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是人民解放軍從戰略反攻到進行戰略決戰的一年,也就是國民黨即將完全失敗的一年。
經過人民解放軍一年多的戰略進攻,國共兩黨關於新舊中國的大決戰的時機成熟。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平津、淮海三次大決戰,殲滅了國民黨賴以進行反動統治的有生力量,為新巾國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民黨在軍事上大失敗的同時,政治上、經濟上的統治也麵臨著大失敗。新年伊始,李濟深、何香凝等國民黨內的民主人士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緊接著,宣告民盟恢複成立的民盟一屆三中全會在香港召開,標誌著中國各民主黨派政治上新的進步。民主黨派紛紛響應中共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五一"口號,標誌著國民黨政治上日益崩潰。在經濟上,國民黨政府1948年的法幣發行額至8月21日止,已達6636946億元,較1947年6月增發了47萬餘倍。而法幣購買力急劇下降,上海批發物1至8月上漲了50倍至100倍。
為了挽救即將崩潰的反動統治,國民黨政府在政治上召開"行憲國大",選舉總統、副總統,宣布"還政於民",憲政開始。在經濟上發行金圓券,設置三大經濟管製區。然而這些措施並未能挽救其反動統治,反而促進了國民黨在大陸反動統治的最後滅亡。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
中國革命到1947年下半年發生了偉大的轉折,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全國規模的戰略進攻。在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和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取得偉大勝利的鼓舞下,代表中間階層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逐步認識了美蔣的反動麵目,放棄了對蔣介石和中間路線的幻想,轉而寄希望於人民解放戰爭的徹底勝利,寄希望於中國共產黨。於是在1948年初出現了國民黨內愛國民主派的革命聯合,準備建立聯共倒蔣反美的統一革命組織。
早在1946年3月,國民黨民主派人士李濟深、馮玉祥、陳錦樞、龍雲等即在重慶籌商組織反蔣團體。1947年2月李濟深抵香港,同蔡廷鍇一起定出反蔣綱領。同時,三民主義同誌聯合會(即民聯)在上海召開第四次政治會議,通過《政治會議政治報告》,提出組織廣泛的堅強的統一的民主聯合戰線,用盡一切手段,甚至不惜流血,爭取人民的基本自由和政治權利,提出國民黨內民主派應聯合起來戰鬥的號召。於是,國民黨內民主派加快了聯合的步伐。李濟深利用自己既是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的主席,又是民聯公認的指導者這一有利條件,決定首先在澳港地區實現民促、民聯的初步聯合,成立"民聯民促南方聯合執行部",李濟深被推為聯合執行部主任。該部的成立,實現了國民黨內兩個民主派組織的初步聯合,為民革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為進一步推進國民黨內民主派聯合組織的籌建工作,1947年4月底,李濟深約中國勞協理事長朱學範到何香凝家中,三人商談成立革命組織問題,一致認為在蔣介石決心打內戰的情況下,必須成立一個組織,把國民黨內的愛國分子組織起來,推翻蔣介石政權。同年夏,何香凝、李濟深寫信給在上海、南京的譚平山、柳亞子、郭春濤、陳銘樞,信中說:"國民黨民主派集中力量,正名領導,對內對外,緊要萬分,盼先生等迅即來港。共同籌策一切。"同時,李濟深與旅美的馮玉祥取得聯係,互相配合,遙相聲援。5月29日,馮玉祥在紐約發表聲明,譴責國民黨政府逮捕學生,要求立即停止這種暴行。李濟深6月9日對記者發表談話,對馮玉祥的聲明深表同情,並預言:"全國人民被迫奮起,敲響了獨裁者的喪鍾,為時已不遠矣。"李濟深接著和何香凝在6月17日聯名發表《致海外同誌暨同胞書》,在痛斥蔣介石種種罪行的同時,號召"吾黨海外同誌暨同胞,本先總理(孫中山)遺誌,繼續過去援助革命運動之光榮傳統,為祖國之獨立自由而貢獻一切"。
在海外的馮玉祥積極配合。他將李濟深和何香凝的聯名書在華僑中散發,擴大政治影響。7月,他對來美國的朱學範表示讚成成立革命組織,推翻蔣介石政權,並認為:現在要聯合國民黨內部愛國力量組成革命組織,請李濟深出來主持工作比較恰當。朱學範回國後,將馮玉祥的態度作了彙報,促進了籌備工作的進展。
關於國民黨內民主派聯合組織的名稱、政治綱領、內政外交政策等問題曾進行過充分討論和協商。蔡廷鍇建議新組織取名為"民主和平運動大同盟",上海的民聯提出定名為"國民黨民主派聯盟"。馮玉祥從美國複信表示讚同成立同盟。宋慶齡也從上海捎回口信給何香凝,表示:"早年我與鄧演達、陳友仁以’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名義發表《莫斯科宣言》,以示繼承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後來,我曾想過’臨時行動委員會‘之一步,可以改為’革命委員會‘。"何香凝立即倡儀這個革命組織可以稱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保留"國民黨"三個字,說:"當前南京政府在戰場上已經敗北,國民黨內部人心惶惶,不少人對各自的前途正在抉擇,形勢需要我們這樣做。"她還指出:"在當前的有利形勢下,隻有善於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我們這個組織才會興旺發達,才能在與共產黨真誠合作中發揮分化敵人的作用。"何香凝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