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英國的首次空降作戰(1 / 3)

1.訓練空降作戰人員

德軍自1940年5月10日開始對西歐歐國實施閃擊戰後,至5月底,盧森堡、荷蘭、比利時先後投降。盟軍40個師被德軍包圍於比、法邊境的敦刻爾克地區,開始執行“發電機作戰計劃”——即從海上撤退。至6月4日,從敦刻爾克撤退到英國海岸的人數為33.8萬人,其中英軍22萬多人、法軍8萬多人,其餘為少數比軍。盟軍撤退時武器裝備丟失殆盡。英軍共丟棄2400門火炮、700輛坦克、8000挺機槍,接運盟軍撤退的艦船損失226艘,還有302架飛機被擊毀。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英國的軍事力量一蹶不振,而德軍似乎是所向無敵。6月5日德軍開始進攻法國內地,14日進占巴黎,22日法國政府投降。

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為了重建英國軍隊的聲譽和英國人的信心,指示英軍組建了一支專業襲擊分隊——第2突擊隊,該分隊曾以“布爾人”之名而馳名於世。丘吉爾急欲使這支富有神秘色彩的部隊在對德作戰中創建功勳。當時英國的其他軍隊正在進行整編,準備迎接可能來臨的德軍入侵本土的戰爭,而對其他作戰行動則盡量回避。因而“布爾人”突擊隊實際上隻是一支人員、裝備和武器都不充足的部隊,它受命執行的也都是得不到任何支援的戰鬥任務。“布爾人”突擊隊的司令部稱作聯德國航空兵的襲擊重點是英國的空軍機場,也不放過交通樞紐。合作戰指揮部,它從陸、海、空三軍各部隊抽調人員集中訓練和使用。在突擊隊的初期成員中,主要是原來組織起來準備在挪威抗擊德軍用的10個獨立連。1940年6月初開始,突擊隊一直在分小組悄悄地從英國出發,對德國控製的歐洲海岸軍事設施進行襲擊。丘吉爾對這些偷襲行動大加稱讚,他認為“布爾人”突擊隊的作戰行動盡管規模小、機會少,但這總是在英軍遭受一係列失敗後,在戰略防禦階段中取得的某些戰術進攻的勝利。

德國在挪威和丹麥、荷蘭、比利時空降突擊的勝利,給丘吉爾以巨大震動,他在下令所有沿南海岸德軍可能著陸的地方都設置障礙物的同時,指示國防部盡快組建一支“至少有5000名傘兵的部隊”。國防部立即給各軍區下令,要每個軍區選送1000名誌願者,與此同時迅速組建了訓練機構。在各軍區的誌願者到達之前,根據丘吉爾的旨意,“布爾人”突擊隊成了傘兵部隊的首批受訓人員。這些人都希望能及早參加空降戰鬥,而且很喜歡突擊隊的特殊生活方式。因為突擊隊不在營區駐紮,每人每天發給6先令8便士英幣,讓其自找住處。訓練地點附近的居民很快便發現,到他們家裏寄宿的不是一般的老百姓。

顯然,為了向急於求成的首相表示工作有所進展,國防部必須解決空降部隊的訓練場地和膳宿問題。為了不讓其他的部門插手,他們首先選擇了北部工業城市曼徹斯特的林格威民用機場作為空降訓練試驗中心,該機場位於索爾茲伯裏平原陸軍訓練場的最北麵。此地氣象條件不利於飛行,因為曼徹斯特是英國著名的多雨區,即使不下雨時,當地的工業煙雲也會籠罩整個天空。1940年6月19日,空降訓練試驗中心改稱中央空降學校。當時學校沒有傘降訓練經驗,管理人員是從陸軍和空軍部隊抽調來的,彼此之間非常陌生,甚至對自己到該校的任務也稀裏糊塗。首任校長是空軍少校路易斯·斯特蘭格,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名的飛行員。斯特蘭格少校隻有皇家空軍在戰前訓練單個人員跳傘的經驗,即跳傘員爬上“弗吉尼亞”式雙機翼轟炸機的機翼,用手扶住兩翼間的支柱,接到飛行員發出的信號後,打開降落傘,讓張開的降落傘把他們拉入空中。這種方式使跳傘人員感到痛苦和恐懼,而且有不少人在開傘時會把機翼支柱拉彎。該校管理人員中的陸軍最高官員是少校約翰·洛克,他來自皇家工兵部隊,是一個自覺性很強、富有獻身精神的人,盡管毫無空降方麵的經驗,但他立即開始了訓練和組織空降部隊的研究工作。

訓練中首先遇到的是飛機、降落傘的保障和教員的來源問題。在洛克的奔走下,空軍部很快給該校調撥了6架“惠特利”轟炸機作為傘兵運載機,並配發了1000具訓練用傘。開始使用的傘還不是采用繩拉開傘,首批受訓的學員必須采用類似手扶機翼支柱的方法,從“惠特利”飛機尾部臨時裝上的平台上跳下。好在這種傘沒用幾天,帶有繩拉開傘裝置的背式降落傘就運到了,同時在“惠特利”飛機的肚子下麵開了一個便於傘兵跳出的艙門。但不幸的是,剛使用這種降落傘就出現了亡人事故,一名士兵的傘未開就墜地了。這是一次因操作不當造成的不應有的事故。幾年之前,英國降落傘公司便向國防部建議使用他們公司設計的安全可靠的繩拉開傘式降落傘,但被婉言謝絕了。該公司的降落傘與皇家空軍的訓練傘的不同之處是:跳傘員跳離飛機時,利用人本身的重量就可使傘繩拉出,傘隨之張開,這樣就減少了拉繩纏繞的危險。這種新型降落傘,以其較好的可靠性很快被部隊認可,深受傘兵們歡迎。以後的十幾年裏,英國空降部隊一直在使用這種傘,而且不需要備份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