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夜,第5航空大隊最早接到國民黨蔣介石給空軍下達的抗戰命令。這天深夜,第5航空大隊第24驅逐機隊中尉分隊長王倬按例值夜班。11點半鍾了,天陰沉沉的,還下著雨。突然,響起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他急忙抓起聽筒,耳機裏傳來一陣口氣很硬的質問聲,聽起來還挺耳熟:“你是誰呀?”“我是24隊中尉分隊長王倬!”耳機裏的聲音又響了起來:“我是委員長。現在,我命令你們5大隊立即準備作戰!行政院的機要秘書、漢奸黃浚,把我封鎖長江的消息泄露給日本人,日本在長江上的50艘兵艦現在正向東逃走。你給我派18架飛機,明天拂曉以前給我追擊轟炸,全部給我消滅它!進了黃浦江不許炸。你給我複述一遍!”王倬一開始就聽出是蔣介石的聲音,因為這個委員長又是中央航校的校長,曾多次到航校“訓話”,並多次“檢閱”空軍,他作為航校的三期生和空軍的分隊長,不用說是很熟悉蔣介石的聲音了。王倬對著話筒一字不漏地複述完畢,立即執行這道命令去了。
王倬向大隊長丁繼徐報告了蔣介石的命令,隨著一陣警哨響過,全大隊人馬都起床了,明確戰鬥任務之後,劉粹剛和大家都樂壞了。從“9·18”到“8·13”,足足等了6年,今天第一次接到抗戰命令,誰還能睡著覺?全大隊分頭開始起飛前的準備工作,有的搬炸彈,有的掛炸彈,有的裝子彈,有的開車搞溫度,全大隊奉命進入戰鬥狀態。當時,5大隊有40架飛機,除原有30架霍克三式驅逐機外,另增派來10架霍克二式飛機。後者比較陳舊,戰鬥力不強,速度也慢,起飛後不能收回起落架,由原廣東空軍的飛行員駕駛。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大隊長挑選了18架霍克三式驅逐機,其餘飛機待命出發,任務是保衛機場,防止敵機空襲或執行新的任務。
8月14日淩晨,雨越下越大,夜色極黑暗,伸手不見五指,能見度很差。3點3刻,第5航空大隊的18架銀鷹,由大隊長丁繼徐領隊,騰空而起,飛向雨霧迷蒙的夜空,沿著長江順流而下。飛行員駕駛飛機,要靠地平線飛行,但當時天氣惡劣,根本看不見地平線。為了尋找江麵上的日本兵艦,飛機隻好作低空飛行,貼著長江水麵,而長江水麵與天空又渾然相接,宛若一體,真是天水一色。所以,每個飛行員都清楚,在這種惡劣天氣下飛行是極其危險的,弄不好就會鑽進水裏。丁繼徐領著機群沿江麵飛行一陣子,也沒有找到轟炸目標,隻好下令返航,回到揚州機場。時間在流逝,任務沒有完成,如果貽誤戰機,日艦就會全部逃出長江口。丁繼徐焦急萬分,他深知蔣介石的脾氣和為人,一旦蔣怪罪下來,自己不好交差。這時,他想到了“飛將軍”劉粹剛,他是中國空軍為數不多的“全天候”飛行員哪!丁大隊長對劉粹剛一向很器重,他幾乎用懇求的口吻說道;“劉隊長,這次非你不可了,你領隊,我跟隊,怎麼樣?”大隊長要當中隊長的僚機,表明劉粹剛的駕機技術非同小可。劉粹剛抬頭望了望陰沉沉的夜空,剛毅的臉上現出嚴峻而又堅定沉著的神情,他二話沒說,當即點頭表示同意。爾後,5大隊又重新組織了第二次飛行。
飛機再次騰空而起,第一架是劉粹剛中隊長,第二架是24隊副隊長梁鴻雲,緊接著是分隊長王倬的座機……
劉粹剛憑著多年的飛行經驗,兩隻炯炯有神的眼睛噴射出複仇的火焰,死死地盯著長江水麵,作超低空飛行。他駕駛的那架“2401”號霍克三式驅逐機,盡管在當時還是比較先進的飛機,但這種飛機的風擋隻有一半,擋不住如注的大雨,雨水直往機艙裏灌,還伴著一陣陣的涼意。然而,他全然不顧及這些了,滿腔的熱血在他的周身沸騰起來,他全神貫注地搜尋著日本兵艦。結果大失所望,當機群追尋到長江的入海口——吳淞口時,江麵上連條兵艦的影子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