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澳大利亞東中部雨林保護區(1 / 1)

澳大利亞東中部雨林保護區由五十多座國家公園組成,這裏土壤肥沃,植被茂盛,是許多珍稀動植物的理想棲息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研究和自然保護意義。原始的森林、交織的爬蔓植物、瀕危的動物,共同營造出一種神秘、幽靜的氣息。

澳大利亞東中部雨林保護區坐落在澳大利亞東海岸最顯著的斜坡處,總麵積大約3665.07平方千米,其中有592.23平方千米在昆士蘭州境內,3072.84平方千米在新南威爾士州境內。這裏具有十分顯著的生物多樣性並生存著大量稀有生物,對世界科學研究和自然保護都具有重要意義。

澳大利亞東中部雨林保護區的前身被稱作“澳大利亞東海岸溫帶與亞熱帶雨林公園”。1985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了提名書,要求該組織將新南威爾士地區的溫帶與亞熱帶雨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經過世界自然保護協會的全麵評估後,提名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受理,1986年11月決定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來經過擴展,保護區被正式命名為“澳大利亞東中部雨林”,景點從原來的16個增加到了四十多個。

保護區包括五十多座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國家公園,植物保護區與自然保護區在一係列被破壞的雨林地帶延伸了五百多千米。這裏是大約200種稀有甚至瀕危動植物的理想棲息地,目前共包含了5種可以劃分的主要雨林類型。此外,這裏還擁有新南威爾士州的一些從未受過人類幹擾的原始森林。

雖然澳大利亞隻有0.3%的麵積是熱帶雨林區,但這些地區內保存著澳大利亞大約一半的植物種群和三分之一的哺乳動物與鳥類物種。澳大利亞東中部雨林保護區土壤肥沃,由於海拔高度不同,形成了垂直氣候帶。這裏以亞熱帶雨林居多,而且樹種非常多。四季常綠的樹木高大挺拔、濃密繁盛,將森林裝扮得鬱鬱蔥蔥、生機盎然。清晨,淡淡霧氣彌漫其間,顯得神秘而幽靜。此外,這裏還被稱為“爬蔓植物森林”,分布著眾多爬蔓植物,如爬山虎、紫藤、五葉地錦、淩霄、薜藶等,它們相互交織,難舍難分,形成一塊塊密不透風的綠色地毯。

美麗的琴鳥是澳大利亞東中部雨林保護區中比較常見的鳥類。這種鳥是澳大利亞的國鳥,象征著美麗、機智、真誠和吉祥,深受人們的喜愛。琴鳥貌似野雞,常在陸地行走,雄鳥有一條華美無比的琴形尾,並以尾羽開屏的壯觀而聞名。琴鳥的尾羽與希臘的一種七弦琴極為相似,因此得名。它不僅美麗動人,還能模仿其他動物的叫聲及人類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如汽車喇叭聲、火車噴氣聲、斧頭伐木聲、修路碎石機聲等,它是澳洲鳥類中最受人們喜愛的珍禽之一。

緞藍亭鳥是保護區內最為珍稀的鳥類,體長27厘米~33厘米,雄鳥的羽毛主要為藍黑色,閃耀著美麗的金屬光澤,雌鳥的羽毛則主要為暗綠色。雄鳥喜歡在自己的領地用樹枝編造小亭子,並在亭子周圍裝飾暗藍色和黃綠色的物件來吸引雌鳥。

此外,可愛的黃色小鸚鵡也快樂地生活在這裏的熱帶雨林中,這種小鸚鵡身體呈黑色,頭部長著鮮亮的黃色斑點。它們每天都會站在高高的枝頭,在陽光的照耀下,歌唱自己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