點之二是擬古模仿,缺乏現實內容。

太康詩風在藝術形式上的特點,一是追求文字華美與辭藻華麗。二是追求新的技巧,注意俳偶。

左思的代表名篇《詠史》中寫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