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植物(2)(3 / 3)

雨後春筍

一夜春雨,竹園裏常常滿地都冒出竹筍,並且幾天之中就長成了竹子。所以我們形容某種事物蓬勃發展,就說好像“雨後春筍”一樣。

為什麼春季下雨後,竹筍長得特別快呢?原來,竹子是一種屬於禾本科的常綠植物,它有長在地下的地下莖(俗稱竹鞭)。地下莖是橫著長的,中間稍空,和地上的竹子一樣有著節,而且節多而密,在節上長著許多須根和芽。一些芽發育成為竹筍或竹子,另一些芽並不長出地麵,隻在土壤裏橫向生長,發育成新的竹鞭,當它還嫩的時候,把它挖出來吃,就叫“鞭筍”。在秋冬時,芽在土壤裏生長,外麵包著筍殼,還沒有露出地麵,肥大的采掘出來就是“冬筍”。

地下莖節上的芽,到了春天天氣轉暖時,就會向上長出地麵,外麵包著筍殼,我們就叫它“春筍”,吃起來也是很鮮美的,並可製成筍幹、鹽筍、玉蘭片和罐頭食品等運銷各地。但這時候常常因土壤還比較幹燥,水分不夠,所以春筍還長得不快,有的芽暫時還呆在土裏,好像箭在弦上還沒有射出去一樣。要是下了一場透雨以後,土壤中水分一多,春筍就好像箭被射出去一樣,紛紛躥出土麵。

春筍一出土以後就長得非常快,如果要挖取多餘的春筍作為食用,就必須及時,挖晚了春筍就長成竹子了。

為什麼竹子不像樹木那樣會繼續增粗

許多樹木都會越長越粗。譬如加拿大白楊,剛栽下的時候隻有筷子那麼粗,以後一年一年地長,莖幹就慢慢粗起來,十來年後就變成一棵很粗的樹了。

可是竹子就不同了。竹子也能生長許多年,但是它的莖一出土麵,就不再長粗了,年齡再大,也隻能長這麼粗。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竹子是單子葉植物,而一般樹木大多是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莖的構造和雙子葉植物有很大的區別,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單子葉植物的莖裏沒有形成層。

如果把雙子葉植物的莖切成很薄的薄片,放在顯微鏡下麵觀察,可以看到一個一個地維管束,維管束的外層是韌皮部,內層是木質部,在韌皮部與木質部之間夾著一層薄薄的形成層。

不要看輕了這層薄薄的形成層,樹木長得這麼粗,可全靠了它。形成層是最活躍的,它每年都會進行細胞分裂,產生新的韌皮部和木質部,於是莖才一年一年粗起來。

如果把單子葉植物的莖橫切成薄片放在顯微鏡下麵觀察,也可以看到一個一個地維管束,維管束的外層同樣是韌皮部,內層是木質部,但是韌皮部與木質部之間,並沒有一層活躍的形成層。所以單子葉植物的莖,隻有在開始長出來的時候能夠長粗,到一定程度後,就不會長粗了。

竹子能長到多粗呢?江西奉新縣的一棵大毛竹,從地麵根部到竹梢高22米,眉圍粗58厘米,地麵圍粗71厘米,可說是毛竹之王了。

除了竹子以外,小麥、水稻、高梁、玉米等都是單子葉植物,所以它們的莖長到一定程度後就不再長粗了。

竹子會開花麼

竹子與稻、麥等是近親,同屬於禾本科植物。稻、麥等作物開花,各有其時,但竹子開花並不常見。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得從有花植物的生活周期說起。

有花植物從種子開始,經萌發、生根、生長、開花、結實,最後產生種子,這叫完成一個生活周期。有的植物在一年或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完成了一個生活周期,植株隨之死亡,這類植物屬於一年生植物;有的植物在兩年或跨兩個年頭的時間裏,完成了一個生活周期,植株隨之死亡,這類植物屬於二年生植物;有的植物要經過幾年生長以後,才開始開花結實,但植株卻能活多年,這類植物屬於多年生植物。竹子雖能生活多年,但不像常見的多年生植物那樣,在一生中可多次開花結實,而是隻開花結實一次,結實後植株就死亡,因此屬於多年生一次開花植物。

