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要記住一點,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和影響遠遠大於上很多輔導班的教育功效。因此,媽媽與其將時間都花在陪孩子去上培訓班上,不如用這些時間來和孩子獨處,讓孩子在媽媽的陪伴中、交流中得到更快速的成長。
職場媽媽育子經
花錢不一定能買到孩子良好的教育。媽媽盲目的教育投資,不僅是一種浪費,還是對孩子的一種折磨和壓製。孩子就像一隻小野獸,不能總被關在籠子裏灌輸理論,而要到廣闊的天地去實踐、去玩耍,這樣,他的技能才能飛速進步。
教子有方,耐心的媽媽最美
上班族媽媽的時間總是很寶貴,細數一下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會嚇一跳:每天至少要做兩餐,完成職場的工作,收拾家中雜物,偶爾交際應酬,陪好孩子,關照探望老人……這還是在沒有意外發生的情況下媽媽們必須完成的事情,假如偶爾生病,或者遇到其他事情,媽媽的時間就更分配不過來了。於是,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媽媽能拿出多少時間陪伴孩子呢?媽媽是否有足夠的耐心陪伴孩子?還是在一邊陪伴孩子的時候,另一半心思在想著今天沒幹完的事情呢?
回想一下,你和孩子的交流中是否常常有這樣的場景:孩子在和你說話,可你的思緒已經飛到雜亂的工作和家事中了,半天才回過神來,孩子已經說完了,你隻聽到一個“媽媽你說對嗎”,卻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孩子在你身邊饒有興趣地說著某個話題,你開始還聽得很認真,但沒過一會兒你的注意力又轉移到了別的事情上,直到孩子大聲喊了好幾遍“媽媽”,你才回過神來;你和孩子一起拚積木,本來說好了要拚一個大房子,但拚著拚著,你就開始照著小汽車的樣子拚,孩子不禁急得搶過你手中的積木;你陪孩子做猜數字的謎題,比賽誰做得快,孩子已經搶先說出了答案,你還連題目都沒有好好讀一遍……如果你回想到的類似場景不止一兩次,那麼你恐怕就要被扣上“不耐心媽媽”的帽子了。假如這種情景一而再地發生,孩子就會對和媽媽一起說話、玩耍失去期待和興趣,或者幹脆變得和媽媽一樣,即使坐在別人的對麵,也很少認真傾聽對方,而是習慣自顧自想自己的事情,說自己的話。
這天是周一,秦華做好飯後,照樣催促女兒悅悅快點吃飯,吃完好送她去幼兒園,自己去上班。跟往常一樣,一家三口開著電視機,邊聽邊吃早餐。此時電視機裏正巧在播放一個有關教育的欄目,主持人在講了幾件事例後,總結出一個道理: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說是最好的成長機會,因此爸爸媽媽必須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付出足夠的耐心。秦華想著今天單位的事情,左耳朵隱約聽到有關“父母、孩子、陪伴”的字眼,還沒來得及仔細咂摸,右耳朵就已經將這些話“泄露”出去了。這時,悅悅突然開口說道:“媽媽,你要檢討自己。電視裏說媽媽陪孩子的時候要專心,可你每次都不專心。”秦華被女兒的話著實嚇了一跳,要知道,她才隻有四歲半啊,她不但能夠察覺到自己的不專心,還能在這個時候把自己“對號入座”,幫助自己糾正錯誤。秦華當時顯然愣住了,她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如何應對孩子的意見。但這件事,卻影響了秦華一整天,她雖然人坐在工作桌前,但滿腦子回蕩的都是悅悅那句出人意料的話。
這天下午,工作狀態很差的秦華索性請了半天假,提早接悅悅回家,把整個下午的時間都用來陪伴悅悅。回家的路上,秦華很認真地對悅悅說:“悅悅,媽媽聽了你早上說的話,反思了自己的行為。的確,這件事媽媽做得不好,陪悅悅玩的時候的確應該專心。媽媽保證以後努力改掉,請悅悅來監督媽媽,好嗎?”悅悅似乎已經忘記了自己說的是哪句話,她回想了半天,才若有所思地對媽媽說:“嗯,好吧,我來監督媽媽。”
隨後,在秦華陪悅悅玩耍的時候,她努力克製自己不去想工作,也不想其他的事情,而是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悅悅身上,認真聽悅悅說的每一句話。秦華這才發現,原來悅悅有這麼多的想法,有些想法遠比自己想象的成熟,而自己竟然對這些不甚了解。秦華又後悔又慶幸,後悔自己以前沒有付出更多的耐心陪伴悅悅,慶幸自己及早發現了這個錯誤,可以從現在開始改正。
