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拂曉,紅軍各部開始行動。為了確保打勝第一仗,毛澤東於當晚趕到紅三軍,同黃公略軍長一起,找向導調查道路,在東固至中洞大道的南側找到了一條小路,隨即確定第三軍主力改由這條小路前進,從沿大道東犯之敵右側實施攻擊。這一改變,對於殲滅敵第二十八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月16日拂曉前,紅一方麵軍總部在由坳上沿通向中洞的大道西進時,前衛特務連同沿中洞至東固大道東犯之敵第二十八師先頭部隊遭遇,因敵眾我寡,毛澤東率總部及特務連搶占白雲山與敵激戰,並阻止了敵人的前進。近午時分,由小道秘密前進的紅三軍注力已進到中洞的南側,乘敵第二十八師的後尾全部離開了中洞時,突然從山上猛攻下來。敵人遭此突如其來的側麵攻擊,頓時陷入混亂,迅速被殲大部。與此同時,我右路軍第四軍搶占了觀音崖、九寸嶺兩隘口,並在追擊中殲敵第四十七師1個旅大部。擔任迂回任務的紅三軍團,於16日進占固陂,殲滅敵第二十八師的兵站後,當即進占富田。
中洞大捷後,紅軍依照毛澤東的“由西向東橫掃,求得各個擊破”的運動作戰方針,集中紅軍主力,於5月17日上午由富田向水南追擊郭華宗之第四十三師。敵軍企圖退至瀟龍河北岸據守,但原先架設的便橋已被當地赤衛隊拆除,河深不能徒涉,便轉向-白沙逃跑。紅三、紅四軍立即向白沙猛追,紅三軍團亦直插白沙附近。5月19日,紅軍在白沙截住逃敵,經激戰,全殲敵第四十七師1個旅的殘部和第四十三師一部,餘敵逃向永豐。與此同時,紅十二軍攻占沙溪,敵人第五十四師星夜逃回永豐;南麵第十九路軍也由城岡圩撤回興國,隨後又全部撤回贛州。
當紅軍集中力量同敵第五路軍作戰時,敵第二十六路軍孫連仲部奉命從南團出小布,繞道向紅軍側後進攻。5月20日,其高樹勳第二十七師進到南團及其附近,當晚又受命經中村向沙溪增援第五十四師。這時白沙戰鬥已經結束,紅軍正按預定計劃繼續,向東擴張戰果。5月21日午後,紅軍前鋒進至中村附近,即與敵第二十七師第八十一旅的先頭部隊接觸。毛澤東、朱德決定殲滅進到中村之敵,乘勢直下南團。作戰部署是:第三軍團和第四軍攻擊中村;第三、第十二軍為總預備隊,準備爾後參加攻擊南團。22日上午,紅軍發起攻擊,經激烈戰鬥,於當日13'時占領中村,殲敵第二十七師近1個旅,餘敵竄回樂安。當晚,紅軍追至南團,敵軍第二十五師倉皇撤回宜黃。
紅軍進到南團後,中共蘇區中央局即留駐龍岡,另組成以毛澤東為書記的紅一方麵軍臨時總前委,負責指揮前線作戰和領導戰區地方工作。紅軍在臨時總前委指揮下,按預定計劃,日夜兼程向東急進。這時,敵人第六路軍慌忙向廣昌收縮兵力,並自5月23日開始,按第八、第二十四、第五師的順序,由廣昌向南豐撤退。臨時總前委得知敵人意圖後,決定乘敵第五師4個團未及撤離廣昌之機,攻殲該敵,奪取廣昌城。部署是:以第三軍經甘竹向南豐急進,追擊北逃之敵第八、第二十四師;以第四軍為左翼,第十二軍為右翼,擔任攻擊廣昌;第三軍團為攻城總預備隊。5月27日晨,紅軍直逼廣昌城下。守敵第五師憑堅頑抗。打了整整一個上午,紅軍部隊不僅仍被擋在城外,而且傷亡很大。下午2時許,毛澤東、朱德率領總預備隊紅三軍團來到廣昌城外。毛澤東聽說攻城戰鬥打得十分艱苦,就和朱德一道登上距城西4裏的烏石崗,站在這個製高點上觀察戰場形勢。毛澤東俯視了一會兒,又沉思片刻後,叫傳令兵命令各部隊暫停攻擊。接著,毛澤東召集軍以上幹部在烏石崗指揮所開戰地緊急會議,重新研究攻城策略。
毛澤東對大家說,眼前的敵人雖然被我們圍了起來,走投無路。但兵力高度集中,火力猛烈,而且有著堅固的工事,所以很難對付。紅軍如果靠火力跟敵人死打硬拚,不但攻不下來,反而會使自己遭到很大傷亡,這時對於我們來說是劃不來的。為了使下一步的戰鬥能夠順利進行,我們必須立刻變更攻城的策略和方法。於是,緊急會議根據毛澤東的主張,決定用聲勢浩大的總攻勢迫退(而不是全部吃掉)敵人,把敵人殲滅一部,擊潰一部,並放其逃跑一部,從而盡快為紅軍下一步行動打開通路……
過不多久,紅軍部隊向敵人發起了總攻擊。至當晚9時,紅軍衝進城內,殲敵一部,打傷敵師長胡祖玉,餘敵向南豐逃竄而去。
紅軍攻占廣昌後,敵軍第五十六師劉和鼎部約7000人,自安遠以南之中沙倉皇撤回建寧。紅軍臨時總前委決定:以紅四軍第十師北上,配合紅三軍繼續追擊敵人第二十四、第八師和第五師殘部;紅四軍主力在廣昌休整;方麵軍總部率紅三軍團和紅十二軍主力繼續向東,求殲建寧敵五十六師。5月30日下午6時,紅軍出敵意外地撲攻建寧城,並迅速結束外圍戰鬥,把敵人包圍在建寧城中。當日晚8時,臨時總前委在裏心總司令部召開會議,“決定如敵不退出建寧城時,決以三軍團為攻城部隊,向該城進擊”,並具體布置攻城的作戰計劃。次日,紅軍攻占建寧城,總計殲敵3個多團,並繳獲了紅軍所急需的大批藥品。
這樣,紅軍從5月16日開始至31日結束。15天中橫掃700餘裏,從贛江之畔一直打到閩北山區,連打5個勝仗,共殲敵3萬餘人,繳槍2萬餘枝,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敵人的第二次大“圍剿”。據此,毛澤東寫下了《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白雲山頭雲欲立,
白雲山下呼聲急,
枯木朽株齊努力。
槍林逼,
飛將軍自重霄入。
七百裏驅十五日,
贛水蒼茫閩山碧,
橫掃千軍如卷席。
有人泣,
為營步步嗟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