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不放液的暫時性球囊墊壓(三)(1 / 2)

9.5開始做球囊手術的實用技巧

在裂孔定位時,牽拉牽引縫線時避免結膜移位。這可以通過在肌肉附著處的最前端安置一個短穿過的牽引縫線來達到。

為確認這個區域,使用一個濕的Q-棉簽,從肌腱附著處向後移動。由於結膜伸展而且更加透明,肌肉附著處因而變得更易識別。下一步操作是拿一把尖鑷子,例如,一把可使用的惟一尖銳器械),僅張開3mm,抓住肌肉附著處的前部,做透結膜鞏膜表麵的縫線。

采用此技術:可以使結膜下出血的危險減至最小程度。―你將有一個牽引縫線,在牽拉時不會使結膜移位。

為確定插入導管的正確位置,即位於裂孔的弧度。

帶有穩定作用的針芯的導管插入之後,另外2個前部定位標記(裂孔前大約7mm和角膜緣)應定位在伸出切口的透明導管之下。

在抽出穩定的針芯和用液體膨脹球囊時,保持插入扁導管的正確位置。

在抽出金屬針芯前,將頂壓器的彎曲端(帶有小隆起)放置在鄰近導管的結膜上,確保導管在抽出針芯和球囊膨脹時有一個從外部的穩定作用。

現在,在注入液體使球囊膨脹時,必須確定是否保持了導管的正確位置。通過檢查2個前部定位標記是否仍在透明導管之下可以確定。

在一個泡狀視網膜脫離的裂孔下,定位已膨脹球囊的位置。

在手術台上,球囊的壓陷可能仍然較淺。為了更好地確定其位置,牽拉膨脹的導管(用這種手法,你不能移動它),球囊壓陷的前部會看得更明顯,由此確認其放射狀位置。如果球囊過於靠後,但仍位於正確的弧度,在抽出0.3~0.5ml液體後,可以在檢眼鏡控製下,牽拉導管,向前移至正確的位置,不會有問題。

在新的位置,球囊可以重新膨脹。

這僅用1分鍾。相反,在無針芯的情況下,試圖更向後推動球囊導管,將不會成功,隻會浪費時間並損傷眼球。

首先,在手術台上未查出裂孔;其次,在插入球囊後不調辨認裂孔,這種機會是很多的。

在特別的情況下,在睫狀體扁平部形成一個200~500ml的激光斑(做激光時,頂壓使之可見),來標記小裂孔的弧度。

後一種準備對手術中通過壓陷確認激光斑的標記,查出裂孔會有幫助,隨後,以預先計算的視盤直徑數將冷凍頭後移到裂孔的弧度。在此區域做一個冷凍標記,這很可能確定小裂孔。另外,通過觀察裂孔與扁平部激光斑標記的關係,能很好地確定在此裂孔下球囊的正確位置。用這種方法,至少已知裂孔的正確弧度,隻剩下前後位置需要估算。在術前記錄的相鄰特征,血管或色素斑點,也是有幫助的。

雙眼包紮:可在手術開始前包紮對側眼,這在局麻下完成球囊手術時是重要的。

在術後當天重新放置一個失敗的球囊。

假定手術後當天視網膜僅僅部分複位,即裂孔沒有適當的頂壓,仍有滲漏。

首先,再注射0.3~0.5ml液體(檢查中央動脈是否開放),試圖增加球囊頂壓的體積。

甚至在部分或全部放水解除球囊膨脹之後,改變球囊的位置仍是不可能的,在抽出球囊並重新插入後,也不可能。球囊總是陷入鞏膜壁的相同區域,在幾小時後鞏膜壁就處於這種情況。獲得不放液手術的足夠經驗。

我們都有親身體會,脫離裂孔的定位很難,需要積累相當多的實踐經驗。采用球囊手術,脫離裂孔的定位要稍微更難此。

你必須在移動的結膜上標記裂孔,在球囊插入和膨脹之後,你不能再借結膜標記來檢查球囊墊壓的正確位置,而采用海綿手術,可利用鞏膜標記。

在一個髙度泡狀脫離之下,當隻可辨認一個扁平的球囊壓陷時,問題變得更加困難。

這裏是關於在開始作球囊手術時如何獲得成功的一些建議:

1.剛開始,選擇一個小的視網膜脫離,裂孔定位和正確放置球囊將不成問題。

2.以後逐步轉向更廣泛的、更複雜的,以及檢查視網膜有困難的視網膜脫離。

最後,是有一個很靠後裂孔或一個鍾點範圍內一組裂孔的泡狀視網膜脫離。

9.6適應證

球囊墊壓適合於由一個裂死或鄰近的裂死引起的視網膜脫離,裂孔在赤道上或眼球前2/3、不超過一個鍾點或6cm。

球囊手術的適應證:由一個裂孔或相鄰的一組裂孔引起的脫離,裂孔在赤道上不超過一個鍾點或6mm,可能位於任何鍾點,即上和下部,但裂孔應在眼球的前2/3。

在用節段性墊壓時,脫離的範圍不是選擇病人的一個因素。當學習球囊手術時,從小範圍的脫離開始,對裂孔的定位,無論高度還是範圍均不成問題,不存在影響定位的明顯視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