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3 / 3)

趙高負責審理李斯的案件。趙高命人把李斯立刻拘捕起來,給他戴上沉重的刑具,關在黑暗的監獄中。李斯絕望至極,仰天歎道:“唉,太可悲了!無道之君,怎麼能替他打算呢!過去暴君夏桀王殺忠臣關龍逢,商紂王殺王子比幹,吳王夫差殺伍子胥。被殺的三個人,難道不都是忠臣嗎?然而卻都難免慘死!想來他們雖然盡忠而死,卻是所忠者非其人啊!今天我的智慧雖然趕不上這三個人,但秦二世的無道卻超過了桀、紂、夫差,我因盡忠而死,也算死得其所了。現在秦二世豈不是胡亂治理國家嗎?以前他殺死自己的哥哥扶蘇自立為皇帝;現在又殺害忠臣而提拔低賤的人,並修建阿房宮,橫征暴斂於天下。我並非沒有勸諫他,他不聽我的話啊!凡是古代的明君聖主,飲食都有一定的節製,車輛用具都有一定的數量,宮殿也有一定的規格,下令辦事,浪費資財,損害人民利益的舉動一概禁止,因此才能長治久安。現在他對親兄弟也毫不留情,根本不計後果;亂殺忠臣,也不考慮災難的來臨;大修宮殿,榨取民脂民膏,不愛惜國家的資財。這三件壞事他都辦了,天下人是絕對不會答應他的。現在反叛的人已經擁有半個天下了,他卻仍執迷不悟,反以趙高這樣的奸臣為親信。我一定會親眼看到盜賊打進鹹陽,京師變成廢墟,隻有野獸在這裏走來走去的情景!”

李斯由高高在上的丞相突然變成趙高的階下囚,其悲痛、怨恨、恐懼和求生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可是此時此刻他何必要說這番多餘的話呢?他怨恨秦二世昏庸殘暴,詛咒他是曆史上最可恨的暴君,然而是誰把這個暴君推上皇帝寶座的呢?是誰助紂為虐,幫助這個暴君幹盡了壞事呢?他李斯不是這個暴君的幫凶嗎?他怎麼敢於厚顏無恥地把他與那些為民請命的忠臣相提並論?他根本沒有資格譴責秦的暴政,因為他李斯是秦帝國兩代暴政的主要設計者,他是真正的罪人。遺憾的是他這個罪人應受到反抗暴政的民眾的審判,可審判他的卻是一個與他同樣是罪犯的人——趙高。不過有一點還算他有遠見,那就是他斷定秦帝國一定會在起義者的打擊之下徹底滅亡。

在秦二世的支持下,趙高不費力氣地捏造好了李斯的所謂罪狀。罪狀是李斯與其子李由謀反。罪名一定,李斯整個家族和手下的賓客全都被捕。

李斯堅決不服罪。趙高哪裏肯饒過他,自然是大刑侍候。趙高指使人痛打他一千多棍,李斯實在熬不住酷刑,隻好屈打成招認了罪。李斯之所以沒像馮去疾、馮劫那樣自殺了之,顯然是想活命。他自以為憑著他能言善辯的口才,一定會為自己洗清強加在自己身上的罪名。他認為他有大功於當朝,根本沒有謀反的企圖,這一切全都是無端誣陷。他想找機會奏明秦二世,盼望秦二世能夠回心轉意而赦免他。

