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內民主派組織的聯合即將實現,由誰來擔任主席呢?何香凝、李濟深、柳亞子、彭澤民、李章達、陳其瑗6位國民黨元老聯名《上孫夫人書》,指出:"夫人為總理遺誌的繼承人,負有完成總理救國救民偉大事業的任務,所以我們深切盼望夫人命駕南來,主持中央,領導我們。"宋慶齡通過中共香港地下黨負責人轉告說,她讚成並全力支持成立國民黨的革命派組織,但她以現在的身份從事革命活動,比參加民革更為有利。民革成立條件已經成熟。
年11月12日,國民黨民主促進會(民促)、三民主義同誌聯合會(民聯),聯合國民黨內的民主派和民主分子,在香港召開國民黨民主派聯席會議,組成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2月25日,召開第二次聯合大會,討論通過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宣言》、《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行動綱領》和《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告本黨同誌書》等文件。1948年1月1日,民革正式宣告成立,由李濟深、何香凝、馮玉祥、譚平山、蔡廷鍇、王葆真、朱蘊山、陳劭先、李章達、陳其瑗、何公敢、張文、鄧初民、朱學範、李民欣和郭春濤等16人為常務委員,宋慶齡為名譽主席,李濟深為主席,柳亞子為秘書長。在中央常務委員會下設政治、組織、宣傳、財務4個委員會,由馮玉祥、朱學範、陳劭先、蔡廷鍇分別擔任各委員會的主任。民革成立初期,作為民革組成部分的民促、民聯仍然單獨存在,相對獨立地開展活動,其地方組織也沒有參加民革,直到1949年11月才與民革合並。
民革的政治主張體現在第二次聯合大會通過的一係列文件中。成立宣言鄭重宣布:1948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脫離蔣介石劫持下的反動中央,集中黨內忠於總理忠於革命之同誌,為實現革命的三民主義而奮鬥,並發布行動綱領,願與全國各民主黨派、民主人士攜手並進,徹底鏟除革命障礙,建設獨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國"。成立宣言莊嚴聲明反對美國幹涉中國內政和助長內戰的政策,號召人民一致起來,"要求美軍及顧問團退出中國,停止軍事及財政援助,不承認蔣介石獨裁政府之一切賣國借款及訂定之中美商約"。
行動綱領規定:"本會以實現革命的三民主義,建設獨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國為最高理想";"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之對內對外政策為基本原則";"本會當前之革命任務為推翻蔣介石賣國獨裁政權",成立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代表的聯合政府,"實現中國之獨立、民主與和平"。
民革的成立,標誌著國民黨內各民主派和其他國民黨愛國民主力量已在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共同目標下實現了聯合,標誌著國民黨內的民主派不僅在政治上而且在組織上,已同國民黨反動政府徹底決裂,使蔣介石統治集團更為孤立,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統一戰線更為加強。中共對民革的成立表示熱烈歡迎,支持並讚成其政治主張。中共中央發言人指出,要奪取革命的勝利,必須組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明確表示願在新民主義的革命事業中,和所有一切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團體一起,為實現共同的目的而攜手前進。1948年響應中共"五一"號召,同中共一起籌備成立新中國,新中國成立以後,成為主要民主黨派之一,為新中國的建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國民主同盟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國民黨政府宣布民盟為非法團體,宣告了"中問路線"的破產。民盟絕大部分領導人和廣大盟員在艱苦的條件下繼續堅持鬥爭,沈鈞儒表示:"民盟一定要繼續搞下去!內地不能公開搞,就到香港去搞。"中共在民盟極端危難之際,再次給予民盟熱情支持和幫助。1947年11月6日中共中央發表《蔣介石解散民盟》,強烈譴責國民黨政府對民盟的迫害,充分肯定民盟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指出:"人民更加確切地認識民盟在若幹曆史關節中,實行了與中共在部分民主綱領上的政治合作,從而推進中國民主事業,乃是民主同盟光榮。"中共同時誠懇指出民盟不應對美國侵略者及蔣介石統治集團或其中某些派別存有幻想,中間道路是沒有的。針對民盟今後的方向,中共誠懇指出:"民盟之被蔣介石宣布為非法並不能損害民盟,卻反而給民盟以走向較之過去更為光明道路的可能性。"這就為民盟指出了正確的前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