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徽商: 輝煌數百年,風吹雨打去(1 / 1)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十四,往外一丟。”

明清以來,深藏群山之中、地狹人稠的徽州,因生存壓力所迫,舉家、舉族外出經商之風大盛。這句老一輩徽州百姓無人不曉的民諺,正是其傳神寫照。

徽州商人最早以業鹽揚州發家,自明代中葉起,即與陝商(又稱秦商)、晉商成鼎足三分之。入清以後,更得皇恩眷顧,獨霸揚州,縱橫長江中下遊,涉足多種大宗商品的長途販賣,對近代江南商業城市的開發,居功至偉。先是揚州,後是蘇杭一帶,都成了徽商的天下。

但19世紀30年代,以兩江總督陶澍改革兩淮鹽業為分水嶺,徽商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麵被打破,其後太平天國戰爭爆發,徽商主要市場及後方老家均遭戰火蹂躪,元氣大傷,竟呈盛極而衰之勢。在一般人印象中知名度最高的“紅頂徽商”胡雪岩,其實已是徽商全麵沒落前的回光返照。

曾貴為“天下第一商幫”的徽商,為何未能實現近代轉型?個中因由,值得後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