我們知道了竹子不同於多年生多次開花植物的道理,也就明白了不見竹子年年開花的原因。

竹子要生長多少年以後才開花呢

這誰也說不清楚。因為竹子在平常年景一般都不開花,隻有在遇上反常的氣候時,才大量開花結實,以產生活力強的後代去適應新的環境條件。有人做過試驗,用覆蓋法減少雨水下滲竹蔸,或者挖開竹蔸下的泥土,使竹子處於幹旱狀態,結果一些竹子開花了。農諺說“竹子開花大旱年”,就是這個道理。竹子在開花前,出筍減少或不出筍,葉枯黃脫落,開花結實後,養分消耗殆盡,植株便枯萎死亡。

也許你會問:竹子為什麼會連片開花,開花後又連片死亡呢?原來,竹子是竹連鞭、鞭連竹的植物。鞭就是主莖,埋於地下,而竹是主莖的分枝,長於地上。一叢竹或一片竹林,看似毫不相幹,但地下的竹鞭卻是縱橫交錯、互通養分的。因此,竹子的開花和死亡常常會連在一起。

竹子開花會給竹業生產帶來損失,因此種竹人都不希望竹子開花。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條件以外,一般對竹林加強管理,經常鬆土、施肥、防治病蟲害和合理砍伐更新,可使竹林長期處於營養生長階段,推遲竹林開花的時間。如果發現竹林中有開花植株,應及時將它伐除,並立即對竹林進行鬆土、施肥,一般也能防止開花植株繼續蔓延。

藕斷絲連

藕折斷了,在斷麵上卻總是連著那麼多絲。

為什麼藕斷絲連呢?這就要觀察一下藕的結構了。原來植物要生長,需要有運輸水分和養料的組織。植物運水的組織,主要是一些空心的長筒形細胞組成的導管。導管內壁在一定的部位特別增厚(而非全部一律增厚),形成各種紋理,有的呈環狀,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網形。而藕的導管壁增厚部卻連續成螺旋狀的,特稱螺旋紋導管。藕和荷梗的維管束中,螺旋紋導管很多。在折斷藕或荷梗時,導管內壁增厚的螺旋部脫離,成為螺旋狀的細絲,很像拉長後的彈簧。如果用鋒利的刀去切藕或荷梗的話,就很少會在切口上看到這種絲,因為細胞間的連鎖被破壞了,就跟彈簧被切斷了一樣。

植物怎樣傳播自己的種子和果實

植物,一生固定生長在一個地點,直立不動。那麼,是誰把它們的代表送到地球的各個角落去呢?是人嗎?不錯,這裏有人的功勞。你看,起源於南方沼澤地的水稻,經過人們的引種栽培,今天已出現在萬裏之外的北方水田中。可是地球上還有幾十萬種野生植物,又是誰幫助它們遷徙的呢?

植物主要是靠傳播它們的繁殖體——種子和果實來擴大它們的分布區域。各種植物在進化的曆程中,都練就了一身傳播種子和果實的本領;同時還都各自找上了一位配合默契的好幫手,共同來完成形形色色的傳播活動。

生長在田野裏的蒲公英,它的果實很小,但在頭上卻頂著一簇比果實本身還要大的絨毛,微風吹來,那簇絨毛就像打開的降落傘似的,帶著果實,遠離母株,乘風飛揚,飛到很遠的地方,降落下來,在另一個地方,開始繁殖新的一代。我國南方有一種大樹,它的果實像一把把又闊又長的大刀,高高地懸掛在樹梢上;成熟時果實開裂,無數種子飛將出來,好像一群粉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種子本身很小,但它三麵都連著一層像竹衣似的牛透明薄膜,外形活像一隻平展雙翅的蝴蝶,人們形象地稱它們為“木蝴蝶”,而植物本身也就獲得了這一美名。

