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說:家庭婦女整天忙裏忙外,指的是:白天要出去工作,晚上回來要照顧家庭。
如今,白領精英們卻是名副其實的忙裏忙外了,不僅在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還經常去扮演“空中飛人”的角色,有些人甚至把飛機當成“空中”的出租車,其忙碌、疲勞程度可想而知。
而這其中潛伏的健康問題你是否留意了呢?然而,隻要你掌握一點應對措施,“空中飛人”也一樣飛出健康。
未雨綢繆,帶好常見藥品
出差免不了鬧小毛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往往影響身體健康。但是,在出差途中隨身攜帶一些應急藥品,可對傷病及時治療,以免造成不堪。
人們出差旅遊時,除了要帶好衣物、洗漱等物品外,千萬不要忘記帶些必備的常用藥品。因出門在外,難免有個頭痛腦熱、不舒服的時候,自己帶藥品使用方便,有病能得到及時治療,不影響旅行。
一位朋友小魏出差回來後,向我抱怨道:這次出差實在是苦不堪言,邀請一位客戶爬山遊玩,本想借此套套近乎,簽下一筆單子的,可是還沒爬到一半,胃病突然犯了,身上沒帶止痛藥,沒辦法,隻好忍著疼痛打退堂鼓了,客戶也是掃興,好端端的一件好事,就這樣被糟蹋了。
像這位朋友的情況,相信很多出差族都遇到過,看來,出差時帶好常見藥品是非常必要的。那麼哪些藥被歸為出差族的必帶藥呢?一般外出旅行,不要帶藥過多,要少而精,所帶的藥品應用法簡單、攜帶方便、療效確切。
防治暈車病藥
有暈車習慣的人,或者行程中有乘船安排的,眩暈寧、乘暈寧等必不可少,可在出發前口服乘暈寧1-2片(25-50毫克)。並可隨身再帶些。
防治感冒藥
由於對旅途或異地的氣候不適應,往往容易患感冒。故應帶些感冒通、強力銀翹片、新速效防風膠囊等。為防止旅途“上火”,嗓子疼痛,還可帶些喉疾靈、清熱消炎寧等中成藥。
防治胃腸道感染藥
出門在外,吃得不衛生了、水土不服,很容易鬧肚子,可以備一點防止腹瀉的藥,像鞣酸蛋白就是一種很好的治療腹瀉的藥物。胃藥可以準備一些緩解胃痛的解痙藥,如顛茄片,還有增加胃動力的藥,如嗎叮啉。另外,還應該備一些黃連素、氟呱酸、吡呱酸、增效聯磺片、先鋒黴素之類的消炎藥(不是非處方藥,但是常用藥)。
抗過敏藥
由於環境改變,“水土不服”,可能引起過敏,應帶些撲爾敏、息斯敏、苯海拉明等。
消炎止痛藥
應帶些複方新諾明、紅黴素片、甲硝唑、去痛片、顛茄片等。
防暑藥
若夏季外出,為防中暑,應帶些風油精、霍香正氣水等。
外用藥
外出遊山玩水,難免有磕磕碰碰,因此應帶些消毒紗布,創可貼、止痛膏、消毒藥水等。為防蟲咬、蚊叮,可再帶些消腫止癢藥。
其他藥品
如有慢性病,可根據自己的病情帶些常用藥品。
治療暈車的穴位按摩法
很多朋友在出差乘車時會暈車,出現惡心、嘔吐,非常難受,服藥之後也不緩解。老中醫留下了幾個治療暈車的穴位按摩法,不妨試試。
搭乘車船時常會感到心煩氣躁、嘔吐等情形,這就是一般所謂的暈船、暈車。這種症狀使人很煩惱。
經常出差的劉先生,昨天下午的飛機到了福建武夷山,一路都還順利,沒有暈機,可是下飛機坐汽車去邵武,就暈的一塌糊塗,他無奈的說:“真沒想到那山路真是十八彎啊,1個半小時的車程,狂吐了3次,最後臉都慘白,真成了”小白“了。”
很多人都有劉先生一樣的經曆,暈車不是病,暈起來要人命,本來出差和客戶談生意,要的就是清醒的頭腦,這樣一來,腦子暈沉沉的,不休息整整一天的話,還恢複不過來,這樣浪費了時間,確實讓人頭疼,有些人在暈車時,服用藥也得不到緩解,針對這一現象,安徽省中醫院針灸推拿科呂子萌副主任教給大家一個簡單易行的辦法,就是按摩穴位,能臨時緩解症狀。
“鳩尾”穴是對治療暈車暈船能產生速效的穴位。它位於身體前中心線之上,在最底下肋骨稍下之處。隻要一邊吐氣一邊按壓此處6秒鍾,如此重複10次便能調整胃的功能,不再有欲吐的感覺。如果每日指壓“第二厲兌”穴,可根治暈車症。“第二厲兌”穴位於腳的第二趾趾根外側2厘米處。隻用拇指和食指,一邊吐氣一邊揉約6秒鍾,如此重複10次,連續20天不間斷,就可根治暈車暈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