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兵團:司令員劉亞樓,政治委員莫文驊,政治部主任吳法憲。轄第三十九軍,軍長劉震,政治委員吳信泉,政治部主任李雪三,軍轄第一一五師、第一一六師、第一一七師、第一五二師;第四十一軍,軍長吳克華,政治委員歐陽文,參謀長李福澤,軍轄第一二一師、第一二二師、第一二三師、第一五四師;第四十二軍,軍長萬毅,政治委員劉興元,政治部主任郭成柱,軍轄第一二四師、第一二五師、第一二六師、第一五五師。
第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政治委員賴傳珠,參謀長洪學智,政治部主任肖華榮。轄第四十三軍,軍長洪學智,政治委員賴傳珠,參謀長黃一平,政治部主任張池明,軍轄第一二七師、第一二八師、第一二九師、第一五六師;第四十四軍,軍長方強,政治委員吳富善,政治部主任譚甫仁,參謀長高體乾,軍轄第一三一師、第一三二師、第一五七師;第四十八軍,軍長賀晉年,政治委員陳仁麒,參謀長舒行,政治部主任楊春圃,軍轄第一四二師、第一四三師、第一四四師、第一六一師。
野戰軍特種兵司令部:司令員萬毅,政治委員鍾赤兵,參謀長匡裕民,政治部主任唐凱。
兩廣縱隊:司令員曾生,政治委員雷經天。
除上述四大野戰軍外,中共中央軍委總部直轄第十八兵團(徐向前)、第十九兵團(楊得誌、羅瑞卿)、第二十兵團(楊成武、李井泉)、鐵道兵團(滕代遠、呂正操),並劃分了若幹軍區。人民解放軍的整編,在其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它不但為根本推翻國民黨反動政府奠下了軍事基礎,並且使人民解放軍向正規化、現代化邁出了極大的一步。
蔣介石下野
蔣介石為了維護其法西斯獨裁統治,一方麵在軍事上挑起消滅人民解放軍的全麵內戰,一方麵在政治上召開"製憲國大"、"行憲國大",給自己的統治披上"民主"的外衣。但是,蔣介石的如意算盤逐漸落空,到1948年11月、12月間,國民黨軍隊在遼沈戰役中完全失敗。在淮海、平津兩大戰役中的命運已基本注定失敗,蔣介石的統治在軍事上即將全麵崩潰。在此情況下,國民黨政府的靠山美帝國主義決定改變手法,企圖以中途換馬、策劃"和談",來挽救國民黨政府的反動統治。到1948年下半年,讓總統蔣介石辭職,由副總統李宗仁出麵進行"和談"的暗中策劃便公開化了。
年8月24日,美國總統特使魏德邁來華調查後離華前夕,就發表聲明指斥國民黨政府麻木腐敗,公開指出國民黨政府須有"令人振奮的領導"。9月8日,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給國務院的特別報告中進一步認為"作為國民黨統治的象征的蔣介石,已經大大地喪失了他的地位",而作為"民主"象征的李宗仁,聲望"如日中天"。於是,美國在1948年4月"行憲國大"副總統選舉中,支持李宗仁獲勝。到1948年10月23日遼沈戰役全局注定時,司徒雷登公開提出了"勸告蔣委員長退休,讓位給李宗仁或者國民黨內的其他較有前途的政治領袖"的建議。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對蔣介石的求救日益冷淡。1948年11月9日,蔣介石親自致函杜魯門總統,要求他"迅速……增加軍事援助,並發表關於美國政策之堅定的聲明",因為在國共兩黨大決戰之際,"此一聲明足以鼓舞軍民士氣,並鞏固政府之地位"。杜魯門在11月12日的回信中加以拒絕。蔣介石仍不死心,又要宋美齡於11月28日飛抵華盛頓,希望:(1)美國發表支持中國反共目標的正式宣言;(2)派一美國高級軍官來中國主持製定反共戰爭的戰略計劃;(3)核準一個給中國以軍援與經援的三年計劃,每年約需10億美元。美國政府對此拒絕。
桂係則在美國的支持下,加緊開始了對蔣介石的"逼宮"。桂係實力人物、坐鎮武漢的華中"剿匪"總司令白崇禧,在淮海戰役中蔣介石嫡係黃維兵團被殲之際於1948年12月24日致電蔣介石,表示民心軍心都不能再戰,要求:"(1)相機將真正謀和誠意轉知美國,請美、英、蘇出麵調處,共同斡旋和平;(2)。由民意機關向雙方呼籲和平,恢複和平談判;(3)雙方軍隊應在原地停止軍事行動,聽候和平解決。"緊接著,副總統李宗仁、長沙"綏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潛發出通電,倡議和談,並要求蔣介石下野。河南省政府主席張軫和湖南、湖北、河南、廣西四省參議會議長於12月30日發電要求蔣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