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翻雲覆雨兩政商(1 / 3)

1934年10~11月間,登上權力巔峰不久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攜夫人宋美齡,自江西九江出發,跨長江、過黃河、越秦嶺、飛大漠,途經十省區,行程上萬裏,做了一次長達40天的“北巡”。

蔣介石此行為的是視察北方軍政,安撫各派人心。在最後一站山西,他先到五台縣河邊村,拜望閻錫山病重的老父親,再到太穀縣城關,在孔祥熙高牆深院的豪宅裏住了一宿。

這邊是曾一度兵戎相見的死對頭,那邊是以財技鼎力相助的親連襟,兩位出身山西的大佬,對時年47歲、正躊躇滿誌欲一統中華的蔣氏而言分量著實不輕。

末代晉商

蔣孔閻三人都是19世紀的“80後”,生於1880年的孔祥熙最年長,閻小孔3歲,蔣則是小老弟(1887年生)。後生可畏的蔣介石“北巡”前一年,孔祥熙和閻錫山各自其實都有“大動作”。

先說孔祥熙。1933年4月初,孔祥熙接替小舅子宋子文(孔祥熙夫人宋靄齡之弟),出任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總裁,6月又繼任中國國貨銀行董事長。

同年10月,宋子文因勸妹夫蔣介石應先抗日,不要急於“剿共”,並直指軍政開支過大,三個月內國民政府財政將破產,與蔣發生激烈矛盾(據稱爭吵中蔣打了宋一記耳光),決定辭去財政部長及行政院副院長之職。受蔣器重的孔祥熙“臨危受命”,正式成為國民政府的“財神爺”。

就任財政部長當天,孔祥熙發表理財方針:“第一,要顧全民力,不可竭澤而漁;第二,要注意民心的向背;第三,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又稱,“財政二字簡單意義,即必須有實物,並須有才幹。一方麵自己要正直,同時,又需要有治理國家的權柄。”

出身於晉商大本營之一的太穀,自幼耳濡目染,孔祥熙確是理財的一把好手。

孔祥熙的祖父經商,曾出資1000兩銀子參股太穀最有名的票號誌誠信。孔祥熙的四叔是北京義合昌票號主管,到日本開過分號,承攬中日間彙兌業務,據說乃日方允許外商開設票號分號的第一家。但孔祥熙的父親中年之後,無心從商,以致家道中落,孔祥熙小時候生活頗為困苦。

1889年,10歲的孔祥熙患重病,四處求醫問藥無效,最後得到在太穀縣傳教的美國教會醫生及時救治而康複。感激之餘,孔氏父子皈依基督教,孔祥熙因此得以先後就讀於教會辦的西式小學及北京通州潞河書院(燕京大學前身之一)。

據孔祥熙回憶,1900年庚子之變期間,年方二十的他利用與教會的關係,幾經斡旋,使占據京津的八國聯軍放棄了進攻山西的計劃,此舉讓主持議和的李鴻章大感驚訝。孔祥熙稱,位高權重的李鴻章得知其有意赴美深造後,不僅親自批準發放護照、贈送銀兩作為學費,還電囑清廷駐美大使伍廷芳給予關照。

孔祥熙留美7年(1901~1907年),自耶魯大學研究院畢業後,他攜教友和校友在美募集到一筆巨款,回到家鄉太穀,創辦銘賢學校(山西農業大學前身),立誌教育救國。

1912年春天,孔祥熙參加辛亥革命舉義,任山西中路民軍總司令,在省內聲名大振。稍後他在太穀縣城中心購置臨街宅院,創辦祥記公司,由其堂弟孔祥吉任總經理。

祥記公司向英國亞細亞石油公司交付2.5萬英鎊(折合40萬銀元)的保證金,取得亞細亞殼牌煤油在山西的總代理權。此外,還兼營殼牌汽油、機油,包銷英國卜內門洋堿、太古洋白糖、利華肥皂以及顏料、肥料、殺蟲劑等化學品。所有貨物都從天津港進口,用火車運到與太穀毗鄰的榆次(宋靄齡祖籍),再分銷到山西各地。

祥記公司很快在省內及全國鋪開商業網絡,山西境內開設了37處分號,在京津滬穗等27個大中商埠也有分號。其後孔祥熙又陸續涉足中藥、釀酒、製革、玻璃製品、毛織及海味等行業,1915年還開辦了裕華實業銀行。賺了大錢之後的孔聲稱,他用六成的盈餘支持慈善事業和辦學,四成投資於新興事業。

祥記公司業務蒸蒸日上之時,正是傳統山西商號票號紛紛沒落之日。孔祥熙一步步走上巨富豪門之路,為他後來集幾大要職於一身、獨攬民國財政大權奠定根基。

“造產救國”

再說閻錫山。1933年8月1日,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他正式創辦了對山西現代工業發展影響深遠的西北實業公司,並出任總理,以實現其親自編製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設計劃案》。

北伐戰爭後擁兵數十萬雄踞華北的大軍閥閻錫山,為什麼突然埋頭搞起建設來呢?

原來,閻錫山也是出身於破落商人家庭,早年在父親開的錢鋪中當過夥計,養成精於計算及留心社會經濟的習慣。後因家裏生意破產被迫棄商從戎,考入山西武備學堂,並得以官費留學日本東京士官學校。畢業後,他返回山西擔任新軍標統(相當於團長),率兵參加辛亥起義後,獲推選為山西都督,當時年僅28歲,可謂動蕩的中國政壇上冒起的一時俊彥。

1917年,閻兼任山西省長,“一手抓軍政,一手抓經濟”。他先後推動設立了公私合辦的山西省銀行(1919年初創,祁縣富商渠家出資13萬兩)、太原兵工廠(1927年初創,後與漢陽兵工廠、沈陽兵工廠並稱民國三大兵工廠)等諸多金融機構和軍工企業,甚至還在省內自行研製過飛機。

1930年4~11月間,閻錫山聯手馮玉祥發動倒蔣的中原大戰,終因奉係少帥張學良宣布挺蔣(孔祥熙在蔣、張之間有奔走聯絡之功)而兵敗,閻被迫出走大連。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前一個半月,他才回到山西,隨後利用時局變化東山再起,出任國民政府太原綏靖主任。

在下野的一年多時間裏,閻錫山深自反省,更加意識到無論搞政治還是搞軍事,“統是看經濟上有無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