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橫流 第三章 林雲瑾(1 / 1)

藍軍大營與天河之間有一片樹林,林雲瑾受唐將軍之命率林字營潛伏此處。這片樹林本不應該存在,因守城之將為監視攻城軍動向,往往將城前樹木砍伐殆盡,讓敵方徹底暴露在視野之下。王嶽飛乃一代名將不可不知此兵家之忌,雖樹林在葭萌關以西,沿河而生,藍軍也不會在此地有何動作,但林雲瑾心中總覺不妥。帝國曆史八百載,期間雖無大戰,葭萌關作為連接帝國南方與北方的咽喉之地不可能安享太平,為何此處樹林一直存在?

帝國八百四十三年,先帝至賢孝皇帝龍馭歸天,享年二十二歲,因先帝急病駕崩,未有遺詔,先帝皇叔昭德王、昭武王擁立年僅四歲太子繼位。先帝在世之時皇叔昭平王統領天河以南,及先帝崩,太子繼位,昭平王以昭德王、昭武王欺主年幼,把持朝政為由,舉起“清君側”大旗,率領天河之南文武百官另立朝綱。葭萌關守將王嶽飛昔年隨昭平王征討北胡,建功立業,感念其恩情,為其守天河之門。八百四十四年冬昭武王選派唐將軍為平叛將軍,另立新軍,籌措糧草、軍備,布置戰略,開春冰融即刻開拔。彼時唐將軍部下僅楊秀楓、霍紫陽、雷太白三名校尉,兵士不足五千,將軍出入於各大軍營、帝國講武堂等地,僅四個月便建立“風林火山雷”五營逾萬人作戰部隊,四月冰雪消融即奔赴葭萌。正是八百四十四年冬月,林雲瑾第一次遇見唐將軍。

此次伏擊,唐將軍預料敵軍會在今日傍晚十分由水路偷襲山火兩營,故林雲瑾在河邊樹林中埋伏。林字營士卒兩千餘人,皆為劍兵,單兵作戰能力在藍軍之中也屬上乘,且裝備簡單,行動快捷,利於伏擊。眼看夕陽西下,戰事即將拉開,雲瑾吩咐屬下伍長安排士兵原地飲食,一炷香之內整軍備戰。望著漸漸暗下來的天空,林字營士兵個個摩拳擦掌,鬥誌昂揚,這是他們的第一次實戰,半年左右的艱苦訓練早讓這群士兵**難耐。三支火箭至藍軍大營升上天空,林雲瑾迅速指揮部隊向河邊靠攏,並將部隊呈口袋之狀,向來犯之敵包圍而去,三艘戰船,每船載兵士約三百餘人,此次二千人伏擊不足一千敵軍,應該綽綽有餘,將軍神算啊。

第一艘戰船靠岸,一色槍兵在夜色下上岸,上岸後並未前進,而是在向右迅速移動。“林校尉?”屬下伍長提醒道。“傳令全營,待敵軍全部上岸後,全殲!”第二艘戰船,第一名盾兵登岸。林雲瑾感到有些不妙,如果敵軍意欲突擊火山二營不應該出動盾兵,有詐。“鶴翼陣,全軍出擊!”眾士兵一聲怒吼,向河岸衝去,陣型在行進中逐步形成。敵兵慌而不亂,槍兵迅速和下船的盾兵組合在一起,待到林字營正麵部隊到場,敵軍陣型也已基本成型,隻見盾兵持盾向前,槍兵在後,第一輪劍兵攻擊過後,隻見敵軍盾牌中迅速刺出長槍,林字營前排士兵幾乎全部負傷,吃痛聲在河邊回蕩。“正麵部隊後退,側翼圍攻!”林雲瑾迅速做出應對,以正麵部隊牽製,兩翼部隊斬殺槍兵,敵陣型可破。

“親兵伍聽令,正麵強攻破盾!”

“是!”

林字營大部分士兵使用的是長劍,三至四尺,寬度約一寸,直而具有兩刃,基本攻擊方式為撩擊、刺擊、砍擊等;但林雲瑾個人卻是使用重劍,重劍與長劍相比並不能大規模用在兵士之中,但林字營成立之初,林雲瑾便選編力大者百人,授之以重劍劈、崩、格、壓等技法,是為親兵伍。親兵伍訓練有素,隻見頃刻間已組成兩排,向前線掠去,敵方長槍兵弗一刺出,第一排親兵側身舉劍便砍,重劍本身就重,加之親兵臂力甚大,敵方長槍幾乎盡斷。就在此刻,第一排親兵在砍完長槍後迅速後退,第二排親兵欺身上前高舉重劍向盾牌劈去,那敵方盾兵個個虎口發麻,握盾不穩。第二排親兵在攻擊完成後,也是迅速後退,第一排親兵同時跨出一步,這一劈,敵方盾兵盾牌已然脫手,盾兵大多被重劍砸倒在地,後排長槍兵,長槍已斷,毫無還手之力。

“親兵,退後!四伍,長劍正麵砍殺!”林雲瑾喝道。重劍親兵武器沉重,經過一番廝殺體力已接近透支。

第一排盾槍組合被破後,側翼長劍兵也發起攻擊,敵軍一時間傷亡甚重,哀嚎聲此起彼伏,在樹林裏回蕩,林雲瑾聞之心煩意亂。劍兵包圍圈逐漸縮小,餘下約兩百槍盾兵向中心圍成一團,長槍兵在內側,不斷刺擊,盾兵外圍抵擋攻擊,長劍兵一直也無法近身,將敵軍包圍起來。

首戰告捷,殲敵三百餘,其餘二百敵軍已被包圍,被俘隻是早晚之事,林雲瑾不由得也得意起來,想那王嶽飛一代名將,也不過爾爾,豈能與唐將軍並稱雙傑。念及唐將軍,林雲瑾突然想起出戰之時將軍吩咐的另一個任務,林雲瑾大驚,戰事已定,將軍安排之事並未出現;敵方來襲兩艘船隻,藍軍大營發出的火箭明明是三艘戰船。第三艘戰船在哪裏?難道其中有詐?思慮間,隻見望樓處,又一火箭升空。還有第四艘戰船?為何此次火箭高度與上次不同?

“林字營,聽令!迅速殲滅敵方!”林雲瑾要盡快結束戰鬥,敵方實力不明,恐怕此次任務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