從這點看,李斯確實沒有馮去疾和馮劫聰明。李斯當過負責司法的廷尉,親身搞過多少冤假錯案,那時他是怎麼幹的?誰逃脫過他李斯的手掌?再說他不熟悉秦的嚴刑酷法嗎?為什麼還要親自嚐嚐它的滋味呢?尤其可笑的是,他剛剛罵完秦二世是暴君,現在又突然對這個暴君產生了幻想。他的所作所為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李斯不想坐以待斃,他還在拚命地掙紮。為了辯白自己是冤枉的,他在監獄裏寫了個奏疏,其中說:“我當丞相治理百姓,已經三十多年了。當初我到秦國時,秦地方不過千裏,甲兵不過數十萬。是我李斯竭盡微薄之力,謹慎地按法律辦事,暗中派遣謀臣,讓他們帶著金玉資財,去遊說諸侯。又積極主張擴充軍備,整頓政治,獎勵軍功,尊崇功臣,給予他們高官厚爵。因此終能威脅韓國,削弱魏國,攻破燕、趙,夷平齊、楚,最後兼並六國,俘獲其王,立秦王為天子,這是我的第一條罪狀。秦帝國的版圖並非太小,我又力主北征匈奴,南定百越,以顯示秦的強大,這是我的第二條罪狀。尊重大臣,提高他們的爵位,鞏固他們與皇室的關係,這是我第三條罪狀。起立社稷,修築宗廟,以彰揚君主的賢能,這是我第四條罪狀。變更一切不合理的標識,統一度量衡和文字,頒布命令於天下,以提高秦的聲望,這是我第五條罪狀。修馳道,築宮殿,以此顯示君主的功績,這是我第六條罪狀。減輕刑罰,降低賦稅,以此滿足君主爭取民心的要求,使萬民熱愛君主,至死不忘君主的恩德,這是我第七條罪狀。像我李斯這樣的臣子,犯了這麼多罪,早就該死了。幸蒙皇帝使我盡其才能,才能活到今天,希望陛下加以考慮。”

李斯的這本奏疏是一篇為自己評功擺好的申辯書,但他卻有意把功說成是過,是罪狀,這麼做,無非是讓皇帝注意到對李斯的處理是何其荒謬,多麼可笑!提醒皇帝趕快停止這種荒唐的遊戲,翻然醒悟,為其平反昭雪,念其大功在身,重新任用。李斯這本奏疏也是他一生的總結書。從入秦到現在,他認為他共計做了七方麵有功於國、有功於民、有功於君的大事,這些大事足可以載之竹帛,名垂青史。我們必須承認,李斯確實是個風雲時代的風雲人物,他確實以其獨有的才智,利用時代給予他的機遇,做了一些符合曆史發展要求的大事。然而,把這七方麵的功勞毫不客氣地全部據為己有,則未免有貪天之功、不自量力的味道了!曆史究竟是誰創造的?他當然不懂,因此最後他也被曆史所嘲弄,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此外,他竟然在奏疏中把自己說成是個愛民模範,是他減輕了人民的負擔,緩和了階級矛盾,這未免太無恥了!秦二世有的話說得是對的:“你李斯身為丞相,怎麼使盜賊猖獗到如此嚴重的地步!”秦帝國落得今日的下場,李斯能推卸掉罪責嗎?

奏疏本想送交秦二世,但如何能過趙高這一關呢?!在趙高的指使下,奏疏被獄吏扣押下來,趙高說:“犯人哪有權利上奏疏!”所以這本奏疏秦二世根本沒看到,即使看到又能怎樣呢?恐怕也無助於李斯。

趙高為了折磨李斯,命他手下的門客十多人假稱為朝廷的禦史、謁者、侍中,輪番審訊李斯。隻要李斯向他們申辯實情,他們就命令獄吏嚴刑拷打。後來,為了最後定案,秦二世親自派人複審李斯。李斯以為又是趙高要折磨他,始終沒敢改口供,再次承認自己謀反是事實。秦二世的使者把李斯的親口供狀呈交給他,秦二世看後,高興地說:“沒有趙高,我險些被李斯出賣了!”秦二世派到三川郡調查李由罪狀的使者,到三川郡之後,才知道起義軍的項梁早已經把李由殺了。使者回來,李斯已經被趙高控製起來,無從對證。趙高為了治其死罪,硬是把李由確實謀反的謊言上報給秦二世。

