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百團大戰(5)(1 / 3)

為了配合淶靈、榆遼地區的作戰,第120師首長決定,組織部隊再次破襲同蒲路北段,要求第358旅破擊原平至寧武地段,獨一旅破擊忻縣至原平地段,特務團掩護後方聯絡。戰鬥中,前線各部隊統由第358旅指揮。

9月14日,第358旅從婁煩以西地區出發,向馬家溝集結。百團大戰開始以來,同蒲鐵路遭到八路軍襲擊後,日軍已經在鐵路兩側的一些重要據點集結兵力,設置多種障礙。這次破路,八路軍必須先掃清前進道路上日偽軍設置的障礙。

9月18日午夜,第358旅所轄第7、第8團、特務營官兵開始襲擊頭馬營。旅首長考慮到日軍可能增援,即以特務營向頭馬營據點發起攻擊,以第7、第8團在日軍可能增援的地域設伏。戰鬥發起後,寧化堡40多名日軍果然在19日黎明時向頭馬營增援,行至山寨村時,被八路軍第7、第8團包圍,將其全部殲滅。一場戰鬥,戰前謀劃周到,勝利就來得更快。

9月16日夜晚,獨立第一旅東渡汾河。18日,將剛進入上莊據點的400多名日軍包圍,13時發起攻擊,激戰至19日淩晨,旅主力撤出戰鬥,執行新的破襲任務。這次戰鬥,獨一旅斃傷日軍約200人,自己傷亡105人。

9月22日夜,第358旅第4團與師特務團一起,在同蒲鐵路段家嶺、軒崗之間進行破襲。

第2團襲擊奇村日偽軍據點。9月25日,第715團破壞了大牛店、軒崗之間的鐵路。

第120師官兵經過連續多天的破襲戰,有力地打擊了日寇,同蒲鐵路的交通再次中斷,使日軍蒙受重大損失。

1940年10月15日,日軍華北方麵軍向日本陸軍省報告戰況時,不得不承認,“石太線被破壞之廣泛及其規模之大,遠非其他地方可比。”

華北方麵軍在當時的《作戰記錄》中記載:“盤踞華北一帶的共軍,根據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的部署,發動了所謂百團大戰,於昭和15年8月20日夜同時奇襲我交通線及生產基地(主要是礦山)。尤其在山西,其勢甚猛。襲擊石太路及同蒲路北段警備隊的同時,並炸毀和破壞鐵路、橋梁及通訊設施,使井陘煤礦等的設備,遭到徹底破壞。此次襲擊,完全出乎我軍意料之外,損失甚大,恢複建設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與大量資金。”

百團大戰第二階段,攻堅戰多了,破襲戰比第一階段少了。淶靈、榆遼戰役,給日軍以重大打擊。由於攻堅作戰,參戰部隊的傷亡增加了。由於戰爭全局尚未發展到堅守重要城鎮的階段,八路軍攻淶源未克,及時轉移兵力進行破襲戰;隨著敵情變化,放棄一些已經被我攻克的日軍據點,轉而在運動中尋求戰機,在遊擊中殲滅日偽軍,這不僅使自己始終處於主動地位,使日軍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更重要的是在抗日戰爭的實踐中創新了戰役戰法,豐富了戰爭藝術的寶庫。

1940年10月2日,彭德懷、左權、羅瑞卿、陸定一致電“各兵團並報軍委總政”,肯定了戰役成果。電文指出:“百團大戰一二階段取得了偉大勝利,開辟了華北大規模進攻的新記錄,證明了敵人的交通線與據點不是牢不可破的,大大地削弱、沮喪與疲勞了敵人,興奮了全國,提高了我黨我軍地位,打擊了投降派,鞏固與開拓了根據地,鍛煉了黨政軍民,提高了部隊戰鬥力,保證了秋收秋耕,繳獲了許多軍需資材,對於百團大戰的勝利任何估計上的悲觀失望都是極端錯誤的。”

電文同時提出,“目前敵寇正集中力量進攻安南、雲南、重慶,這正是開展華北戰局的良機。我們的任務是再接再厲,擴大勝利,隻有這樣才能大量吸引敵人,真正做到破壞其進攻昆明、重慶、西安的戰略計劃,爭取時局的好轉。隻有這樣才能真正縮小敵占區,鞏固抗日根據地”。

4.反“掃蕩”鬥爭

華北地區的日軍遭到八路軍近兩個月的連續打擊以後,深深感到八路軍對其華北駐軍的威脅。為了穩定華北的局勢,維護其在華北的利益,從10月上旬開始陸續調集重兵,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殘酷的“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