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蘇軍的空降作戰(1)(1 / 3)

1.偷襲入侵

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淩晨4時許,法西斯德國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開始了名為“巴巴羅薩”(紅胡子)的戰爭計劃。德軍以190個師、550萬人、3700餘輛坦克、5900餘架飛機、近5萬門火炮和迫擊炮,分編為3個方麵軍集群,在巴倫支海到裏海的長達3000公裏的戰線上,同時向蘇聯發起猛烈進攻。從此,偉大的衛國戰爭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德軍以“閃擊”戰略,首先以航空兵猛烈轟炸蘇聯的重要城市。鐵路交通、通訊樞紐和海空軍基地等重要戰略目標。然後,以優勢的坦克兵團進行猛烈突擊,向蘇聯防禦縱深迅速發展進攻。其北方方麵軍集群沿波羅的海沿岸攻取列寧格勒,中央方麵軍集群沿明斯克、斯摩棱斯克攻取莫斯科,南方方麵軍集群攻取基輔、哈爾科夫和頓巴斯。德國企圖在1個半月到2個月之內打敗蘇聯。

當時,蘇聯對德國的背信棄義、突然進犯估計不足。戰前,蘇聯駐德武官和駐英使館都曾獲得德國準備進攻蘇聯的情報,特別是德軍入侵前夕,曾有一德國逃兵報告了德軍已經接到於6月22日進攻蘇聯的命令,但這些都未引起蘇軍最高統帥部的重視,對德軍的突然襲擊毫無準備,再加上蘇軍在西部邊境部署的兵力與德軍相比十分懸殊,所以,德軍很快突破蘇軍的防線,並取得了製空權和主動權。經過一場軍事曆史上最大的持續進攻戰役,德軍已把罪惡的刺刀直插蘇維埃共和國的心髒。1941年12月2日,德軍的一個偵察營已突入莫斯科近郊,德軍士兵已能清楚地看到克裏姆林宮的尖頂。蘇軍連連遭受嚴重失敗,蘇聯人民陷入戰爭災難之中。

然而,蘇聯人民沒有被嚇倒,蘇聯軍隊也沒有喪失元氣。德國法西斯的背信棄義,激起了蘇聯人民的無比憤慨,德軍在蘇聯領土上的瘋狂屠殺,千百倍地增強了蘇聯人民消滅法西斯的戰鬥決心。“崇高的憤怒,像浪潮一樣翻滾——人民戰爭,神聖的戰爭到處奔騰!”

這激奮的戰歌,響遍蘇聯大地,蘇聯人民萬眾一心,奮起抗敵。全軍將土發出了鋼鐵誓言:“為保衛祖國,消滅法西斯,流盡最後一滴血!”蘇聯共產黨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以極大的凝聚力,把蘇聯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形成一股消滅法西斯的革命洪流。蘇聯人民用自己的心血培養起來的紅色傘兵,也滿懷對法西斯的仇恨,投入了這場偉大的戰爭。

在德軍侵蘇戰爭初期,蘇軍曾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經過長期精心訓練的空降兵部隊。但是,由於蘇軍所處戰略態勢極為不利,許多戰線的缺口沒有兵力防守,為了保護蘇軍的整體實力,不得不把這支強大的空降兵部隊當作地麵部隊,用在這些戰線的缺口上進行作戰,結果被強大的德軍所擊潰。這樣,犧牲了好幾個訓練有素的傘兵師和滑翔師,付出了重大的代價。當時,蘇軍除傘兵規模比德軍大以外,還有幾個受過機降訓練的步兵師,但是,由於缺乏運輸機,也無法將他們運送到急需的戰場上去投入戰鬥。後來,蘇軍曾試圖用轟炸機空運傘兵,但由於轟炸機空勤人員都沒有受過空降作戰的專門訓練,再加上轟炸機的機艙容量、機身結構和艙門設計都不適合運載傘兵和實施空降作戰,因此難度很大,效率很低。盡管如此,在戰爭爆發一個月後,蘇軍仍連續使用空降兵對德軍實施空降突擊作戰。從此,一朵朵紅色傘花開始在反法西斯戰場上盛開怒放。

2.傘兵複仇

蘇軍首次使用空降兵對德軍實施空降作戰是在1941年7月26日。當時,德軍以“閃擊戰”突破蘇軍邊境防禦後,向縱深進展很快,使蘇軍許多大型軍用倉庫未來得及轉移就落入德軍之手,一些重要的橋梁和交通樞紐未來得及炸毀就被德軍占領。蘇軍組織的首次空降作戰,目的就是對基輔地區被德軍占用的軍械倉庫和交通要道進行一係列破壞。執行這次空降作戰任務的是空降兵第104旅和第202旅的骨幹。他們共300餘人,組成10個戰鬥破壞組,於當天夜間秘密跳傘,首先奔襲主要攻擊目標,炸毀了基輔軍械倉庫。然後,各組按預定方案對附近地區德軍占據的橋梁和交通要道進行破壞,由於執行任務的空降兵原來就駐在這個地區,對當地情況非常熟悉,所以各戰鬥組都能在較好地完成任務後,順利返回自己的防區。

1941年8月中旬,德軍攻占了赫莫斯季河上的兩座橋,後續主力部隊企圖經過這兩座大橋向前推進。22日深夜,蘇軍用空降兵一個連在大橋所在的亞爾采沃地區傘降,執行炸毀這兩座橋梁的任務。空降場選在一片森林的邊緣,離兩橋約5公裏。蘇軍傘兵著陸後沒有遇到任何抵抗,連長捷列豐科上尉將全連分成兩個行動組,淩晨4點,兩組同時向兩座橋梁的守軍發起進攻,在夜暗的掩護下,他們順利地接近目標,消滅了守橋的德軍哨兵,完成了破壞任務。然後,全連又集中起來,在附近的交通線上開展襲擊敵軍的活動。在當地群眾的積極支持下,他們在敵後巧妙地打擊敵人,堅持戰鬥45天,於10月上旬返回自己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