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家康臣服(1 / 3)

知難而退

天正十三年(1585年)十一月,在經曆了三河憤青團的種種責難甚至是性命威脅之後,再也無法忍受的石川數正帶著一族郎黨數百人,連夜離開了三河,投奔至大阪城。

在這兩三年裏,作為三河國極少數的冷靜派兼實用主義者,數正默默地承受著各種罵聲,努力地利用自己的外交手腕,讓德川家在信長死後的戰國亂世裏繼續生存著。但終究還是沒有得到好報,甚至連理解者都寥寥無幾,最終,隻能選擇了離開。

數正的這種行為,給兩家都帶來了一場軒然大波。

德川家自然是手忙腳亂了好一場。作為家中第一重臣,石川數正的突然走人使得大量機密信息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甚至連很多軍事機密也處於隨時外泄的危險境地。

為了防止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家康開始了領內大改革,甚至將原本的軍隊製度布陣模式都徹底改成了以前武田家的了。

對於羽柴家來說,那真是哭笑不得的一場變故。

原本秀吉覺得德川家給了人質又服了軟,基本上不會再有什麼問題了,可現在鬧出這檔子事來,很有可能造成對方的反水。若是三河跟薩摩聯合前後夾攻,那自己大半輩子奮鬥得來的東西估計都得拱手送人了,所以,他必須暫停進攻九州的計劃,先跟家康徹底談妥。

其實秀吉的要求也不高,就是讓家康親自來大阪一次,然後當麵表示臣服就行了,其他的啥也不要。

接著,他派出了以織田長益為首、土方雄久和瀧川雄利陪同的羽柴家外交團出使德川家。

自從信雄跟秀吉名義上講和,實際上投降之後,長益也慢慢地和秀吉的接觸開始多了起來,隨著次數的增多,他漸漸地開始傾向於秀吉,甚至實際上變成了秀吉的近侍,並且想盡了辦法表現自己,討好對方人。這次出使,也是他主動爭取來的機會,他堅信,憑借著自己的口才,一定能將家康乖乖地勸來大阪。

當他們到達浜鬆城時,家康正準備出去打獵,一聽這幾位來了,隻能放下弓箭鐵炮出去迎客。

雙方見麵,寒暄過後長益首先開口:

“去年發生的那件事情,還真是意外呢。”

“那件事情”指的就是石川數正出逃的事情,此時已是天正十四年(1586年)春天了。

家康反應很平淡:“我聽說關白大人收留了伯耆,他最近身體還好吧?”

一聽對方沒有什麼激烈反應,長益開始自信起來,自我感覺這次會談或許能成,於是一邊連聲說道石川數正身體很好,一定轉達家康大人的關心等廢話的同時,一邊頭腦裏拚命地思索著能引起家康興趣,或者說能夠打動家康去大阪的話題。

終於,他想到了一個——於義丸。

話說這位於義丸小少爺,雖說跟他爹家康當年的身份一樣,都是人質,可待遇卻是天差地別。家康以前是要啥沒啥,天天還得受欺負,可於義丸在大阪,卻被秀吉視同己出,不但給予了優厚的待遇,還主動被要求成為了秀吉的養子,改姓羽柴,取名秀康。不僅如此,才十一歲的他,在秀吉的舉奏下,已經成為了從五位下的官員了。

如果在家康麵前說說於義丸如何如何得寵,估計能激起他的父愛心,讓他去大阪也方便多了吧。

於是長益開口道:“要說起於義丸少爺啊……”

“隻要他過得健康就行啦。”家康突然將話給打斷,並且臉色一下子變得冰冷。

織田長益是個知難而退的人。

他知道這次訪問的質量不太盡人意,但是並沒氣餒,決定用數量來彌補質量。

同年正月十四日,接著二十一日,長益等人先後兩次再訪家康,都無功而返,特別是第三次,家康正在打獵,連回去都懶得回,讓外交團的人直接去獵場找他。可憐的長益冒著被突然躥出的野豬大灰狼之類弄死的危險,在山林中的一個草帳篷等了好幾個鍾頭才見到家康。

沒辦法,一行人隻能回到大阪,向秀吉報告事情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