公元前208年七月,定李斯受五刑(先在臉上刺字。二削鼻。三砍下雙腳腳趾。四用鞭捶死。五斬首,剁成肉醬),要在鹹陽市上將李斯攔腰斬斷。

李斯被押出監獄,綁赴刑場。此時他已是7O歲左右的老人了,在嚴刑之下,被折磨得遍體鱗傷,血肉模糊,但他的神誌仍然非常清醒。此時此刻,他能想什麼呢?他想到人生的價值。當他在上蔡當小吏時。他認為人生的最大價值就是做人上人,要讓萬人仰慕,萬人敬畏,要讓他人在自己的喜怒下苟活。為此,他在名利場的驚濤駭浪中大膽弄潮,靠自己的好身手終於達到人生權力的頂峰,圓了年青時代的富貴夢。但是,在今天,在通往刑場的路上,麵對著潮水般湧來觀看的民眾,麵對著那憤怒、興奮、好奇、快意的目光,他突然感到自己很渺小、卑微,感到富貴和權力給他帶來了奇恥大辱和滅頂之災。一股強勁的悔恨之感從心底猛湧上來。他多麼留戀人生啊!自己為什麼要走上這條危險之路呢?想到這,他猛然回過頭,對跟在他後麵的二兒子說:“我真想再跟你手中牽著黃狗,肩上架著蒼鷹,一同走出老家上蔡的東門,去打獵捉兔,可這還能辦得到嗎?”說完父子抱頭痛哭。到了刑場,李斯的三族親屬也都被綁在那裏,號令一下,李斯和他的三族親屬在慘叫和呼號中全都倒在血泊中。

李斯死後,秦二世任命趙高為中丞相,事情不論大小都由趙高決定。趙高幹盡壞事,如今又集大權於一身,唯恐群臣不服,就獨出心裁地搞了個政治測驗。有一天,他向秦二世獻上一隻鹿,卻對秦二世說:“我獻給陛下一匹馬。”秦二世感到很可笑,就對趙高說:“丞相,你錯了,怎麼把鹿說成了馬?”趙高若無其事地說:“陛下請問問周圍的人。”跟隨左右的人有的沉默不語,有的說是鹿,更多的人為了拍趙高的馬屁,都說是馬。趙高暗中把說鹿的人記下來,繩之以法。從此,群臣都怕趙高,誰也不敢說他的壞話。

這件事把秦二世弄得瞠目結舌,他懷疑自己神經出了毛病,急忙把太卜召來,讓他算一卦。太卜怎敢得罪趙高,就胡亂說道:“陛下每年春秋二次祭天,奉祀祖宗鬼神,都不虔誠齋戒,所以會搞得如此神誌不清。陛下可以按照以往賢君的作法,虔誠地做一次齋戒。”

正當朝廷的政治被趙高搞得一片黑暗、烏煙瘴氣之際,天下的局勢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反抗暴政的民眾已經掀起了新的反抗高潮。

首先,起義軍的一個領袖項羽率軍2萬人準備渡過漳河,去解巨鹿之圍,與秦章邯軍接觸,取得初戰的勝利,斷切了章邯與王離的運糧道,使王離軍陷入缺糧的困境。然後,項羽又帶領全部兵馬渡過漳河,過河之後,破釜沉舟,燒掉營帳,僅帶足三天的糧食,全體將士下了不成功則成仁的決心。包圍王離軍後,經過九次會戰,大破秦軍。章邯隻得引兵退卻。項羽在戰鬥中殺死秦將蘇角,俘虜了大將王離,秦將涉間不肯投降,自殺身亡。巨鹿大捷使秦軍的優勢不複存在,戰爭的主動權轉到起義軍的手中。

與此同時,另一起義軍的領袖劉邦趁項羽和秦軍主力決戰之機,又開辟了另一戰場,沿黃河南岸西進。劉邦收編了陳勝、項梁的潰兵,從碭邑(今江蘇省碭山縣)打到城陽(今山東省FNFEB3縣)、杠裏(今山東省武城縣境),破秦軍。公元前207年十一月,劉邦率軍抵達栗邑(今河南省夏邑縣),又收編剛武侯軍四千餘人,跟魏將皇欣、武蒲軍會合,大敗秦軍。公元前207年二月,劉邦進攻昌邑(今山東省金鄉縣),跟另一起義領袖彭越相遇,從此彭越率領他的軍隊追隨劉邦。昌邑難攻,劉邦棄而西進,抵達高陽(今河南省杞縣南)。在高陽人酈食其的幫助下,使陳留(今河南省陳留縣)歸附。三月,劉邦進攻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攻之不克,繼續西進。在白馬(今河南省滑縣)跟秦軍將領楊熊發生遭遇戰,然後又在曲遇(今河南中牟縣)以東大敗楊熊軍。楊熊軍敗守滎陽,秦二世派使臣誅殺楊熊。四月,劉邦南下攻下潁川(今河南省禹縣),屠殺全城人。劉邦又北攻平陰(今河南省孟津縣),進而進攻洛陽東境,但戰場失利。又南下與秦軍戰於韜邑(今河南省魯山縣境),大破秦軍。劉邦用招撫的辦法拿下了宛城(今河南省南陽市)以西許多城池,大軍所過地區,禁止擄掠,秦地人民無不歡心喜悅。

