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沒過多久,設在多佛角的英軍炮台就發現了德艦,海岸炮開始怒吼。英國5艘魚雷艇在煙幕的掩護下向德艦隊首次發起攻擊,但很快就被德驅逐艦所擊退。被迷惑了17小時之久的英國人終於清醒過來,英國首批6架魚雷機馬上出現在海峽上空。一時間,空中全是煙團和飛舞的鋼鐵。不幸的是英機領隊皇家空軍埃斯蒙德少校指揮的“劍魚”式魚雷機還未及投彈便被擊落。僅有2架飛機投下魚雷,但全被德艦躲過。被德軍弄得暈頭轉向的英軍司令部最後隻好作出痛苦的選擇:傾盡一切可用的飛機,全力阻截德艦。於是雙方的飛機在空中展開了大戰。英軍先後共動用各類型轟炸機550架,另有15個戰鬥機中隊為他們提供護航和輔助性攻擊。但由於準備不足,雲低霧濃,德軍海空軍阻擊凶猛有效,英軍竟然隻有39架轟炸機對目標進行了實質性攻擊;扔下的4000餘噸炸彈無一命中三艦,全部成為廢品。
蒙受了如此奇恥大辱,英國皇家海軍自然不肯善罷甘休。德艦突圍的消息傳來時,駐守在哈裏奇港的皮茲海軍上校正在指揮6艘驅逐艦進行戰鬥訓練。哈裏奇距多佛爾海峽北口僅60海裏,整個皇家海軍水麵艦艇部隊中,隻有皮茲上校來得及攻擊德艦。盡管這一帶水域危險重重,但皮茲上校繼承了皇家海軍的優良傳統,毅然決定向“沙思霍斯特”號挑戰。正當西裏阿克斯自鳴得意之時,“沙恩霍斯特”號艦底部突然發生強烈的爆炸聲。“沙思霍斯特”號觸雷了。頓時,艦身劇烈搖晃,艦內燈光熄滅,無線電也失靈了,海麵上拖出一條很長的油跡。怒氣衝衝的西裏阿克斯自覺顏麵有損,斷然拒絕“格奈森瑙”號和“歐根親王”號提供的援助。
一番周折後,“沙恩霍斯特”號艦已同艦隊拉下半小時的航程。英機發瘋似地攻擊這艘傷艦,但均讓德機和艦炮擊退。“格奈森瑙”艦和“歐根親王”艦邊走邊用全部炮火回擊空中的飛機和海上的皮茲艦隊。英驅逐艦拚命發射魚雷,但兩艘德艦如有神靈護駕,一直安然無恙。日落時,“沙恩霍斯特”號艦修好了主機,以25節的航速追了上來。西裏阿克斯眼看勝利在望,禁不住露出得意的微笑。但他高興得太早了!
晚上19時55分,“格奈森瑙”號觸雷,沒過多久,“沙恩霍斯特”號再次觸雷。經過短暫的搶修,總算又恢複了航行。午夜時分,艦隊進入德國水域,西裏阿克斯這才長出了一口氣。
2月13日黎明,“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開入基爾港的船塢,修補水雷造成的損傷。未受損的“歐根親王”號則繞道駛往挪威沿海。“三頭狗”行動至此宣告結束。
德艦雖然最終突圍出來,但戰爭中的損失還是相當嚴重的。回到母港的三艘軍艦日子也並不好過。可以說,這次突圍並未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5.最終命喪“黃泉”
德艦突圍的消息引起英國朝野一片嘩然,首相丘吉爾麵子上自然也不好過。倫敦《泰晤士報》作了如下報道:“在西班牙無敵艦隊西多尼業公爵失敗的地方,西裏阿克斯卻成功了。自16世紀以來,再沒有比這更有損於皇家海軍尊嚴的了。”毋庸懷疑,英國海軍必定要以牙還牙。
為了挽回麵子,英軍頻繁出動飛機對德艦停泊地進行轟炸。回國後不久,“格奈森瑙”號便在一次空襲中被炸飛了艦首,並在船塢裏度過了餘生。“沙恩霍斯特”號則在船塢足足躺了9個月。
1943年3月,失掉姊妹艦的“沙恩霍斯特”號隻身前往挪威北部的阿爾塔峽灣,與“提爾皮茲”號戰列艦和“呂佐夫”號袖珍戰列艦會合。德國海軍集中剩餘的水麵艦隻組成一支頗具實力的艦隊,妄圖重演幾個月前消滅盟國PQ—17船隊的勝利。但此時的英軍已今非昔比,由於三艦逃離布勒斯特,大西洋航線已不再受德國大型水麵襲擊艦的威脅,英國本土艦隊得以集結全部重型艦艇,重點監視挪威北部的德國艦隊,並掩護一支支護航運輸隊往返於蘇聯。德國軍艦在這種情況下不敢貿然出擊,隻能在港口峽灣裏兜圈子。直到1943年聖誕節前夕,在希特勒揚言要拆掉所有“無用”的重型水麵艦隻的壓力下,才出發去完成它的最後一次征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