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簡稱CI,全稱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我們把它譯為“企業識別係統”,這也是目前最為統一的譯法。Corporate除了有企業的意思外,還有機構、組織、團體等含義。Identity有識別、證明、同一性、一貫性等多種含義。在這裏,我們把它解釋為企業或組織機構“識別”意義上的統一化或同一性。System是係統的意思。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也譯為“企業形象係統”,在香港稱為“企業機構形象”。企業識別係統(CIS)主要由Mind Identity(理念識別,簡稱MI)、Behavior Identity(行為識別,簡稱BI)、Visual Identity(視覺識別,簡稱VI)三部分組成。
CIS的核心是MI,它是整個CIS的最高決策層,為整個係統奠定了理論基礎和行為準則,並通過BI、VI表現出來。有人把CIS比作一棵樹,用以形容三者之間的關係:MI是樹根,BI是樹枝,VI是樹葉和花朵,以上三部分有機結合,密切關聯。它們的分項功能不同,目標一致,都以塑造出富有個性的企業形象,以獲得內外公眾的認同和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為總目標。
台灣著名CIS專家林磐鬆先生也有一個生動的比喻:MI是CIS戰略的策略麵,是企業的心髒;BI是CIS戰略的執行麵,是企業的手;VI是CIS戰略的展開麵,是企業的臉。三者共同構成了CIS的完整內涵。
企業識別係統表現了企業形象識別係統的整體形象,
企業導入CIS的目的是為了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但CIS和企業形象是兩個概念。CIS設計的起點是將構成企業形象的要素轉化成統一的識別係統,然後再借助於信息傳達將其準確、清晰地展示在公眾麵前,在信息傳送者和接受者之間反複地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符合CIS設計的企業形象。從CIS定義中,我們可以了解其本質是以塑造企業形象為目的的組織傳播行為。要注意的是,CIS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而不是企業管理的全部,更不是企業經營本身。
VI是企業的視覺識別係統,是指純屬視覺信息傳遞的各種形式的統一,是具體化、視覺化的傳遞形式,是CIS中係列項目最多、層麵最廣、效果最直接的向社會傳遞信息的部分。VI由基本要素和應用要素兩部分組成:基本要素是視覺識別的基本構成要素,是各應用要素展開設計的基礎和依據,包括企業標誌、企業標準字、企業標準色、企業象征物、企業象征圖案等;應用要素是基本要素的應用媒體,包括辦公事務用品、建築與環境、標牌旗幟、產品、包裝、廣告、服裝服飾、交通工具等。它通過具體符號的視覺傳達設計,直接進入人腦,留下對企業的視覺影像,是企業自身的一項無形資產。
VI是靜態的識別符號,是企業的整體視覺方案,其作用在於通過組織化、係統化、專有化的視覺規劃和設計,體現企業的經營理念、精神內涵和價值取向,並將企業間的差異性充分地表達出來,形成獨特、鮮明的企業形象,讓公眾一目了然地掌握企業信息,達到識別、認知的目的。由於識別符號也是藝術加工的結果,VI還能增強企業形象的文化含量,促進兩個文明的建設。塑造企業形象雖然不一定馬上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但它能創造良好的社會認同,最終會收到由社會效益轉化來的經濟效益。
VI是CIS中分列項目最多、涉及麵最寬、效果最直接的向社會傳遞信息的部分。在整個企業形象識別係統中,如果說理念是企業的頭腦和靈魂,反映企業人格,行為是企業的處世方式,反映企業性格,那麼企業的視覺識別係統就是企業的著裝和儀表,更多地展示企業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