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的惡性膨脹,帶來的是物價飛漲和幣值猛跌,法幣購買力急劇下降。如以米計算,上海每市擔白米1948年1月值法幣150萬元,5月值580萬元,8月值6500萬元。上海批發物價1948年1至8月上漲了50倍至100倍;如以8月物價同1937年1至6月平均物價相比,上漲了500萬至1100萬倍。以法幣同美金、美鈔相比,其貶值的速度更為驚人:每兩黃金1948年2月合2200萬元,到7月則為1.1億元,到8月更超過了6億元;1美元1948年1月值法幣17萬8千元,至8月就上漲60餘倍,達1108萬多元。法幣的貶值已貶低到不抵自身的紙張和印刷費用了。
為了挽救這一瀕於崩潰的財政危機,1948年6月王雲五向新任行政院長翁文灝建議,以國民黨政府中央銀行所存黃金和證券作保證,發行金圓券以代替法幣,采取政治力量來收兌或收存全國人民所持有的金銀、外幣,實行管製經濟。根據這一建議,行政院於1948年8月19日以"總統命令"名義頒布了《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開始實行金圓券,以代替法幣。其要旨為:"(1)自即日起,以金圓為本位幣,十足準備發行金圓券,限期收兌已發行之法幣及東北流通券。(2)限期收兌人民所有黃金、白銀、銀幣及外國幣券,逾期任何人不得持有。(3)限期登記管理本國人民存放國外之外彙資產,違者予以製裁。(4)整理財政並加強管理經濟,以穩定物價,平衡國家總預算及國際收支。"行政院同時還公布了《金圓券發行辦法》、《人民所有金銀外幣處理辦法》、《中華民國人民存放國外外彙資產登記管理辦法》和《整理財政及加強管製經濟辦法》,主要規定:(1)金圓券總發行額為20億元,每元法定含金量為0.22217克,分兌法幣300萬元和東北流通券30萬元,兌換期內,法幣和東北流通券可按規定折合率流通使用。(2)黃金、白銀每市兩分兌金圓券200元和3元,銀幣每元兌2元,美元每元兌4元,一切金銀、外幣隻中央銀行有權收兌、保管,兌換期限至9月30日止,過期未兌、未存者,一經查出,即予沒收。(3)所有中國人(華僑除外)的外彙資產數量,均需於12月31日前向中央銀行申報登記,並交其保管。(4)實施"限價政策",各地物價一律凍結於8月19日之水準,並不再按生活指數發放薪金。(5)禁止工廠罷工、怠工。
為了實施上述法案,國民黨政府在上海、廣州、天津三地分別以俞鴻鈞和蔣經國、宋子文、張厲生為經濟管製督導員。這些督導員,除擁有全權執行上述一係列控製及監督措施之外,並擁有行政及指揮警察的權力。以圖靠政治和行政的力量與警察的手段來兌換人民手中的金銀外幣,挽救經濟困境。國民黨輿論公然叫囂要借"一二顆人頭祭刀","刑亂世用重典"。
金圓券發行的最初6個星期裏,在國民黨政府的高壓政策下,上海等地的民族資產階級和市民被迫將手中的金銀及外幣兌換成金圓券。國民黨政府在全國掠奪的金銀外彙,據翁文灝1948年10月向立法院的報告,共值美金2億元。於是,國民黨政府便宣布幣製改革"成功"。
但是,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給其政府的報告中早就預言,金圓券的發行,"有一個真正的危險存在著,即這些通貨膨脹的力量可能達到無法控製的地步"。果然,國民黨政府限定物價的政策很快就被打破,因為商人所在限價之下無利可圖,便紛紛停止、歇業、囤積商品,隱匿物資。正由於貨物奇缺、貿易停滯,又促成搶購狂潮,人們拚命的搶購,造成物價飛漲。10月2日,上海首先發生搶購風潮,市民見物即買,盡量將金圓券花出去,深恐一夜之間幣值大跌而大受損失。上海南京路一帶的著名綢布號和河南路的呢絨店,開門後人群蜂擁而進,滿架貨物傾刻被搶購一空。搶購風潮迅速從上海蔓延到其他城市。天津"百分之九十九的貨架都空空如也",北平"米麥糧食店早已十室十空"。後來發展成為全國規模的搶米風潮。上海搶米風潮,一天達27起之多。米荒使上海陷於癱瘓之中,商店貨物賣掉了,補不進貨;工廠因無原料,紛紛停工停產。
物價上漲,金圓券貶值,又造成了兌換狂潮。人們看到金圓券步上了法幣的覆轍,都爭先恐後搶兌金銀。有些商人雇用大批失業者日夜候在銀行門前,進行瘋狂搶兌。更有些工廠商號停止營業、生產,出動全體職工前往中央銀行搶兌黃金。到1948年11月,市麵流通金圓券的數額超過了8月19日。金圓券發行20億元的限額被打破,金圓券信譽大跌。
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政府被迫於11月10日宣布取消"限價",12日又公布了《修正人民所有金銀外幣處理辦法》、《修正金圓券發行辦法》等法令,宣布金圓券貶值10倍,並撤銷了金圓券發行20億元的限額。此後金圓券的發行便如決堤洪水,無邊無際地泛濫起來。11月發行量為33.94億元,12月為83.2億元,1949年1月為208.22億元,5月又猛增至679.458億元。金圓券也同法幣一樣變成了廢紙。1949年4月15日,金圓券一天之內貶值40%,黃金每兩與金圓券的比價達到1比750萬元,美金1元與金圓券比價達到1比14.8萬元,同1948年8月相比,上漲了3.7萬倍以上。同期間的物價上漲也相當驚人:以1948年8月物價總指數為準,11月上漲了25倍,12月為35倍,1949年1月為128倍。這樣,國民黨政府發行金圓券進行的"幣製改革"完全破產,市場物價上漲幅度完全"聽其自然",國統區的經濟也隨之全麵崩潰,而經濟的總崩潰又促進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最後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