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第二次反“圍剿”(2 / 3)

針對敵人,的進攻破壞手段,我軍采取了一係列對應措施。但由於對反“圍剿”作戰方針有分歧,中共蘇區中央局不得不多次舉行擴大會議,反複進行討論。

3月18日,蘇區中央局舉行第一次擴大會議,就戰略問題進行了討論。一些缺乏經驗的同誌認為,在20萬敵軍嚴密包圍的形勢下,隻有將紅軍分散到蘇區外去打遊擊戰,把敵人引出蘇區,從而達到既保存紅軍又保全蘇區的目的。毛澤東堅決不同意退出中央蘇區,主張就地打仗。並認為,隻要我們充分發動群眾,軍民團結一致,是能夠在根據地內打破敵人的“圍剿”的。這次討論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4月17日,蘇區中央局在寧都青塘繼續召開擴大會議,就反“圍剿”的戰略問題又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主張退出蘇區的同誌,進一步提出要轉移到雲、貴、川去建立新的蘇區:另有一些同誌提出了一種“分兵退敵”的主張,認為分散兵力,“一則可以使敵人包圍落空,一則目標轉移,可以退敵”,認為隻有這樣,“才可以擴大紅色區域,才可以擴大紅軍,才可以解決始弊,才可以訓練幹部。”毛澤東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既反對紅軍撤離中央蘇區的主張,也反對“分兵退敵”的主張,力主集中兵力,就地打仗,打破敵人的“圍剿”。嚴重的意見分歧,蘇區中央局無法作出決定。毛澤東建議把會議擴大,讓各軍的軍長、政委都參加。

幾天之後,會議繼續進行,討論也在繼續。經過兩天會內會外的激烈爭論,毛澤東又利用各種機會、運用各種方式耐心進行說服,讚成毛澤東積極防禦戰略的同誌越來越多,紅軍中的高級幹部幾乎全部主張打。但這時多數人還是原則同意“分兵退敵”的主張,不過認為馬上分不好,“應該打一仗再分,才是更進攻與積極的。”毛澤東也同意“先打一仗”,雖然在打哪一路敵軍上又有較大爭議,但終於把打的方針即在根據地內作戰的方針定下來了。

4月31日,蘇區中央局擴大會議第4次召開。這次會議上,意見已趨一致。中央局先請毛澤東作報告。毛澤東在報告中,首先深刻地分析了形勢。他指出:敵人包圍我們的軍隊雖多,但它有許多致命的弱點,如敵人雖然號稱20萬,但和第一次大“圍剿”時一樣,全部都是蔣介石的非嫡係部隊;他們內部不統一,官兵不一致,沒有群眾支持,地形不熟;遠離後方,兼之到了山區,補給非常困難等。同時指出,我軍數量雖少,技術裝備雖弱,但有3個有利的條件:“第一紅軍好”,上下團結一致,求戰情緒高;“第二群眾好”,得到了土地革命利益而又遭到敵人嚴重摧殘的蘇區人民,對紅軍熱烈擁護,對敵人極端仇恨;“第三是地勢好”,紅軍可以占領優越而又熟悉的地形,去打擊敵人。我們有這些有利條件,是能夠以少勝眾,以弱勝強,粉碎敵人“圍剿”的。井岡山以來武裝鬥爭的經驗告訴我們:愈是惡劣環境,隊伍愈須集中,領導者愈須堅決奮鬥,方能團結內部,應付敵人。其次,毛澤東分析了第一仗先打誰的問題。第3次會議上,多數同誌提出先打蔣光鼐、蔡廷鍇第十九路軍,“理由是蔣蔡打坍之後,我們就有了出路,便於發展,可以伸開兩手到湖南……”;還有的同誌提出先打第六路軍朱紹良、毛炳文、胡祖玉各部。對此,毛澤東分析指出:蔣蔡的十九路軍是各路敵軍中最強的,而且在興國時間較久,完成了工事,它的兩個師合在一起,不容易分割。所以,打蔣蔡是攻堅戰而不是運動戰。如果打不下來,北邊的敵人壓過來,紅軍就要吃大虧。第六路軍朱、毛、胡的兵力亦較強,且打它就得向西掃,西邊為贛江所限,打完後,無發展餘地。因此,毛澤東提出先打王金鈺的第五路軍。王金鈺部5個師中的羅霖師防守吉安,其餘的4個師在“圍剿”軍中雖然也可算是主力,但它從北方新到,士兵不服水土,不習慣爬山作戰,士氣不振,對我們表示恐怯,因而又是弱兵。且打垮他們之後,“向東橫掃,可在閩贛交界之建寧、黎川、泰寧地區,擴大根據地,征集資材,便於打破下一次‘圍剿’。”經過爭論與說服,會議終於再次肯定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決定在蘇區“堅決的進攻,艱苦的奮鬥,長期的作戰以消滅敵人”。同時,也同意了毛澤東的戰役設想,第一仗求殲由富田出動之敵王金鈺部第四十七師和第二十八師。

按照戰役設想,毛澤東耐心地說服了性急的同誌,堅持將部隊開到東固,迫敵而居,依山設伏,隱蔽待機,並領導各部隊在深穀叢林中加深進行臨戰訓練。紅軍當時伏擊的陣地,處於蔡廷鍇、郭華宗兩敵之間,北麵距郭10餘裏,南麵距蔡40餘裏,靠王金鈺部也很近。對於這個陣勢,有人總放心不下,說這是“鑽牛角”。但毛澤東絲毫不為所動,隻是為了預防敵人的突然襲擊,決定紅七師、三十五師各派一個團在楓邊、城岡、方太、崇賢一帶阻擊敵十九路軍前進;紅三十五師的另一團在潭頭附近牽製敵郭華宗師。

3萬主力紅軍似雄踞叢林的一隻猛虎,繼續等待敵人離開巢穴。一直等了25天,終於捕住了戰機,“鑽牛角”卻鑽通了。此戰勝利後,前線指揮彭德懷曾衷心欽佩地讚揚毛澤東說:“究竟是拿鵝毛扇子的厲害!”

5月13日,王金鈺第五路軍之右翼第二十八師和第四十七師1個旅,脫離富田陣地,分兩路向東固進犯。富田與東固之間相距40華裏。中間橫著一座大山,有兩條大路相通:一條經九寸嶺,一條經觀音崖,都是險隘路程。據此情況,5月14日晚8時,總司令朱德、總政委毛澤東下達了《紅一方麵軍攻擊富田的命令》,此命令經15日補充指示後是這樣的:第三軍團為左路軍,15日到達江頭樹隱蔽,16日向固陂、富田攻擊前進,進行迂回包抄;紅三軍為中路,沿東固通中洞大道前進,迎擊敵二十八師;紅四軍、十二軍為右路軍,分兩路搶占九寸嶺、觀音崖,爾後繼向富田攻擊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