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蟲的豬籠草
難道草也會像青蛙那樣張開大嘴去吃蟲子嗎?
是的!這種草叫豬籠草,它的故鄉就在我國廣東南部以及雲南等地。
豬籠草足有3米多高,是一種常綠半木質藤本小灌木。它長相最奇特的是它的葉子,葉子的底部是綠顏色的,樣子扁平,很像一般植物的葉子,中間卻是一根像繩索一樣的細藤,可以卷在或者掛在其他植物身上,頂部最奇特,從細藤上竟長出一個花花綠綠的小瓶子來,這瓶子上小下大,也像個袋子,它的樣子很像我國南方人運豬用的籠子,所以得名“豬籠草”。這種草有大約70個品種,所以瓶子的形狀和顏色也變化多端,有圓筒狀的,壺形的,甚至漏鬥形的,有的小巧玲瓏,不過3.3厘米長,大的足有40厘米長。這些瓶子把自己打扮得非常漂亮,金黃、紫紅,甚至有精美的花紋,憑借一身華麗,就可以把那些小蟲子們吸引過來了。
豬籠草吃蟲的秘密就在這個瓶子裏。
瓶子上麵有個小蓋子,蓋子下麵布滿了蜜腺,能分泌出香甜誘人的蜜汁,可是瓶口卻有點傾斜,瓶子的內壁上的蠟質,極為光滑,內壁的下部,有許多凸出的消化腺,能分泌出許多消化力極強的消化液。
在風和日麗的晴天裏,貪吃的蟲子聞到香甜的蜜汁味,便飛到豬籠草的瓶子上大吃特吃,可是由於那有點傾斜的瓶口,它一不留神,就失足滑了下去。一直滑到瓶底,一下子被瓶底的消化液牢牢粘住,那光滑的內壁使蟲子根本爬不出來,瓶子的蓋子也很快地蓋上了。那具有強消化能力的消化液不一會兒就麻醉了小蟲子,使豬籠草大飽口福了。
消化液的成分相當複雜,其中一種化學物質是胺,它能使昆蟲麻痹,另一種是毒芹堿,能使昆蟲中毒死亡。植物學家曾觀察過豬籠草怎樣吃掉蜈蚣,那條蜈蚣浸在消化液中,很快被腐蝕成白色。如果摘下小瓶子仔細看,裏麵有許多小昆蟲,有的還在掙紮,有的已死去,有的早腐爛了。
豬籠草就是靠吸收這些腐爛昆蟲的汁液來生活的。再例如捕蠅草。捕蠅草的葉片呈橢圓形,沿中脈分成兩瓣,像撐開的兩片蚌殼。葉片平時撐開,葉麵上有許多敏感的腺毛,葉片的邊緣有許多齒狀的剛毛。當昆蟲落到葉片上時,觸動敏感的腺毛,蚌殼狀葉片就猛然合攏,葉緣的齒狀剛毛緊密地交叉扣合,把蟲包裹在裏麵,然後慢慢地把昆蟲加以消化。
柔軟的水生植物狸藻的莖上生有許多小囊,每個囊有一個口,口周圍有倒生的剛毛,昆蟲能進不能出。
毛氈苔植株很小,葉子平鋪在地麵上,在它那紫紅色的葉片上長著許多長的腺毛,腺毛經常能分泌出一種黏液來,膠黏性很強,而且還有些甜味和香氣,這種黏液即使在烈日的照射下,也不會曬幹。螞蟻和蠅類聞到了這種香味,落到或爬到它的葉子上來時,它的葉子立刻會彎下去,把許多腺毛聚在一起,捕住小蟲,經過一二小時以後,螞蟻等昆蟲就被葉子消化吸收掉了。原來,這種分泌出來的黏液,具有消化的功能,它的葉子又有吸收的能力,所以能夠把蟲子消化吸收掉。你相信嗎,毛氈苔還有鑒別能力呢!如果你把一塊小石礫或其他不能消化的東西放上去,葉子的腺毛是不動的。
毛氈苔和與它同類的茅膏菜,生長在山崖旁邊陰濕潤澤的地方或石麵上,如果把它移植到盆中,喂以小碎肉,它會生長得很好。但喂的肉塊不宜太大,否則就會得“消化不良”的毛病,而使葉子枯死。
能淨化汙水的水葫蘆