蒲公英、木蝴蝶有著共同的幫手——風,來協助它們傳播種子和果實。凡是靠風力來傳播的種子或果實,都會長出像蒲公英的絨毛或木蝴蝶的薄膜這一類的“翅膀”。“翅膀”能使種子和果實的比重減輕、浮力增大,一旦風起,它們就隨風飄去,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靠風傳播繁殖體的植物還有楊樹、柳樹、榆樹和楓楊等。

生長在水中或水邊的植物,很自然地,它們要靠水的幫助來傳播繁殖體。椰子可算是植物界中最出色的水上旅行家了。椰子的果實有排球那麼大,果實的外麵有層革質外皮,它既不易透水,又能長期浸在又鹹又澀的海水裏而不被腐蝕;果實的中層是一層厚厚的纖維層,質地很輕,充滿空氣,有了這一厚層纖維,就使整個椰子像穿上了一件救生衣漂浮在水麵;內層才是堅硬如骨質的椰殼,保護著“未出世”的下一代。當椰子成熟時,就會從樹上掉落下來,如果掉入海中,海潮就能把椰子帶到幾百千米之外,甚至更遠的地方,然後再把它衝上海岸,若是環境適宜,那麼,一株幼小的椰子樹就會在那兒開始它的獨立生活。夏天,我們都曾見過荷花池裏的蓮蓬吧?它們像一隻隻翡翠做的小碗,挺立在池中,別看它比你的拳頭還大,如果用手去捏它一下,它也能被你一手握在掌心,原來蓮蓬的質地就像海綿那樣疏鬆,裏麵貯滿了空氣,就在這疏鬆的組織間,嵌埋著幾十顆蓮子。秋後,蓮蓬就會像一艘海綿船,載著它的乘客——蓮子,在水麵漂浮遠去。現在我們知道了,靠水傳播的種子、果實,它們外麵總是包裹著一層又厚又輕、充滿著空氣的保護層,使它們能夠浮在水麵,隨波遨遊。

更多的植物,卻是依靠人或動物傳播種子或果實的。有的種子或果實非常細小,當你無意踩上它們時,它們就黏著或嵌在你的鞋縫裏,你走多遠,它們也跟多遠,當你略一頓足,那麼,它們就和塵土一起,掉到了新的領地上。另一些植物,果實和種子上長著各種各樣的刺或鉤,一旦人或動物和它接觸,那些帶鉤、長刺的小家夥,就能牢牢地掛住動物的皮毛或人的衣物,散播到遠處去。這類帶鉤、帶刺的種子或果實,最常見的有牛膝子、蒼耳子、竊衣、鬼針草等。

鳥類也是替植物傳播繁殖體的好幫手。當鳥類在森林中覓食時,晶瑩欲滴的小漿果,引誘著成群的鳥兒,性急的鳥兒往往是連肉帶籽地一口就把漿果吞入肚中,不久,種子再隨著鳥糞被排泄出來。鳥兒飛到哪裏,種子就在哪裏發芽生長。

當然,植物界裏還有許多“不求人”的種類,像鳳仙花、豌豆等,它們不靠風、不靠水,也不靠動物,而是靠自身的彈力將種子從果實中彈射出來。最有趣的要算噴瓜,它很像橄欖,但比橄欖要略大一點,種子不像我們常見的瓜那樣埋在柔軟的瓜瓤中,而是浸泡在黏稠的漿液裏,這種漿液把瓜皮脹得鼓鼓的,繃得緊緊的,強力壓迫著瓜皮;當瓜成熟時,稍一風吹草動,瓜柄就會自然地與小瓜脫開,瓜上出現了一個小孔,就像揭去了汽水瓶的蓋子那樣,把漿液連同種子,從小孔裏噴射出來,一直噴到幾米遠的地方去。像這樣傳播種子的植物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