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3月,意大利王國宣告成立,把佛羅倫薩定為首都。國王的寶座落入了撒丁尼亞薩伏伊王朝的手中。1862年,加裏波第組織誌願軍出征羅馬,王國政府害怕得罪教皇和法國,不但不支持,還派兵阻攔。當加裏波第帶領的2000名誌願軍沿路高呼“誓死解放羅馬”的時候,王國的軍隊正在向阿斯普羅蒙泰山區進發。兩支軍隊在那裏相遇,立即發生流血衝突。加裏波第在戰鬥中負傷,遠征失敗了。
為了實現意大利的民主統一,另一位著名的革命領袖馬誌尼於1865年建立了起義委員會,準備在1866年發動武裝起義,趕走奧地利統治者,解放北部的威尼西亞。這個計劃引起了意大利王國政府的恐慌,害怕威尼西亞落到起義者手中,使王國統一整個意大利的企圖落空。於是,他們就警告起義委員會說,敵人的力量太強大,意大利應當同普魯士結盟,聯合起來同奧地利作戰,依靠普魯士的力量來收複威尼西亞。
1866年6月,普奧戰爭爆發,意大利加入普魯士方麵作戰。王國政府軍和加裏波第的誌願軍都參加了戰鬥。但是王國政府軍到處打敗仗,加裏波第的軍隊卻每戰必勝。薩多瓦一戰,奧軍主力被普魯士軍隊消滅,奧地利投降。根據維也納和約,奧地利從意大利撤軍,把威尼西亞歸還意大利。這時候,隻剩下中部的教皇轄區沒有收複了,那裏仍駐紮著法國軍隊和教皇的雇傭軍,阻礙著意大利的統一。
羅馬教皇頑固地反對把羅馬並入統一的意大利。加裏波第心裏清楚,不動用武力是得不到羅馬的。1867年,他組織了第二次遠征。但這次遠征受到了教皇雇傭軍和法軍的夾擊,沒能取勝。加裏波第隻得退回南方,等待時機。
1870年7月普法戰爭爆發,法國被迫撤回駐羅馬的軍隊,教皇轄地頓時失去了庇護。意大利王國的軍隊和加裏波第的誌願軍乘機長驅直入,9月26日占領了羅馬。10月舉行公民投票,羅馬教皇國並入統一的意大利王國,教皇的世俗政權也被廢除。同時,意大利王國政府同意將梵蒂岡作為教皇的避居地,每年向教皇提供12.9萬英鎊的經費。這樣,意大利的統一最後完成了。1871年1月,王國的首都從佛羅倫薩遷到羅馬。
祖國的統一大業終於完成,加裏波第的心願已了,開始了在卡普裏島的隱居生活。他仍接待來訪的客人,向他們了解國內外的情況,並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他以頑強的毅力撰寫《回憶錄》。1882年6月2日,這位意大利獨立運動的英雄溘然長逝。
晚年的加裏波第
加裏波第是一位真正愛國、不懷私心的民族英雄。他向來對金錢沒有興趣,隱居後隻靠一點養老金生活。後來,巴勒莫市政府通過決議,每年撥給加裏波第3000裏拉作為養老金;意大利參議院也批準自1875年起,每年從政府利息中提取5%給加裏波第作為生活費,但他一概拒絕。隻是到晚年,加裏波第經濟拮據,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勳章時,他才極不情願地接受了政府的補助。
在意大利,加裏波第是一個萬眾敬仰的人物,人民不允許對他的任何誣蔑。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在他的墓碑兩側,每天都有意大利海軍戰士持槍守衛。
“兩麵神”亞曆山大一世
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因其性格多變、反複無常而被世人稱為“神秘沙皇”。在他統治俄國的25年裏,時髦的自由主義思想和傳統的專製主義政治在他身上始終奇特地結合在一起。在這些年代裏,俄國發生了許多令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因此更增添了人們對這個“神秘沙皇”的濃厚興趣。
亞曆山大一世是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長孫,生於1777年12月23日。給他起這個名字,是希望他能夠仿效同名的古希臘時代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大帝,或者俄國曆史上的民族英雄——“涅瓦河之王”亞曆山大。葉卡捷琳娜二世十分喜愛這個皇孫,為了使他成為自己皇位的繼承人,便把他帶到自己的皇宮內,親自撫養。
葉卡捷琳娜二世死後,亞曆山大的父親保羅大公繼承皇位,稱保羅一世。他在位期間(1796—1801年),廢除了女皇的一些開明製度,狂熱地效法普魯士的黷武主義,試圖把國家改造成為一個大軍營。他禁止俄國貴族到國外留學,禁止進口各種外國書籍,封閉全部私人印刷廠,建立了嚴格的書刊檢查製度。保羅一世還加強軍紀,壓製個人自由,晚上八點鍾沙皇就寢,屆時實行宵禁,首都的所有居民都必須熄燈。而且,這個沙皇喜怒無常,其周圍的人都身受其害,就連亞曆山大也難幸免。他已經20多歲了,作為皇儲卻經常因為一點小小的過失而受到嚴厲訓斥。亞曆山大非常害怕自己專橫的父親,他們父子之間籠罩著一種互不信任和暗中仇視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