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死冤家(2 / 3)

劉培親也在邊上,他掏了手機報警,又打了120把兒子拉走。經過法醫鑒定劉一得倒沒什麼事,不過呂梁動手打人還是被拘留了十五天。

在呂梁拘留期間劉一得父子也沒閑著,他們找到何茂民用權力壓他收回呂代富的墓地,劉一得威脅說:“按老的說我爸是老縣長,呂代富隻是個副縣長,按新的說,呂梁隻是個小工廠的技術員,我卻是個科長,哪頭輕哪頭重你自己看著辦吧!”

何茂民苦著臉說:“我也不想這樣,當時隻是以為一塊墓地而已,沒想到事情卻這麼複雜。”說完後他頓了頓又說,“這事我考慮考慮吧。”

但是隻過了兩天還沒等何茂民明確了態度,網上就有人知道了這事,並且發貼呼籲,要桃花溝的人們留下這個清官。

更誇張的是,桃花溝的鄉親們還集體上訪,他們來到鎮政府,要求鎮裏留下呂代富,給他選一塊最好的墓地。

呂代富就是桃花溝村人,過去呂代富當副縣長時沒給家鄉做過事情,桃花溝村人對他誤解很深。但是當村裏人聽說他為了給父親看病還不顧年邁到工廠打工幫人看大門時,一下理解了他。過去村裏人找他辦事,無論哪一件都是違反政策的,他不幫忙也是有原因的。桃花溝村人一旦理解了就把老副縣長當成了桃花溝的驕傲,他們說什麼也要把呂代富的骨灰留下來。

何茂民何嚐不想這樣做,隻是迫於劉家的壓力他才猶豫不決,現在好了,這是老百姓的呼聲,他就給劉一得打電話,說民意難違,老百姓不願意。劉一得火了,他叫道:“何鎮長你成心是吧,什麼民意難違,民意還不是搖頭扇扇的風,你讓往哪扇它就往哪扇,你別糊弄我,什麼事也得有個先來後到吧,我母親先到桃花溝的,他呂代富是後去的,你總不能讓我母親遷墳吧?”

何茂民沉思了一會說:“有件事我不大明白,呂代富是桃花溝村人,而你母親是別的村子的人,你母親為什麼非要埋在桃花溝呢?”

劉一得想了想說:“我母親在去世前也沒明說,但是我以前聽我母親說過,她上小學的時候就是在桃花溝小學校,可能是因為這個才對那裏情有獨鍾的吧?”

何茂民說:“這事真的挺難辦的,要不你可以來桃花溝問問那些老百姓,你也可以上網查一查,大家都想幫老副縣長完成他最後的心願。”

劉一得怒道:“何鎮長你是不是看我父親退休了,我又是和你同一個級別的,所以沒啥好怕的,我告訴你,我父親雖然退了,可人還在嶧山,關係也都還在呢!”

這話已經說得夠難聽的了,何茂民隻得賠笑說:“我再想想辦法,我估計這事隻能找呂梁解決了,如果你願意拿出一點錢給他,我或許可以說動他的。”

劉一得說:“可以,讓他呂梁開個價吧,隻要我母親能夠在地下安寧就行!”

3.一張紙條

何茂民打電話與呂梁商量,呂梁一聽就不答應,說這不是錢的事,他們家是缺錢,但無論怎麼缺錢也不能拿死去的父親掙錢吧。

呂梁不同意,何茂民是左右為難,而這時候網上又熱炒了起來。隻因為呂代富生前就是“名人”,全國人民都認為他是個大清官,在死後卻連一塊自己選中的墓地也得不到,一時間引起了網民的同情,人們紛紛發貼譴責。這事迅速引起了一些電視台以及報社的注意,大批記者雲集而來,質問當地官員為何不讓呂代富安葬在自己的老家。

何茂民隻得與劉一得再商量,說他真的很為難,桃花溝是呂代富的老家,按照當地風俗,葉落歸根,呂代富把墓地選在桃花溝他沒有任何理由不同意。劉一得也看了網上的貼子,記者的雲集也讓他明白此事隻得自己妥協了,他答應何茂民會在近幾天把母親的墳遷走。

遷墳那天下著小雨,呂梁也來了。他在陳香秀的墳前燒了一刀紙,抱頭痛哭起來。

當地的風俗叫“死人為大”,也就是說你無論有多大的過節,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在生前無論多少恩怨,隻要活著的人來墳前哭悼,死人的家裏人是不能有什麼過激的言行的。因此雖然劉一得對呂梁恨之入骨,但也隻能忍著。

呂梁哭得天昏地暗,哭著哭著就把心裏的委屈說了出來,他說:“陳姨啊,你們生前我反對你和我爸交往,但直到你得了癌症抱著病體去找我,我才知道你們是從年輕時就相愛,但卻一生都沒能走到一起,我問心有愧啊!你讓我答應在死後和我爸爸埋在一起,我確實盡力了,但我還是沒有做到,現在你不用遷走了,我還是把我爸爸埋到別處去好了!”

劉一得一聽愣了一下,他說:“呂梁,你在我媽墳前胡說什麼?”

呂梁站起身來,他遞給劉一得一張紙條,隻見上麵寫道:生而有緣無份,但願死後同穴。下麵的落款竟然是呂代富和陳香秀這兩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