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年輕女鋼琴手,家人對她滿懷希冀,認為她是一個天才的演奏家。
她父親是一個地產經紀商,正在為一家大型音樂廳的經理處理房產銷售問題。他提出,隻要經理安排他女兒舉辦一場獨奏音樂會,可以免收音樂廳經理的手續費。經理同意聽一聽她的演奏,但坦率地說他覺得經紀商的女兒無法經受如此嚴峻的考驗。
但是,地產經紀商的家人急於讓女兒揚名,女兒也夢想出人頭地,他們的意見占了上風,而經理也想省去一筆經紀傭金。最後,經理聳了聳肩,同意安排一場獨奏音樂會。
於是厄運來了。對經理來說,省掉一筆傭金是一次機遇,但地產經紀商全家高估了女兒的能力,二者恰好吻合。結果毫不奇怪,音樂會聽眾寥寥,音樂界苛評不斷。倒黴的姑娘經曆了一場精神危機,音樂給她的快感全部消失了。
請求他人對我們的能力做出判斷,就得容忍別人判斷失誤。然而,願意傾聽別人的意見,按照別人的意見判斷自己的能力也可能帶來好運——但是,別人的意見必須是客觀的,是出於對機遇的透徹理解。再看一個例子:有一個華而不實的年輕人,為了買下康涅狄格州的一片農場,不惜放棄在紐約的高收入工作。他認為有了這片農場,就可以過上獨立、幸福的生活,於是把全部資本投了進去。
幾個月後,他和妻子發現,隻有精通農業並且具有斯巴達克式吃苦精神的人才能在滿是石頭的坡地上謀生。他們雖然憂心忡忡,卻仍然在不穩定的生活中苦中求樂,並且滿懷熱情地招來許多朋友前來參觀。一個朋友是很有經驗的商人,他說:“我最喜歡參觀你們這個地方。憑著你們的氣質和性格,可以就地開辦一家旅店。”其他在場的客人也有同感。在此之前,年輕人從來沒有想過把農場變成旅店。此時他覺得,如果所有朋友——他很尊重他們的判斷力——都認為他有能力開辦一家旅店,他們可能是對的。夫妻二人熱情好客,既然能取悅於朋友,也應該能取悅於樂意付錢的顧客。
雖然他們的能力從來沒有經過檢驗,但是,別人對他們的能力評價很高,並由此產生了幸運的結果。
後來,年輕人開始做廣告,來了幾位遊客,他們很喜歡他那種豪氣十足的待客方式和創造的華麗氣氛。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隨著周末遊客的增加,小農場漸漸有了名聲。他們又添置了很多設備。
因此,他不僅沒有成為破產的農夫,反倒成為成功的旅店店主,有了一家生意興隆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