在城市和郊區,越來越多的河流、湖泊受到工廠排放的汙水、居民生活汙水的破壞,清澈變為渾濁,潔淨變成肮髒,魚類死掉了,小鳥飛走了。
而植物具有真正的淨化汙水的本領。水葫蘆就是其中出色、的一位。
水葫蘆的樣子充滿生機,油亮亮的碧綠色葉子密密挨挨擠滿水麵,淡紫色的花朵非常好看,葉柄的中下部忽然膨大起來,圓鼓鼓的就像隻水中的葫蘆,這裏麵其實是一種像海綿一樣的組織,含有大量空氣,就能使整個植物像隻小船似的在水上輕快地漂浮著,它的根長長的,就像一大把胡須。它的故鄉是拉丁美洲的委內瑞拉,不過,現在水葫蘆已經漂遊了五十幾個國家了。
水葫蘆喜歡在水流緩慢的地方安安靜靜地生長。它生命力非常強,而且令人驚訝的是在自然環境裏,沒有能傷害水葫蘆的病、蟲和天敵。隻要環境適宜,僅僅十棵水葫蘆在八個月內竟能繁殖到60萬棵!畝產10萬公斤以上。肥效相當於1000~2000公斤化肥。是紫雲英、花苜蓿等綠肥的三四十倍。多麼可觀的數字呀!
水葫蘆對水中的有害物質酚、鉻和鎘的去除率比一般水生植物高16%、25%和8%。而且,水葫蘆的絕妙功夫是能對酚、氰加以分解,降低了它們的毒害作用。
在水葫蘆生長的地方,能汙染水體的直藻、矽藻和顫藻的數量大大減少了,而魚類的食品——浮遊的數量卻顯著增加了,所以,魚類迅速生長,產量明顯提高,青蛙、烏龜都喜歡到這裏來生活,連小鳥也飛回來了。
另外,水葫蘆能從水體中吸取金屬物質。一畝水葫蘆每四天就在采礦廢水中吸取75克銀,對金、汞、鉛、鎳等金屬的吸取效果也近似。用它清除江河和工業廢水中的有毒物質,經濟又有效。
水葫蘆還能很有效地吸收含在水中的氮和磷,在水葫蘆茂密的地方,每平方米水麵上的水葫蘆每天能從水體中攝取2.4克的氮素,每噸葉子可攝取2.45公斤的氮素,每噸根可攝取3.28公斤的氮素。
水葫蘆對砷也有一定的吸收和積累能力。另一試驗表明每公斤水葫蘆在七天內可去除258毫克的有機汙泥。
很多國家都在大量繁殖水葫蘆,因為它是最經濟的天然淨化汙水的“寶葫蘆”。
能報晴雨的查理曼薊菊
查理曼薊菊的故鄉在意大利,它的拉丁名為Carlina—caulis。這個名字曆史悠久,名字的前半部分是它的屬名,是從查理曼大帝的姓氏而來的,曾用這種草來醫治創傷。名字的後半部分為“無莖的”意思。
查理曼薊菊真的無莖嗎?不,它有莖,但長在地下。它的葉子挺長,上麵有刺,樣子像個蓮花底座。開花時節,從葉叢中伸出一個大花葶,在花葶的頂端,長出一朵大花來。最奇妙的是,這花是個準確無誤的“天氣預報員”,它會報告人們天氣是晴朗還是有雨。
當天氣晴朗時,大花層層舒展,露出圓盤狀的花序。好像在曬太陽。當空中出現烏雲,馬上要下雨時,查理曼薊菊花序外麵的許多片苞片就自動向上、向裏靠攏起來,慢慢地緊緊合抱在一起。一朵怒放的大花就成了一個待放的“花蕾”了。天晴之後,查理曼薊菊就又舒展開了。
正是查理蔓薊菊這種對空氣濕度極為敏感的特點,使它成為人們觀測天氣的助手。
會“指南”的植物
有一些菊科萵苣屬的植物有一種特殊的本領——“會”指南。
這些植物的葉子很有趣,好像深受地心引力的吸引似的,直直地垂向地麵,而不是像其他植物的葉子那樣開展葉麵,垂直接受陽光的普照。它們葉麵的方向總是平行於南北,因此人們都稱它們是“指南針植物”。它們為什麼這麼長呢?
