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驚奇的尋寶之旅(3)(1 / 3)

這是屬於澳大利亞的一座荒涼的海島,人跡罕至,到處怪石嶙峋,地形十分複雜。菲波斯壓抑著心中的恐懼,耐心地按照地圖上的標誌搜尋著,然而最終一無所獲。就在他絕望地在海邊來回踱著,眼看著天邊最後一道晚霞也將消失於無盡的黑暗中,猶豫著是不是要放棄努力,準備返航的時候,突然,他的腳底被什麼東西狠狠地硌了一下。他懊惱之中正想飛腳踢開它,但就在一低頭的瞬間,他看見的竟是一支珊瑚的尖角。菲波斯的眼睛立刻燃燒起來,他不顧一切地挖著腳下的沙子,直到那叢巨大無比、精美絕倫的珊瑚完全暴露在眼前。在跳躍的火光中,他發現珊瑚裏還藏著一隻小巧精美的木箱,而箱中是滿滿的金、銀錢幣和各式珠寶,菲波斯興奮地喊了起來。

他在島上總共待了三個多月,幾乎翻遍了島上的每一塊岩石,檢查了每一處岩洞,幾近瘋狂地搜尋著。三個月後,30多噸金銀珠寶塞滿了他的帆船,菲波斯心滿意足地啟程返航了。血腥的寶藏

為什麼在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會掩埋了這麼多的黃金寶藏呢?這難道真是一百年前那艘失蹤的商船運送的黃金?它又為什麼會來到了這座島上?水手們代代相傳的故事是這樣講的:

16世紀中期,西班牙王室一次次派出龐大的船隊,沿著麥哲倫的航道遠征美洲,擄掠當地印第安人的金銀礦藏,又一船船運回歐洲,供應王室的開支。歐洲的入侵者對美洲的土著居民實行野蠻的掠奪和屠殺時,卻不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察覺了這一行動的海盜們早在返航的路上做好了埋伏。他們分不清哪是王室的船,於是便瘋狂地洗劫每一艘經過的船隻,殺掉所有的船員,並把各種各樣的珍貴商品和數不清的金銀貨幣藏到了洛豪德島上。最後海島上堆積了如山的寶藏,以至於海盜們用不完又帶不走,無奈之下,隻好分頭掩埋,並繪製了詳細的藏寶圖,企圖日後再來取用。海盜們飲血為誓,誰也不能走漏了藏寶的消息,而且誰也不能獨自回到島上取用寶藏,然後煞有介事地各自離開了。但是,如果海盜的話可以相信,這世界上再也沒有陰謀和欺詐。結果是狡詐的海盜們都在離開海島不遠後調轉了船帆,回到了島上。一場激戰使得這座孤島更加天昏地暗,倒黴的死者不知會不會下地獄,寥寥無幾的幸存者可是從此登上了人間天堂。他們攜帶了大批的珠寶離開,並且在需要的時候就按照藏寶圖的路線找到這座孤島,盡情享用,忘記了他們手中金幣上的斑斑血痕。致命的誘惑

幸運的威廉·菲波斯發了一筆橫財,隨之而來的人們幾乎將這座小海島翻了個底朝天,但是再也沒有一絲收獲。流浪漢、冒險家甚至王公貴族們紛至遝來,層出不窮、真假莫辨的藏寶圖被狂熱的人們不惜重金購買,希望也能夠一不小心踩在光閃閃的金幣上,但是沒人再有這麼好的運氣。有人在往返的旅程中葬身海底,有人在頑固的信念中暴死荒島,幸存的人們終其一生在那個黃金幻化的影像裏掙紮,但洛豪德島的海盜遺產卻再也沒有出現過。基德船長的海盜船

海盜的故事永遠都是伴隨著血腥與野蠻的掠奪,他們的殘酷和嗜血讓人聞風喪膽。然而,執著貪婪的人們卻對海盜沾滿鮮血的財寶汲汲追求,一批又一批的尋寶者前仆後繼,至死不渝。藍色夢想

1645年,正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時,在蘇格蘭港口城市格裏諾克的一個基督教牧師家裏,未來的“海盜之王”威廉·基德出生了。在那個動蕩混亂的年代,有權的倒了台,有錢的破了財,“強盜與乞丐”起來鬧革命,良民百姓都跟著遭了災。曆史上的朝代更替與社北歐維京人的海船會變遷大抵都是如此,最終倒黴的還是普通民眾。失去了正當的謀生手段,如果不想餓死,總要做點什麼事。譬如基德,他做過水手,做過商人,甚至差點做了政客,但他最終選擇了做海盜。

16至17世紀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實力大增,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並最終在1688年光榮革命後建立起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製政體,國勢日盛。自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以來,英國繼續竭力謀求海上霸權地位。經過近半個世紀的三次英荷戰爭,又於1654年將“海上馬車夫”荷蘭趕出了局。1689年,英法開戰,經過將近一個世紀的較量,英國最終獲勝,徹底建立起海上霸權,並大大擴張了海外殖民地。隨著英國海上霸權和殖民霸權的鞏固,英國的海盜也蓬勃發展,猖狂日甚。

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產生一位像基德這樣的傳奇人物,就不足為奇了。他從童年時代就一直在聽身邊的人為他講述航海故事和海盜傳說,心中不免會對那種自由自在、豪情萬丈的生活產生向往。他的家境貧寒,少年時代已知世事多艱,20歲時隨著家人來到美洲,鍛煉成了一個技法嫻熟、見多識廣的水手。英法戰爭爆發後,基德當上了英格蘭海盜船“布萊斯特·威廉號”的船長,在西印度群島和加勒比海一帶襲擊法國軍、商船隻並屢建奇功。1691年,基德認識了一位富有的寡婦,不可阻遏的愛情火花使他最終放棄了海上的飄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