再說章邯在巨鹿被項羽擊敗後,退守棘原(今河北省平鄉縣南),與項羽對壘而陣,相持不下。因為秦軍屢敗,秦二世派人責備章邯。章邯十分恐慌,就派長史司馬欣專程回首都陳述軍情,請求指示。回到鹹陽,司馬欣被滯留在司馬門達三天之久,也沒有見到趙高。他看出趙高對他已經起了疑心,非常害怕,急忙掉頭往回趕。為了安全,他不敢走來時的路,趙高果然派人沿原路抓他,但沒趕上。司馬欣回到軍中,彙報說;“趙高如今大權在握,朝中除他之外沒有說了算的人。現在即使我們打了勝仗,趙高也會嫉妒我們的功勞;打敗了,免不了被處死。希望將軍好好考慮考慮我們的出路。”

正在這時,名士陳餘也給章邯寫了封信,信中說:“過去白起是秦國的名將,南征鄢郢之都,北坑長平之卒,攻城掠地,不可勝計,最後卻被賜死。蒙恬也是秦國名將,北逐匈奴,開辟榆中地區數千裏,竟在陽周獄中被處死。何以都落得這種下場呢?就是因為功勞太大,秦不能一封賞,因此借用法律消滅他們。現在您擔任秦將已經三年了,在您手中損失了幾十萬人,然而造反者卻越來越多。趙高這家夥一貫靠諂媚皇帝過日子,今天局勢危急,他也怕秦二世殺他,因此他必然會殺掉您來推卸責任,派別人代替您的職務來逃避災禍。將軍您長久在外,朝廷內矛盾重重,現在您有功也得死,無功還得死。況且,老天要讓秦朝滅亡了,無論什麼人都看得很清楚。將軍您在此時對朝廷不能直言勸諫,在外卻是個亡國之將,形單影隻,卻想長久地活下去,這種想法難道不可悲嗎?將軍為什麼不調轉槍頭與造反者聯合,約定共同滅秦,然後裂土封王,南麵稱孤呢!這比起身處重刑,妻兒被殺,哪種命運更好呢?”

在章邯舉棋不定時,項羽命令蒲將軍帶兵渡過漳水渡口三戶(今河北省磁縣境),與秦軍交戰,再敗秦軍。項羽緊接著帶領全部人馬在水附近全線進攻秦軍,大敗秦軍。章邯走投無路,不得已投降了項羽軍,秦軍主力到此徹底覆滅。

過去趙高欺騙秦二世說:“關東的強盜沒什麼大作為。”等到項羽俘虜了王離,而章邯等軍屢戰屢敗,救急文書雪片似地傳到朝廷時,當自關以東幾乎全都成了起義軍的天下,特別是章邯投降了起義軍,而劉邦的數萬大軍又攻下通向鹹陽的門戶武關時,趙高才知道大勢不好,慌了手腳。他真怕秦二世一怒之下殺了他,從此裝病不出,根本不去朝見秦二世了。

