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從愛出發(1 / 1)

一每次朋友來我家,尤其在炎炎的夏日,臨走時,總會對著那一片樹蔭感謝著說:“啊!真好,這個樹蔭正好擋了大太陽,車子一點也沒被曬到。”事後我們總會舉頭對那片濃綠的樹葉、高大聳立的大樹衷心讚美一番。

六年前搬來時,這兩棵樹差點被砍掉。因為樹根被建屋的工人粗心地釘了大釘子,幾乎是被宣布生命垂危活不過冬天的,如今已高過兩層樓,枝葉茂盛。每年秋天,當枝枯葉落時,我們不免擔心熬不過冬天,但是就在我們不經意中,在春天來臨之時,嫩嫩細細的綠芽就迫不及待地向我們透露春的消息。又一次,它掙脫了寒冬的考驗而欣欣向榮。

樹木的成長讓我感到天地萬物的神奇力量。隻要有了生命,就會努力而好好地活下去,不論風吹雨打,不管嚴冬酷暑,每一個生命不都是如此莊嚴地完成它的路程?

二看到了羅潔絲,捧著她剛出版的書,充滿希望地談著她的未來時,我再次對生命充滿了敬意。

羅潔絲從出生時就先天不良,她膀胱生在體外,心律不齊。童年,父親離家出走,拋下她和嗷嗷待哺的弟妹以及沒有生活能力的母親。後來母親再嫁,繼父又強奸了她。她14歲就輟學,出外幫傭,打零工維持生活。然而,在這坎坷的環境中,她沒有放棄希望,她拾起書本,利用成人教育的機會,持續地撿拾著失落的童年,補綴著斷失的學習機會。她最後拿到的文憑是護士合格證書,那已是1980年的事。

而今十二年的歲月過去,她利用一邊工作、一邊進修的機會,又把她潛伏的才華展露。她完成的第一本著作雖然隻印了數千本,但是,那是她賴以生存的力量——對生命的信賴。

這位做過女傭,也開過計程車的47歲的黑人,處在一個對她全然不利的坎坷環境中,卻用寬闊的胸襟“接納自己,肯定自己”。

“這一切災難又不是我的錯,是命運給予我的挑戰。”她對記者說,“我唯有接納自己,肯定自己,才能繼續走下去。”看著這一段報道,我忍不住兩眼含淚,愛哭是我的弱點,但是對於不完美的世界,這一份對生命的感動,是我能用含淚的雙眼,迎接可愛的明天之因。

三變,是現代人的人生哲學。人們認為舊的東西沒有利用價值,又不合時宜,但是新的也時時在更換著。新的要更新,到頭來,連自己追求的是什麼也迷茫,甚至自己是誰,該往何處去也一無所知,迷失了方向。

迷路的感覺並不好受,惶恐、焦慮、神經緊張,好像無頭蒼蠅,不斷地撞玻璃,不斷地試新路,可是沒有方向,最後的下場也成了未知數。

迷路的感覺和迷失自己的感覺大概是差不多的。有時,找不到路了,可以問警察,問加油站或路人,但是迷失自己,卻是不知不覺的,甚至自己也沒察覺。

昨天和幾位女朋友相聚,這些都是我當年求學時的同學,畢業後各自努力,因為投合,所以也常常找個機會,談談各自的生活,也分享一些思考所得。

裘蒂已經升到了公司主管,可是仍不減當年那份尖銳,特別是對男女兩性,充滿著敵對的心態。

“恭喜你啊!裘蒂,升到副總裁可不簡單。”我衷心道賀。

“可是,這是我努力得來的,我早就該升總裁的,社會對女人總是壓迫。”她一點也不開心地抱怨著。

“當然是你的能力強,你幹嗎那麼生氣。”凱倫說,“你看我換來換去,到現在連個工作也沒有穩定下來,都怪孩子年紀太小,我的雄才大略毫無施展機會。”“我有什麼能力?再說,做女人總是吃虧些,隨時隨地都會被剝奪機會。”裘蒂抱怨著,“有時想想,工作一輩子,連婚姻也賠進去了,到底為了什麼?”“至少你還有事業啊!”凱倫也抱怨著,“像我,隻是一個家庭主婦,什麼頭銜也沒有。”“隻是一個家庭主婦?”我忍不住問,“你的孩子那麼好,你別看輕自己,你有你的成績啊!”“哈!”凱倫大笑,比哭還難聽,“社會可不這麼看我,每次去買菜,連個工作電話也沒有,支票差點開不成。”我啞然無語。一個事業有成,一個家庭美滿,但是好像兩個都沒有以往快樂。

不錯,這個社會太講求外在的成就,太顯耀有形的頭銜,但是,如果連自己也不能肯定地認清自己,接納自己,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別人,都是外在因素,真的會很空虛,很不快樂。忍不住又想起了那伸向天地的高大樹木。

“樹木必定是明白了它所處的地位,因此能往下紮根,往上成長。”美國女作家凱撒琳·波特曾經如此讚美樹木。

“花開,不是因為要解人間的愁,人活著,能愛,能生活,也就有了快樂。”這是巴士卡力博士在《愛生活與學習》一書中的智慧雋語。

我想人如果不先了解自己,接納自己,一切的追求和途徑也難免像迷陣一樣,迷茫曲折,以至迷失自己。

而活著,如果沒有愛,沒有關懷之心,時時計較,天天怨恨,又怎能怪快樂總是背棄了我們的生活從愛出發,把心找回來。在出發前,總得清楚自己的方向,否則一切皆是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