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反擊意大利(2)(3 / 3)

德軍能以區區幾個師的兵力一再阻止盟軍的推進,相當重要的原因是英軍第8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在兵力使用上的特別謹慎,在盟軍具有絕對空中優勢和兵力對比優勢的有利情況下,通常在第一梯隊也隻投入4個師,無法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10月6日,盟軍到達康波巴索、特爾莫利和那不勒斯以北。盟軍進入意大利,標誌著歐洲的全麵反擊已經展開,德國法西斯的戰線逐步收縮,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已是指日可待。

6.倒戈

就在“雪崩”作戰如火如荼之際,盟軍的“響板”行動也開始了。

英軍原準備以第1空降師在意大利南部的重要海軍基地塔蘭托空降,以奪取這一重要港口。但由於缺乏運送部隊的運輸機,隻得改以搭乘軍艦從海上直接駛入港口,這一計劃似乎非常冒險,但為了能夠奪得塔蘭托,也是必要的。

9月9日,盟軍組織了一支艦艇編隊,其中有英軍的“豪”號、“喬治五世”號戰列艦、“曙光女神”號、“天狼星”號和“狄多”號巡洋艦、“阿部迪爾”號快速布雷艦,美軍的“波依斯”號巡洋艦,運載英軍第1空降師的6000名精銳官兵,直撲塔蘭托。

出乎意料的是,根本沒有遭到任何抵抗,英軍非常順利地上岸,輕而易舉地奪取了這一重要海軍基地和港口。

唯一的損失是在9月10日,英軍的“阿部迪爾”號快速布雷艦觸雷沉沒,艦上所載的400餘官兵大部喪生。該艦所觸到的水雷是在意大利宣布投降的當晚,德軍停泊在塔蘭托的2艘魚雷艇害怕被意軍俘虜,乘夜逃離,就在離開塔蘭托的時候,德軍在港內布設了水雷,而且未被發現。

至9月底,盟軍的“雪崩”、“灣城”和“響板”三項計劃均達成了預期目標,盟軍奪取了薩勒諾、那不勒斯和塔蘭托等港口,控製了意大利南部地區,並迫使意大利退出法西斯陣營,加入到同盟國一方。但在意大利南部的德軍第10、第14集團軍都未被消滅,這兩個集團軍於11月初合編為C集團軍群,由凱瑟林指揮,主動後撤到加裏格裏諾河和桑格羅河一線,構築了堅固的“古斯塔夫”防線,阻止了盟軍的北進。而且,德軍特種部隊於9月21日將關押在意大利中部阿布魯齊高山的墨索裏尼解救出來,並扶植他在意大利北部成立了傀儡政府,繼續進行戰爭,直至1945年5月2日納粹德國投降。

根據與同盟國的停戰協定,意大利海軍的所有軍艦,包括艦員和武器必須轉移到盟軍控製下的港口,意大利海軍忠實執行了這一協定。先後共有6艘戰列艦、1艘水上飛機母艦、9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8艘護衛艦、33艘潛艇和14艘魚雷艇駛入盟軍控製下的港口。在艦隊轉移途中,意軍有1艘戰列艦和2艘驅逐艦被德軍擊沉。另有2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和5艘魚雷艇因為錨泊於德軍控製的港口,無法離開隻得自行鑿沉。

此外意大利投降後,薩丁島的德軍於9月10日,與意大利遊擊隊達成協議,德軍共計2萬7347名官兵、2300餘輛車輛和5350噸補給品以及1200名戰俘渡過博尼法喬海峽經科西嘉島,再經巴斯提亞,最後到達裏窩那和厄爾巴島。在撤退過程中,德軍有5艘運輸船被美軍飛機炸沉,2艘油船以及運輸船、布雷艦、護衛艦各1艘被英軍潛艇擊沉,還有1艘布雷艦觸雷沉沒。

1944年6月5日,美第5集團軍一部進占意大利首都羅馬。自由法國的部隊在得知科西嘉島德軍撤退後,即以潛艇、驅逐艦、巡洋艦和坦克登陸艦先後運送7100餘人、1000餘噸補給物資以及40門火炮和120輛車輛,登上科西嘉島,在當地意軍配合下收複該島。

盟軍意大利南部戰役發起的時機,是意大利宣布投降的同一天,完全可以實施裏應外合的夾擊,使德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但盟軍沒有及時抓住這一極其有利的戰機,給予士氣低落而且戰鬥力較差的意大利軍隊以必要支援,坐視意軍被德軍一舉解除武裝。而登陸行動中又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結果上岸後的推進非常緩慢,原計劃三天攻占的那不勒斯足足花了21天!還付出了傷亡1.2萬人的巨大代價,而意大利南部的德軍也逃脫了盟軍的打擊,給以後的意大利戰局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實在是毫無光彩。

反觀德軍,盡管處在十分危急之中,又處於絕對海空劣勢,但在薩勒諾給了盟軍狠狠一擊,險些將盟軍趕下海,然後全身而退,退守“古斯塔夫”防線,讓人不能不佩服指揮者的勇敢與睿智。

意大利南部戰役是盟軍自1942年8月以來首次在德軍的防禦陣地實施的強行登陸,也是盟軍在歐洲大陸實施的第一次大規模兩棲登陸戰。這次戰役迫使意大利退出戰爭並向德國宣戰,標誌著法西斯軸心國的解體,是國際反法西斯的一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