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為階下囚
曾經不可一世的意大利獨裁者——墨索裏尼1921年,本尼托·墨索裏尼成立了法西斯黨。翌年,當上了意大利元首。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意大利見法軍節節敗退,英法聯軍明顯處於劣勢,於1940年6月10日站到軸心國一邊,對英法宣戰。同年10月28日,墨索裏尼不顧政府和軍方大多數人提出的“準備不足”的忠告,進兵希臘,遭到希臘軍隊的英勇抵抗,損失慘重。1941年又向蘇聯派出軍隊,欲重振國威,但沒取得理想的成果。1943年5月,英美聯軍在突尼斯戰役中全殲德意30萬大軍,占領北非。隨後,英軍實施“肉餡”計劃,在騙過了希特勒的最高統帥部後,英美聯軍於1943年7月9日在西西裏成功登陸,兵鋒直指意大利!隨後,意大利本土遭到盟國空軍的猛烈轟炸,損失嚴重,各地接連發生鬧事事件。迅猛而來的這一切將世故而又講求實際的意大利人驚呆了,失敗主義情緒籠罩全國,局勢動蕩不安。最終,一場來自法西斯黨內的保皇主義者所策動的政變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在混亂之中,陸軍總參謀長安布羅西奧將軍認為,要想把意大利從崩潰中拯救出來,隻有更換元首。意大利國王埃曼努爾三世對內外局勢憂心忡忡,也曾考慮要墨索裏尼卸任。在法西斯黨內部也有些人指責墨索裏尼作為黨的領導不得力,想要追究他的責任,解除他的職務。
1943年7月24日,夜,羅馬。
法西斯黨最高委員會應狄諾等謀反頭子的要求而召開會議。
本尼托·墨索裏尼在他作為獨裁者的生涯中,第一次發現自己由於把國家引入災難而成為猛烈抨擊的對象。委員會最終以19票對8票通過了一項決議:恢複有民主議會的君主立憲製;軍隊的全部指揮權重新交還給國王。
對於墨索裏尼,這無疑是一場噩夢,然而噩夢卻並未就此停止。
翌日,國王埃曼努爾召見墨索裏尼,告知他被撤除一切職務,隨後,他被裝進一輛救護車押走。到此,墨索裏尼才如夢方醒,明白自己成了階下囚。
墨索裏尼幾經周轉被押送大薩索山。
2.“橡樹計劃”
柏林,7月25日夜,帝國總理府。
希特勒和他的軍政要員們聽到來自羅馬的消息後震驚異常,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希特勒很快鎮靜下來,他一反常態以極其冷靜的判斷力下令,立即占領意德邊境和意法邊境阿爾卑斯山的所有山口。為此目的,從德國和法國南部迅速集結一個德國師,組成B集團軍,由精悍的隆美爾指揮,隨時備開進意大利。
7月27日,柏林,元首大本營。
下午4時,最高統帥部收到來自羅馬的消息:馬德裏奧布解散法西斯黨,實行全國戒嚴,戰爭結束前禁止一切政治活動。
聽到這一消息,希特勒驚呆了,他知道:如果在意大利沒有一個法西斯政府,就不能減輕德國人負擔,並且不能幫助保衛那條很長的供應線,防止意大利遊擊隊的騷擾。
一小時後,希特勒召集納粹軍政要員,商討對付意大利的行動計劃。他用拳頭猛烈地捶著桌子,氣急敗壞地要大家立即擬定一個營救墨索裏尼的計劃。於是,“橡樹計劃”出籠了——派突擊隊把墨索裏尼這個難兄難弟從深淵中救來,使他重掌意國政權。
鑒於任務的重要,希特勒親自點將,由奧托·斯科爾茲來指揮這支由50人組成的突擊隊。
奧托·斯科爾茲尼,1911年出身在奧地利的薩爾茲堡,父母均是知識分子,受家庭環境的熏陶,他自小對哲學充滿了熱情,尤其是尼采更使他入迷。1936年,當他隻身來到德國萊比錫準備進大學讀書時,希特勒那些充滿激情、極具誘惑力的演講完全使他臣服了。懷著對納粹主義的深厚信念,他加入了黨衛隊。在戰爭中,他成功地指揮了一次又一次的突擊行動。冒險,成了他的特殊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