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湖南人在軍事上、政治上乃至思想文化上,都創立了驚人的功業,但經商貿易似非其強項,以至於傳統湘商,脈絡傳承不甚清晰,現當代湘商,聲譽卓著者屈指可數。到底在中國近現代商業史上,湖南商人能否占據一席之地?我們且從源頭細細探究。
“一個包袱一把傘,來到洪江當老板。”地處湘西腹地的洪江古商城,扼守湖湘與雲貴交通咽喉的清水江,成為有清一代大西南與江南地區商旅來往的樞紐。其商業地位,一度與山西平遙古城相類似。直至民國年間,西南的桐油貿易,大多需經洪江,故桐油又稱“洪油”。熟悉抗戰史的人都知道,“桐油換美援”的協議,對中國最終能在8年艱苦的歲月中堅持下來,作用甚大。
寶慶幫是湘商的又一翹楚。“漢口碼頭寶慶客”,清代中後期,寶慶幫是商業大埠漢口的主要商業勢力,建有自家專用的寶慶碼頭,把持聞名全國的長江鸚鵡洲竹木市場。之所以能如此,全得力於太平天國戰爭時期湘軍在長江中下遊地區之強勢崛起。“軍政商”合流,成為近代湘商一大特色。
後來,洋務運動祖師爺曾國藩設立中國第一家近代軍工企業安慶軍械所,左宗棠創設中國近代最大軍用造船廠馬尾船政,均開創了“工業湘軍”的先河。其影響所及,民國時湘人範旭東的永利化工,以及近30年來風頭甚健的三一重工等,湘商“工業救國”的情懷不絕如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