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蘇易士西餐廳並取得了成功,袁家倜覺得現在應該回報社會了。她找到天津市民委,又與天津市統戰部商量,聯係了天津市最困難的薊縣孫各莊滿族鄉第一小學,和他們結成了幫扶對子,對十個困難家庭的優秀生給予每個孩子每年五百元的資助,從小學一年級一直到六年級畢業。打那以後,袁家倜每年都要去薊縣孫各莊滿族鄉第一小學看望這些孩子,給他們帶去衣物、書包以及學習用品。看著孩子們陽光般的笑臉,聽著甜甜的“袁奶奶”的叫喚,她的心不由得醉了。
袁家倜是社會公益事業中的熱心人,為報答周恩來總理對袁氏家族的關懷,她曾讚助天津市舉辦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和世界體操錦標賽。
在長江流域等地抗洪救災中,她先後捐款十萬餘元。袁家倜是天津市政協委員,積極為地方建設獻計獻策,發揮自己的餘熱。
對於錢財,袁家倜有自己的看法。她最佩服的是袁家騮、吳健雄哥嫂,盡管成就斐然,聲名顯赫,生活上卻異常節儉,去試驗室幾天往往隻帶幾個麵包。他們的孩子滿了18歲,就讓其自立,不給他任何錢物。後來袁家騮夫婦在中國捐贈幾百萬美元,硬是沒有將財產留給兒子。有一次袁家騮對表妹袁家倜推心置腹地說了一番話:“我不能給子女錢財,也不能給親戚錢財,那樣是害你們。我給你知識,把你領進新的道路,這就是最好的財富。”這對袁兄妹對錢財的處理風格使人想起袁世凱。袁家倜說,爺爺袁世凱臨危之際,留下了不少財產,結果仍然被叔叔、大爺那輩人花光了,到了他們這一輩就非常破落。與其留下萬貫家產養出幾個紈絝子弟,不如留下做人的優良品質。曆盡了人生的沉沉浮浮,大徹大悟,這樣的肺腑之言,在如今喧囂浮躁的世界裏,足以警醒世人。
袁家後裔中的革命者
在袁氏家族史上,袁斝承也是一個另類人物。他的父親是袁克文的長子袁家嘏,母親是方地山的女兒方慶根。袁斝承出生於1926年。他依稀記得天津地緯路老家袁宅的模樣,雖然家境開始衰敗,仍然比一般人家要強得多。高中還沒畢業,他就嚷著鬧著要去參軍,父母都是新派人士,思想很開明,送他去部隊報名,第三天來了消息:袁斝承被國民黨海軍部隊錄取了。
從天津塘沽港乘坐海輪,袁斝承到了山東威海劉公島,這是一座麵積不足4平方公裏的海島,但是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汪偽海軍總部成立的威海要港司令部就設在這個小島上。為了加強對威海汪偽海軍的控製,日軍在要港司令部內設立了輔導部,輔導部主要人員均為日本人,他們是威海要港部的實際控製者。
隨著抗日戰爭形勢的發展,偽軍投誠、起義事件不斷發生,劉公島上的日軍加緊了對汪偽海軍的控製。他們把輔導部設在小島的製高點上,那裏是一幢豪華的英式別墅,俯瞰可以看清兵營、碼頭以及艦艇上的一切活動。此時,島上的海軍士兵已經意識到日軍即將失敗,決定發動一次大規模的起義。這次起義的領導者是山東煙台人鄭道濟。經過一段時間的充分醞釀,他們將起義時間定在1944年11月5日。這天是星期天,日偽軍官們像往常一樣三三兩兩乘船出島。下午1點30分,鄭道濟按原定計劃將起義骨幹和部分士兵集合於第二兵舍,分三個突擊隊行動,正式宣布起義。
這支起義部隊登陸後,即被膠東半島中共地方黨組織獲悉,很快報告了八路軍東海軍分區,八路軍立即派人與他們聯係。經過一番思想工作之後,這支隊伍整體加入了八路軍。劉公島汪偽海軍起義的消息在當時震動很大,膠東《大眾報》印發了號外,上麵的大字標題格外醒目:“威海衛劉公島偽海軍六百人反正”。延安新華社、美國舊金山電台都轉播了這則消息。《新華日報》還專門作了長篇報道,題目是《我軍事政治攻勢下山東威海衛劉公島偽海軍反正》。這支隊伍後來被改造成了陸軍部隊,補充了五百名新戰士後奉命開赴東北作戰,膾炙人口的小說《林海雪原》,其生活原形就是這支隊伍中一支小分隊的隊員。
袁斝承參加起義時才18歲,當年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後一直跟隨這支隊伍南征北戰。先後在遼南縱隊二支隊一團、牡丹江軍區二團參加了吉林、長春戰役,在長達三年的戰鬥中俯冰臥雪,在槍林彈雨中與敵人廝殺,屢建奇功。1948年,袁斝承所在的四野在遼沈戰役後,隨所屬四野十縱隊獨八師三團參加平津戰役。北京、天津解放後,進駐北京。後來他所在的部隊改編為公安部中央警衛師,袁斝承在中南海警衛一師任管理股長。
天津解放那天,地緯路袁宅忽然來了一個陌生的客人,身穿舊軍裝,頭戴一頂狗皮帽,腰間還別著一支小巧的手槍,身後跟著一個警衛員。他在附近街道上徘徊了一陣,來到袁宅門前,舉手敲門:“二姑,開門-”(二姑即袁家嘏、袁家騮的胞妹袁家祉)家人打開門,看了他好一會,終於認出是袁斝承,遲疑地說道:“你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