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世界兩大聯盟的聯合(10)(3 / 3)

此外,日本還采取見不得人的掠奪行為,如奪取被褥裏的棉花做紡紗原料、偷運鴉片、綁票、充當海盜等。日本統治者從1929年起就有計劃地大量生產販運鴉片以充軍費,日軍所到之處,煙毒隨即泛濫。1937年5月,國際鴉片販運委員會指出:全世界90%的非法海洛因是日本在大連、天津等地生產的。1939年,日本僅在南京一地鴉片收入每月達300萬美元,1942年的收購和銷量是700萬兩。

日軍設在中國某地的“慰安所”用武力征用勞動力,是日本在“大東亞共榮圈”內進行經濟掠奪的又一項重要內容。

戰爭期間,日本將大批朝鮮和台灣的青壯年勞力送到日本從事最繁重、最危險的勞動,把大批婦女送到前線,充當“慰安婦”(即妓女)。據統計,日本征用朝鮮勞動力人數,1941年為5萬,1942年為11萬,1943年為12萬。

日本還從中國東北和關內強征勞工,當作奴隸使用。中國勞工勞動時間長,勞動條件惡劣,沒有任何人身自由,生活困苦不堪。從事軍事工程勞動的勞工,一旦工程結束,為了保密起見全部被殺戮。據統計,到1944年為止,在東北強征的勞動力已達300萬人,其中被壓榨虐待致死的占總數的29%。在華北,從1937年至1942年,被日本侵略者抓捕出關的勞工就達529萬人,還有4萬多中國勞工被抓捕運往日本,其中,僅在秋田縣花岡礦的986名勞工,就有418人死亡。

日本在東南亞普遍建立“勞動營”,強迫南方各國人民去修建道路和軍事戰略工程,使許多勞工死於勞累和饑餓。在菲律賓,日軍驅趕成千上萬名勞工去“勞動營”服役,又規定16~60歲者每周無償為占領者勞動一天等。日軍強迫荷屬東印度人民為日軍築路、修工事、伐木、裝卸與運輸貨物,把20~50萬的荷屬東印度民夫送到緬甸、馬來亞各地前線為日軍築路做工。這些民夫大多暴屍異國,到日本投降時,幸存下來的不過7萬人。1942年11月至1943年10月,日本強迫戰俘及東南亞、中國等地勞工約40萬人,修築泰國—緬甸鐵路。該鐵路全長約400公裏,所經泰緬邊境的熱帶雨林區,地形險峻,氣候惡劣,瘴癘流行,勞動條件極差。40萬勞工和戰俘在日軍的刺刀和皮鞭下築路,勞動強度大,供應卻十分低劣,大部分被摧殘致死。到鐵路竣工時,4萬多名各國戰俘死亡1.2萬人以上,勞工死亡約達25萬人。其中,泰國就有15萬勞工死於築路工程中,馬來亞有4萬人死亡,緬甸的10萬多名勞工也大多暴屍荒郊。平均每修築1公裏鐵路,就有650人死亡,每10米就埋著6個半死屍。這條泰緬鐵路也因之得到了一個駭人聽聞的名字——“死亡之路”。

總之,日本法西斯的殘暴統治和瘋狂掠奪,給被占領區人民帶來了深重的民族災難。“共榮圈”內,工人失業,經濟衰敗,疾瘟流行,民不聊生。“共榮圈”實際上是被占領國家和地區的“共窮圈”和“共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