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報國投考軍校
1913年,劉粹剛出生於遼寧省昌圖縣金家屯(現為金家鎮)一個富庶小康之家。劉粹剛幼時在當地的小學讀書,因學習刻苦,天資聰敏,高小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校址在沈陽市的遼寧省立第一工科學校。他在第一工科讀書期間,時值皇姑屯事件之後,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加緊侵略中國,威脅要挾主持東北軍政事務的張學良,不斷在東北製造事端。劉粹剛少年心勝,有報國之誌,決心走“工業救國”之路,把積弱貧困的中國改造成為富強昌盛的國家。他在第一工科經常挑燈夜讀,學習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但是,他的“工業救國”的幻想破滅了,學校緊張而寧靜的學習生活被日本帝國主義扼殺了。
“9·18”事變時,劉粹剛正在第一工科讀書,他耳聞目睹了日本侵略軍在沈陽殘害同胞、為非作歹的野蠻行徑。偌大的沈陽城到處是流離失所的人群,教師和學生們四散奔逃,書讀不成了,劉粹剛被迫返回家鄉。
“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日本侵略軍就侵占了沈陽以北的鐵嶺、昌圖、長春等地。在昌圖,日軍用刺刀逼迫當地官吏士紳成立偽“維持會”,日軍還在昌圖設立兵營,駐紮軍隊,他們到處燒殺淫掠,無惡不作,激起了劉粹剛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刻骨仇恨。在敵人的刺刀麵前,他手無寸鐵,無力反抗。家鄉淪亡,山河破碎,使他在精神上陷入極大的悲憤之中。劉粹剛他苦苦地思索著,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在中國,走“工業救國”這條路是行不通的,要報仇雪恨,趕走侵略者,非拿起刀槍不可!他突然想起在沈陽第一工科讀書時,即1930年2月,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前身是黃埔學校)曾來沈陽招生,如今要投筆從戎,何不報考這所軍校?主意已定,他辭別了可愛的家鄉和親人,毅然抱著滿腔熱血和悲憤,乘火車流亡到北平,再由北平南下到南京,時值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招生,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該校第九期步兵科,當上了中央軍校的入伍生,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和學習,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
劉粹剛在南京中央軍校,首先接受入伍生訓練,整天摸爬滾打,一改書生之氣,練就了健康強壯的體魄,順利地通過了艱苦的入伍生訓練。爾後是學科訓練,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優秀。
1932年12月,劉粹剛又考入國民黨中央航空學校,1934年12月航校畢業,初任國民黨空軍驅逐第一大隊準尉見習官。此後的幾年中,他由準尉見習官轉遷少尉飛行隊員,再遷中尉分隊長。1937年遞升為第5航空驅逐大隊第24隊上尉本級隊長,率隊駐防南昌。
蘆溝橋事變後,日軍參謀本部即擬訂了在上海附近作戰的計劃。國民黨蔣介石為了維護其在江浙滬寧的統治地位,在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之下,不得不采取比較積極的抗日行動,在上海、蘇州、嘉定一線調集了大批軍隊。8月3日,第5航空驅逐大隊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奉命調駐揚州。翌日,全隊離開南昌,秘密飛抵揚州。
8月11日,淞滬戰事開始時,劉粹剛從揚州寄回一封近似“遺囑”的家信,信中說:“我要是為國犧牲殺身成仁的話,那我是盡了我的天職,因為我們是生在現代的中國,是不容我們偷生片刻的。你應當創造新的生命,改造環境,我隻希望你永遠記住在人生旅途上遇著過我這麼個人,我們為公理而戰爭,我們為生存而奮鬥,我們會勝利的……”
溫柔賢慧的妻子許希麟十分理解丈夫所肩負的使命和熾熱的報國之心,給他寄去了一封熱情鼓勵和體貼入微的信:“萬勿因我之思念你而有所分心。否則,麟實為國家之罪人矣。我們不要驕,不要餒,所要的隻是一副健全的體格,一顆堅定、忍耐、精細的心。每次上機,要親自檢查一番,太信賴人是不妥當的。同時,自己頭腦要清醒,隨時準備打擊侵略的敵人。家裏有我照料,萬不要惦念。現在你已交給了國家,我不應再以私事來擾亂你為國禦侮的心。粹剛,現在不是我們的時候,誠如你所說,我們的時候是在殺退了侵略者,恢複了河山,我中華民族永存於世界的那一天。那時候我們的小家庭將充滿了幸福,我希望那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