美國兩位植物學家對它們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當把這些植物種在溫度適宜、舒服的大溫室裏的時候,葉片就奇怪地不再“指南”了;而在室外,就是把它們種在涼爽的大樹蔭下,它們也不會“指南”了!
由此,兩位科學家斷定:葉片會“指南”,和地心引力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因為——陽光!
“指南針植物”的故鄉是夏季極為炎熱、幹旱的大草原。怎麼適應這裏的環境而更好地生存下去呢?通過儀器測量,植物學家發現葉片的“指南”對植物的生長發育真是最好不過了。中午,陽光強烈地直射著地麵,葉片也垂直地麵,陽光和葉麵平行,葉麵接受的陽光少。想想看,如果此時葉片與陽光垂直,整個葉麵都接受陽光的強烈直射,那會使葉麵溫度很高,白白“飛”掉多少水分!
清晨和傍晚,葉片因為這種位置,又可以在不浪費水“資源”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效益!
大自然中,有許多植物都在不斷改變葉片的位置,以適應環境。植物也隻有適應環境才不會被大自然無情地淘汰掉。
會“下雨”的桉樹
在森林裏,有許多奇怪的事情。有時圓圓的月亮高高地掛在天空,可是桉樹林裏竟然悄悄地下起雨來。小朋友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在森林裏,不僅桉樹會“下雨”,別的茂密樹林也會“下雨”。這是因為樹的根從土壤裏吸收水分,又通過葉子散發在體外。它們不斷的吸收,又不斷的散發,這樣就增加了樹林內外的空氣濕度。當夜裏氣溫低時,被散發到空氣中的水蒸氣就凝成水滴,落在樹木的枝葉上。當水滴多了,枝葉掛不住了,就滴下來。這樣大片的桉樹林和茂密的樹林就悄悄地下起雨來。
為什麼世界上有那麼多不同種類的植物
地球上幾乎到處都生長著植物,而且種類繁多,形體各異。根據統計,地球上有40多萬種植物,其中低等植物有10多萬種。
這許許多多的植物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先要了解植物在地球上發展的簡單曆史和植物種類形成的過程。
大約30億年前,地球上已出現了植物。最初的植物,結構極為簡單,種類也很貧乏,並且都生活在水域中。經過數億年的漫長歲月,有些植物從水中轉移到陸上生活。陸地上的環境條件不同於水中,生活條件是多種多樣的,而且變化很大。什麼大氣候的變化啦,什麼造山運動啦,什麼冰川運動啦,什麼火山爆發啦,什麼海水入侵啦等等,真是滄海桑田,變化萬端。這樣,植物體原來的形態和構造,不通過改造,就不能適應陸地生活的需要。比如說,植物在水中生活時,用身體的整個表麵吸收養料,而在陸地上就需要有專門的器官,一方麵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礦物質,另一方麵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氧氣。在水裏,植物不需要專門的機械、保護、輸導及其他組織。而在陸地上,這些組織就成為生活的必要條件。
因此,植物在適應水域生活過程中所獲得的許多特性,在適應陸地生活時就要發生顯著的改變,並且複雜化。植物向陸地發展,就伴隨著適應構造的根、莖和葉的出現,最後出現了花、果實和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