人與人之間的了解都是建立在溝通之上的,媽媽和孩子之間也不例外。隻有有良好的溝通,彼此之間的感情和了解才能加深;而隻有媽媽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有足夠的耐心,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他們其實都比較敏感,能夠察覺到媽媽對自己專心、耐心的程度,媽媽陪著自己的時候越專注,他們感受到的母愛就越多,將自己心中的悄悄話和媽媽說的欲望也就會增強。同時,孩子知道自己在媽媽那裏是被重視的,是值得媽媽花全部精力來陪伴的,那麼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得到滿足,自信就會慢慢培養出來。反之,孩子心中總會覺得自己“人微言輕”,不值得別人來專心陪伴;另外媽媽並沒有多大興趣聽自己說話,自然和媽媽的感情也到不了無話不談的地步。
媽媽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心有旁騖,導致的結果並不隻是讓孩子感覺到失落,甚至還會影響孩子在和別人交際時的習慣。要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他們社交、生活的基本能力,也都是從父母那裏學來的。媽媽不要等到覺得孩子不那麼“懂禮貌”的時候再去責怪孩子,而是應該提早防患於未然,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學習榜樣。
媽媽和孩子相處時不夠耐心,對孩子的負麵影響還遠遠不止這些。我們有時會見到這樣的現象:媽媽一邊對著身邊的人抱怨自己的孩子上課不夠認真、和長輩說話不夠專心,而一邊又轉身“應付”旁邊正在說話的孩子,常常是孩子說了什麼自己都沒有聽清楚。這不是很諷刺嗎?
媽媽要知道,有了孩子之後,自己的一舉一動都不能過於隨意,而要考慮到對孩子產生的影響。隻有總是以認真、耐心的態度和孩子相處的媽媽,才能教出一個耐心的、做事專注的孩子。從現在開始,媽媽也要檢視自身的態度,隨時提醒自己,不要總是一心二用。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將自己的整顆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你會發現自己和孩子的感情、孩子的專注力,都會有不一樣的變化。
職場媽媽育子經
每個孩子都是單純、認真的小天使,他們在和媽媽相處的時候,都會拿出百分之百的誠意。而假如他們每次碰到的都是媽媽的“半顆心”,久而久之熱情也會減半,甚至受媽媽態度的感染,也總是以半分的心態來做事情。真到這時,媽媽就悔之晚矣了。
教育因“子”而異,摒棄模仿敗筆
時下流行一個詞彙叫做“跟風”,有穿衣裝扮上的跟風,有購買熱門商品的跟風,還有一窩蜂去某個熱門景點旅遊的跟風……這些都是無可厚非的,即使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也不至於帶來什麼壞的影響。但如果身為媽媽的你,在教育孩子上也采用了“跟風”態度,那麼恐怕就會有不盡如人意的結果發生了。
乍一聽,媽媽們可能都會搖頭:“我並沒有刻意複製別人的教育模式啊。”但媽媽們不妨回想一下,是否自己有過這樣的經曆:偶爾看到別的孩子能說會道,向他的媽媽一打聽,原來孩子去報了一個口才培訓班。於是媽媽不顧自己孩子的年齡,也要給他報一個同樣的班。但結果呢,孩子是還沒學會“走”,就要學“跑”了,效果當然是不盡理想。還有的媽媽看到別人的孩子會唱會跳,也要自己的孩子去學一門藝術,不管孩子的興趣點是否在這裏。有的媽媽看到別的孩子學習很好,於是千方百計打聽到對方的學習方法,原封不動地放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不管媽媽以什麼樣的方式,讓孩子去仿照其他孩子的做法,也不管媽媽在多麼小的事情上要求孩子模仿別人,都是在教育方法上的一種複製。這種複製有可能會給孩子帶來與別人相同的效果,但如果媽媽沒有考慮到自己孩子的個性、特質、興趣愛好,而將相應的要求強加在孩子身上,多半還是會造成不良的後果——忽略了孩子的個性和本來的特長,將其向不正確或不合適的方向教育培養。
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樹葉這種簡單生物尚且如此,更不用說人這麼複雜的個體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與生俱來的個性,媽媽必須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礎之上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試想,如果每天給喜幹的仙人掌澆水,把喜陰的植物每天放在太陽下暴曬,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呢?教育孩子其實就像是在護理一盆植物,媽媽必須對孩子的秉性、能力了如指掌,以順應孩子特性的方式對其進行教育,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