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第一章 關門弟子不好當(2 / 3)

這終年雲霧繚繞的地方就是人們號稱的仙境——清塵山,山上的屋宇錯落有致,山上的鬆柏萬千長青,山上的泉水清冽甘甜,山上的白須老者道骨仙風。每年有許多少年不遠千裏來拜師學藝,據說一層層篩選,非骨骼奇佳、聰慧善辯、尊師重道、內斂沉穩者不得通過,但是從晏蕁進了師門後,後繼再也無人得白須老者慧眼識珠了。

很顯然,晏蕁便是這清塵山上的關門弟子,說起來這是可以把老祖宗的門楣照得金光閃閃的事情。師父養,師兄疼,好吃好穿的伺候,乖徒兒小師妹地召喚,可她還是要淚流滿麵地訴說這一段辛酸史。

晏蕁是劉子慕帶回山上的,聽說那一天,廚房正好沒有醬油,大師傅給了劉子慕一塊白切糖,於是十歲的小小男子漢,背上兩節竹筒,屁顛屁顛地往山下的茂承村跑去。快到半山腰時,看到草叢裏一個繈褓,不巧的是,裏麵睡的正是小小的晏蕁。

小小男孩用手摸了摸小小女娃的臉蛋,不想女娃突然醒來,哇哇大哭,想必是覺得自己欺負人家了,小小男孩把手裏還剩的一小塊白切糖塞進小小的女娃嘴裏,於是,女娃真不哭了!

隻是,後來每次聽劉子慕講述這場初遇,晏蕁是真的想哭!不止一次想問,師兄小的時候愛不愛刷牙?吃東西前洗不洗手?便便後用草紙擦還是用樹葉擦,洗不洗手?還有啊!你給我的糖上麵,沾了你多少口水?那天你的牙縫有沒有塞韭菜?

小小男孩見晏蕁不哭,還衝他咯咯笑著,便抱回了山上。對於這個抱的動作,晏蕁一直保持懷疑的態度,因為等她長到六歲時,師父講述了她的身世,特意將那件繡滿大花大鳥的小棉被拿出來,好麵料,好繡工,隻是中間的一塊,隻剩幾撮棉絮可憐地垂下來。

很明顯,晏蕁是一個棄嬰,一個大戶人家的棄嬰,指不定身份高貴呢!人生瞬間充滿希望啊,可是師父帶一眾師兄左摸摸右摸摸,硬是沒人知道這麵料的出處,而她身上又沒有任何信物,不免傷心了好幾天,連個長命的小鎖都舍不得掛,怎麼這麼狠心呐!

於是瑤華歎了一口氣,將棉被塞進鍋底,當著眾人的麵,一把火燒了精光。然後拉著晏蕁的手好生安慰:

“小妹妮啊!你看你在世上沒有親人,又無家可歸,自此後就留在清塵山,做我的弟子。你看!這裏就你一個女孩子,師父和師兄一定會好好疼你,師父就認下你做個關門弟子了!”

師父說得認真,師兄們個個睜大眼睛,有的不敢置信,有的一臉興奮,有的頗有遺憾,有的一臉懵懂,這個關門弟子是不是也身份顯赫?來日也可以成為神仙?晏蕁這時機靈了,趕緊跪下,咚咚地磕了三個響頭。

話說,在後來的千百個日子裏,這一幕讓她抹了好多把辛酸淚!

瑤華給她取名晏蕁,卻從來隻喚‘小妹妮’,年少時還追問過很多次,這個姓氏是如何來的,是不是隨了師父的姓,這個名字是不是特別好聽?老道長隻是笑著搖了搖頭,從不做回答。為此,她想,老神仙就愛玩深沉!

話說,拜師前,晏蕁是跟一眾男孩子屁股後麵玩,打畫片、捏泥人、燒鍋洞、跳格子,玩得好生歡樂。拜師後,自我感覺身份不同了,便漸漸不玩這些遊戲,甚至到後來,覺得這些是無聊透頂的玩意。原因無他,做為關門弟子要有無上的榮耀感,勵精圖治,壯大清塵!

隻是那時她不懂,關門弟子不是繼承人的這回事,隻認定了自己很重要,遂分外用功。跟師兄們晨起讀書,中午練字,下午打坐,晚上溫習。一年不到,讀過的書就已經超過了很多師兄;兩年後,字也比他們寫得漂亮;三年後,已經能夠辯過他們任何一個人了。

彼時還是小小的女娃,瑤華異常高興,課上常常誇‘小妹妮是奇才’,常常叫她站起來朗讀詩詞。師兄們聽多了可就不高興了,都不願和她同桌。可是三年後,漸漸地又和她好起來了,不僅搶著坐在旁邊,還一個勁地誇讚‘小師妹是奇女子也’。尤其是曲子媛,每次抄完晏蕁的數術習題答案,都要比別人多誇上一遍,以致後來晏蕁厭惡他最多!

彼時,晏蕁已經長到十歲了,所做的文章每回都被當做範文,所答的數術每次都是標準答案,但是師父再也不誇小妹妮了,原因很簡單,如果動腦袋,她確實是個奇才,可是要動手動腳,她又確實是個蠢才,廢才!

打坐了三年,還是搞不懂如何氣沉丹田,如何運走一周,如何吐息自如。尤其是八歲時開始練功,梅花樁爬不上去,爬上去站不住,站不住掉下來,掉下來崴了腳,崴了腳休息十天半月,之後又是周而複始。不管是握劍還是拿刀,第一式下去,傷的總是雙腳。繞小道跑步,又總是被小石子絆倒,傷的還是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