這時,秦二世做了個夢,夢見一條白虎把他車駕左邊的馬咬死了。醒來之後,心裏很不高興,把占夢之臣找來,問是怎麼回事。占夢之臣說:“這是涇水之神在作怪。”聽到這兒,秦二世跑到望夷宮沐浴齋戒,準備親自祭祀涇水之神。秦二世由此凶兆又聯想到關東險惡的局麵,對趙高非常不滿,於是派人責問趙高關東盜賊何以如此猖獗?趙高預感到災難要降臨到自己頭上了,就暗中與他女婿鹹陽令閆樂和弟弟趙成策劃說:“皇上平時不聽勸諫,今天局勢危急了,卻想嫁禍於我。我想廢了他,讓子嬰當皇帝。子嬰仁慈節儉,百姓都很愛戴他。”商議完畢,他們開始分頭行動。趙高指使宮中的郎中令做內應,詐稱有大股盜賊來了,又命令閆樂召集官吏發兵追趕。趙高怕閆樂中途變卦,竟把閆樂的母親劫持到趙高家當人質,然後派遣閆樂帶領千餘人攻打秦二世所在的望夷宮。他們在宮門前把警衛長綁起來,閆樂責問警衛長說:“強盜已進入宮中,為什麼不製止他們?”警衛長說:“周圍防守得相當嚴密,哪裏來的強盜。即使有,他們怎麼能進得了宮內呢?”閆樂哪聽這套,揮手斬了警衛長,帶著手下的人衝進宮會。他們一路逢人便殺,逢人就射,氣勢洶洶。宮中的警衛和宦官大驚失色,有的逃跑,有的反抗。反抗者被殺數十人。作內應的郎中令和閆樂合在一起又往裏衝殺。突然,有人用箭射中了秦二世禦帳,秦二世大怒,急忙召集左右的侍衛,但左右侍衛在恐慌中都逃得無影無蹤了。當時,隻有一個宦官還留在秦二世身旁,沒敢離去。秦二世問他:“你怎麼不早告訴我有人要謀反,使我落到這個地步?”這個宦官說:“我正因為沒敢說真話,才活到今天;假如我過去把真相告訴陛下,我早就成了刀下之鬼,還能活到今天!”

閆樂終於捕到秦二世,他指著這個暴君說:“你驕橫殘暴,濫殺無辜,現在天下人都背叛了你,你快點想想該怎麼辦吧!”秦二世說:“我可以見見丞相嗎?”閆樂說:“不行!”秦二世說:“我情願當一個郡王。”閆樂說:“不行!”秦二世又說:“我願意當個萬戶侯。”閆樂說:“不行!”秦二世最後哀求說:“我情願與妻子兒女去當普通老百姓,比照王子的待遇。”閆樂說:“我按照丞相的命令,要為天下人殺了你這個暴君,你說得再多,我也不敢傳達你的話!”說完揮兵前進。秦二世這個獨夫民賊在走投無路之時,畏罪自殺了。算起來,秦二世僅比李斯多活了一年。

公元前207年九月,趙高命令子嬰齋戒沐浴,按規定的日子去祖廟,接受皇帝的玉璽。子嬰在齋戒中,心裏異常擔憂,終日坐立不安。他和自己的兩個兒子商量說:“趙高在望夷宮殺死秦二世,他怕群臣殺他,才假稱公義,把我推上寶座。我聽說趙高與東方的造反者約定,滅亡秦朝,他在關中稱王。現在讓我齋戒,拜見祖廟,是想在祖廟中把我殺掉。我現在抱病不去,趙高一定會親自來找我。他要來,我們就乘機殺了他!”趙高果然多次派人催促子嬰上路,子嬰就是不動,趙高隻好親自來找子嬰說:“祭祀宗廟是國家大事,大王怎麼不動身呢?”還沒等趙高覺悟過來,子嬰等人乘機在齋宮把趙高刺死,然後發布命令,滅趙高三族!這個壞家夥僅比秦二世多活了幾天,也落得個李斯的下場。

子嬰即位三個月後,劉邦率軍攻入鹹陽,秦國的群臣都作鳥獸散,拋棄了子嬰。子嬰和他的妻子兒女用絲帶捆住自己的脖子,到鹹陽西北的軹道旁去投降義軍。劉邦把他交給官吏,等候發落。沒多久,項羽帶大軍進入鹹陽,不由分說,把子嬰全家通通殺掉,秦帝國就此滅亡,時間是公元前206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