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裂孔或一個鍾點內多個裂孔的視網膜脫離的最小量眼外手術
9.1引言
視網膜脫離的最小量眼外手術,包括一個有彈性的節段性墊壓(海綿)和對裂孔的冷凝固定,不引流視網膜下液,已顯著地減少了手術並發症。正如你所記得的,海綿外加壓術的並發症是眼外的,即海綿外露、複視和外植物的感染。
9.2房史
從1972年至1978年,Lincoff、Kreissig及視網膜進修醫師一直在尋找一種在一個小的視網膜脫離的視網膜裂孔下保持暫時性壓陷的方法。我們設想,如果壓陷能夠保持數小時,視網膜下液將被吸收,視網膜將恢複到裂孔發生後的即刻狀態。這將使單獨的激光凝固足以保持視網膜複位。按這種觀念設計了許多裝置,進行了五年多的動物試驗。因為這些裝置均為結膜外的,如何固定成為一個問題。
讓我們回顧:海綿墊壓是用鞏膜縫線固定的,通過在張力下結紮縫線以加壓海綿,來獲得壓陷。透結膜的鞏膜縫線在兔眼被證明是可能的,並在一位有薄的眼球表麵組織的老年病人的眼球上試過。然而,海綿的壓力(和其他試驗的結膜外的裝置)可引起海綿下結膜的腐蝕。
由於各種結膜外裝置引起結膜的繼發性腐蝕,促使我們想到另外一種可能性,我們可以通過結膜的一個小切口插入一個塗壓裝置。
在所有的可能性中,經證實最好的是一個軟矽膠管末端相連的、直徑1.8cm薄的彈性球囊。它是一個球囊導管,與在泌尿科和隨後在心髒科所應用的相似。第一個球囊導管由汗親手製作,測量的直徑為2.5cm,包括放了水的球囊。由於插入的結膜切口仍能夠很小,這是可以接受的。問題的第一部分,即如何保持小的結膜開口被解決了。
最初的球囊由乳膠製成,經證實在組織中反應過大。隨後,試用一個矽膠球囊,但經驗證易碎。最後,一個矽膠包被的乳膠球囊經檢驗是理想的,乳膠提供強度和彈性,矽膠提供對組織的惰性。這一球囊導管減小到直徑為1.5mm尺寸。最終的模型命名為:
在導管近末端有一個適配器,內含一個保留液體的瓣膜。當插入一個標準注射器時,瓣膜開放,注射器拔出時瓣膜關閉。手術後,通過注入更多的液體,增大球囊。
通過解除膨脹及輕柔地牽拉導管,可以從眼球取出球囊。
9.3球囊手術的原則
暫時性球囊的機製與其他任何彈性墊壓是相同的,例如海綿柱或彈性的袋。
如果你確定滿足這三個前提,那麼,一個暫時性不固定墊壓的球囊手術即變成一種合理的手術。
在植入的球囊膨脹後,它最初被壓迫於眼球與骨性眼眶之間。眼壓增加必須檢查中央動脈是否開放眼球並非靜止,而是動態的,眼壓將在1~2小時之內恢複正常。在球囊的壓力下,當眼球減壓時,在球囊擴張處產生一個更深的眼球壓陷,而且,在眼球旋轉恢複後,球囊並不移動。
此後,球囊墊壓像一個大的海綿一樣起作用,關閉視網膜裂孔,並使視網膜下液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