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後投資一二百億元,開發世茂濱江花園等一係列項目,並從自己及兒子許世壇的名字中各取一個字,成立上海世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自此,公司對外統一使用“世茂”品牌。
許榮茂在上海初展拳腳之時,有兩件大事讓這座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地位越發重要。
一是2001年11月中國“入世”,跨國公司紛紛將亞太總部遷到中國,遷到上海。有長期海外生活和投資經驗的許榮茂,自然明白其背後隱藏的商機。
二是2002年12月,上海申辦2010年世博會成功。消息傳來,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許榮茂竟然當場落淚。他一邊流淚一邊給親朋好友打電話,讓更多人及時分享喜訊。
此後上海和中國經濟的黃金十年,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位福建石獅商人的遠見。
商場輪回
20世紀50年代中期,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上海閩商大都返回原籍。直到80年代初,才又有一些福建人來到上海,從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做起,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
1992年浦東開發後,已在閩粵先期改革中嚐到甜頭的閩南、福州和莆田人,陸續來到上海,進行二次創業。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到21世紀初,海外閩籍商人也將上海作為投資發展、產業升級的重點,上海閩商群體迅速壯大。許榮茂不過是這一波重返上海灘的閩商中,表現最為搶眼的一個。
比如,大名鼎鼎的印尼三林集團(印尼首富、閩籍華商林紹良創辦)、馬來西亞嘉裏集團(閩籍富商郭鶴年兄弟創辦),都以上海作為其返回內地投資的重心。
據上海市福建商會2007年統計,在滬新閩商企業與個體工商戶,總數已達5萬餘家,注冊資金在百萬元以上的有一萬多家。其中有興業銀行、世茂集團、龍工集團(主營工程機械)等為代表的金融、房地產和製造業龍頭企業,近年來還出現了近200個規模較大的鋼材、木材、建材、茶葉等專業市場,儼然重現100多年前老一代閩商叱吒洋行街之氣勢。
上海新閩商所從事的行業各不相同,但最初的成長模式如出一轍。他們往往以夫妻、兄弟為核心,以親屬、鄉鄰為紐帶,滾雪球般發展到整村、整鎮和整個縣市,同一籍貫在同行業中的聚集尤為突出。
人生往往如一道輪回,不知不覺間,又會從遠方回到起點,商人的足跡亦複如是。新一代的上海閩商與他們的前輩之間,極少有血緣或親緣上的聯係,但他們的天性和直覺卻驚人相似,對上海這個商人實現夢想的天堂,熱愛如故。
即使是見慣歐風美雨的許榮茂也說:“上海有著適合我的理念生長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