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後,華西列夫斯基逐個打電話給各方麵軍司令部,要求各位高級首長再重新考慮一下敵情和我軍的計劃,並務必在4月12日前將明確意見報告給總參謀部。對於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他還親自打電話對他們做了側重交代。未久,各方麵軍司令們的報告都送上來了,其中多數都同意總參謀部或朱可夫的意見。4月10日,華西列夫斯基飛到了朱可夫所在的沃羅涅日方麵軍司令部。在這裏,他倆再次詳細地討論了這次行動方案及關於戰役戰略預備隊部署的意見。他們還就最高統帥部預備隊的配置問題擬定了一道訓令草案,以便屆時一並呈送最高統帥過目。關於對即將展開的這次大規模作戰行動,他們一致認為必須堅持原先那種“後發製人”的戰略。
在整個戰役的準備過程中,華西列夫斯基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前線各部隊中度過的。5月中旬,由於斯大林的指示,總參謀部又製定了一個名為“庫圖佐夫”的進攻性戰役計劃。它是為整個庫爾斯克會戰服務的,其任務是在會戰進入反攻階段前先行出擊,以消滅戰線西端的德軍奧廖爾集團軍,並相機奪取該城。參加這個戰役的部隊是勃良斯克方麵軍和中央、西方兩方麵軍各一部。隨後,華西列夫斯基就為布置這次戰役去了勃良斯克方麵軍駐地。在這裏,他視察了各參戰部隊,並與該方麵軍司令波波夫一道逐個檢查了各集團軍的前沿防禦情況。
6月10日,華西列夫斯基被召回莫斯科。根據大本營的指示,他最後被派到了沃羅涅日方麵軍。其任務是負責協調沃羅涅日和西南兩個方麵軍的戰役作戰行動。與此相適應,朱可夫則被委派為負責中央、西方和勃良斯克3個方麵軍的作戰協調工作。整個戰役的協調者是最高統帥斯大林。
至此,蘇軍的一切準備工作全部就緒。
7月3日,戰線仍極為平靜。第二天的中午過後,還是沒有任何情況。華西列夫斯基和沃羅涅日方麵軍首長處在焦急的等待之中。大家彼此也不多說話,隻是都不期然地盯著指揮所裏的幾部電話機:萬一又有什麼新消息呢?突然,16時,前沿防禦陣地傳來報告,大約有4個營的德軍在20輛坦克和1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衝向我防禦線,估計是前沿火力偵察,但很快就被擊退。據戰鬥中被俘的步兵第168師的一名士兵供認,他們每人分到了一份幹糧和伏特加酒,為的是明日拂曉轉入突擊。
不久,這名俘虜被送到了司令部,華西列夫斯基與瓦圖京又審了一遍,說法依舊。於是,華西列夫斯基立即把這一最新事態報告了斯大林和在中央方麵軍的朱可夫。當即,總參謀部又把這一情況轉告所有的前線各參戰部隊及梯次配置在縱深的預備隊。
7月5日淩晨2時30分,沃羅涅日方麵軍實施了炮火和航空兵的反準備。庫爾斯克弧形地帶大會戰就這樣展開了。
8月23日,庫爾斯克會戰全部結束。法西斯德國被殲滅了30個精銳師(其中有7個坦克師),總計兵力50多萬人,坦克1500多輛,作戰飛機3500多架,火炮3000餘門。這些慘重損失,使德軍在整個蘇德戰場上完全轉入了戰略防禦。
經過從1943年初到8月底的戰爭考驗,特別是7~8月在庫爾斯克弧形地帶與敵軍的鬥智鬥勇,華西列夫斯基的自信心大增。他一開始提出並一再堅持的對1943年夏戰計劃的設想,被戰爭的結果證明是正確的。因此,他自豪地寫道:“我們學會了猜測敵人的意圖。我們有鋼鐵的意誌和堅毅的性格、自製力和沉著精神。這就使我們足以避免犯錯誤,避免過早地開始戰鬥行動,避免給敵人以可乘之機……總之,我們的統帥藝術顯示出了創造性。”
華西列夫斯基在前線接到了最高統帥部下達的大本營訓令:要求西南方麵軍立即向南實施主要突擊,與南方方麵軍采取協同動作,爭取一舉消滅敵軍頓巴斯集團,並攻占戈爾洛夫卡和斯大林諾(頓涅茨克)。南方方麵軍的主要任務是對斯大林諾實施突擊,並在那裏同西南方麵軍突擊集團會師。華西列夫斯基的任務是負責領導和協調該兩方麵軍之間的行動,並將它們的行動計劃上報大本營審批。
8月12日淩晨,華西列夫斯基收到大本營發給他和朱可夫的訓令,內容是他們已經知道的南線各方麵軍的作戰任務。訓令要求:沃羅涅日方麵軍在截斷敵哈爾科夫集團的退路後,立即在克列緬楚格附近強渡第聶伯河。草原方麵軍在攻克哈爾科夫後還應攻占克拉斯諾格勒,繼而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以北地域強渡第聶伯河。西南方麵軍應迅速向第聶伯河推進,進抵紮波羅熱地區,從而切斷敵頓巴斯集團的退路。南方方麵軍的主要任務是突破德軍“米烏斯防線”,進而占領第聶伯河下遊廣大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