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1年6月,國王路易十六企圖逃亡國外與外國勢力勾結鎮壓法國革命,結果被群眾抓獲,羅伯斯比爾主張嚴懲國王,廢除君主製,但被保守的君主立憲派拒絕。但羅斯伯比爾依然堅持自己的信念,他說:“我已決定把我的生命獻給為真理而作的鬥爭。”這時,奧國皇帝和普魯士國王共同發表宣言,宣稱要派軍隊懲罰“罪犯”,恢複法國的“君主統治”。外國的專製勢力企圖武力幹涉革命的跡象越來越明顯,而國民公會中的保守派竟然沒有動作。
羅伯斯比爾以極大的愛國激情發表演說,鼓勵人民捍衛革命的成果,他說:“我們或者重新回到以前的奴隸製中,或者重新拿起武器!”他的這句話成為流傳一時的名言,鼓舞了人民的鬥誌。
1792年春天,普奧聯合出兵進攻法國。戰爭一開始,法軍就遭到慘敗,因為國王和王後早把作戰計劃送給了敵方,貴族軍官,不是叛變投敵,就是有意避免戰鬥。法軍節節敗退,革命麵臨極大危機。雅各賓派的3個主要領導人羅伯斯比爾、馬拉、丹東向全國人民發出保衛祖國的呼籲,羅伯斯比爾說:“戰爭一旦開始,就必須是勝利的。”丹東在立法會議上作了簡短而情緒高昂的演說:“就要響起的警鍾並不是警報,而是襲擊國家敵人的號角。要戰勝他們,諸位,我們必須勇敢,勇敢,再勇敢,法國就能得救!”這幾句話獲得兩次熱烈的掌聲,並成為至今仍在傳頌的名言。
法國人民英勇地保衛祖國,各地的義勇軍紛紛開往前線,最終把侵略者趕出了國土。1792年8月,國王路易十六被人民逮捕,全國上下一致要求審判國王。當政的吉倫特派,故意拖延時間,不審判國王,說什麼“國王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國民公會無權審判“國王”等等。他們攻擊羅伯斯比爾是“獨裁者”,馬拉是“獨裁的鼓吹者。”這年10月,人們發現了路易十六藏在王宮後麵牆壁裏的秘密文件櫃,裏麵全是路易十六寫給逃亡在外國的法國貴族的信,命令他們盡最大努力“邀請”普奧等國軍隊進攻法國,而他自己則宣稱要“重新掌權”。路易十六叛國和反對革命的罪行再也無法掩藏。
1793年1月15日晚上,法國議會大廳裏召開國民公會表決對國王路易十六宣判問題。表決的方法為“唱名表決”,由議長對700多名議員,被點到的議員逐個上台演講。當點到羅伯斯比爾,他步伐堅定地步上台,握緊拳頭,以充滿哲理的語言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我不能蹂躪真理和正義,而把暴君的生命看得比普通公民還重要。我不能玷辱智慧,而把這罪大惡極的人從窮途末路的命運中拯救出來。我投票讚成死刑。”表決整整進行了兩天三夜,大多數議員讚成判國王死刑。1793年1月21日,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
處決國王是法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引起了歐洲各國反動君主的極端敵視。1793年春天,普魯士、奧地利、英國、西班牙等國組成“反法同盟”,法軍在敵人的大舉進攻下,連連敗退。國內到處發生保王黨叛亂,革命形勢非常嚴峻。1793年5月31日,巴黎警鍾又一次敲響,人民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推翻掌權的吉倫特派,雅各賓派控製了政權。雅各賓派的首領羅伯斯比爾,麵對國內外的危急形勢,采取了一係列果斷的措施。迅速趕走了外國侵略者,平定了國內反革命叛亂,鞏固了大革命的成果。
但是,這時雅各賓派內部發生了危機。3位領袖人物中馬拉被反動派暗殺,丹東變成了暴發戶,失去了革命鬥誌,反對羅伯斯比爾的政策,結果被處決。為了鎮壓反對派,羅伯斯比爾采用極端手段,通過了改組革命法庭的法律,規定可以隨意處死反對派。從1794年6月10日起,平均每天處死50人。結果,使雅各賓派陷入孤立的處境,給了反對派分子乘虛而入的機會。“熱月政變”結束了雅各賓派專政,法國大革命的高潮也隨之而終結。
劊子手·國王·斷頭台
1793年1月21日,劊子手亨利·夏爾顯得特別興奮,天還未亮,他就從床上爬了起來,洗漱完畢,穿上紅色製服,頭戴高帽,準備去“上班”。他綽號叫“巴黎先生,”不知有多少人在他手下做了鬼!但今天非比尋常,因為今天要殺的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大概因為緊張,也可能是過於激動,亨利頭天晚上一夜未睡,但他一點也不感到困倦,照樣和往常一樣精神頭十足。走在巴黎街頭,亨利不知為何,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曾祖父桑鬆·夏爾,“當初我那曾祖父選擇幹劊子手這個行當時,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他的後代會親手殺了國王吧?!”亨利在心裏說,不禁有些飄飄然,心頭竟然湧上一種職業自豪感。
要說到亨利·夏爾的曾祖父桑鬆·夏爾選擇劊子手這個職業,還真有點傳奇色彩呢!桑鬆原是路易十四手下的近衛軍軍官,出身貴族。真是機緣巧合,有一次桑鬆到巴黎郊外騎馬,突然從馬上摔下來,失去知絕。他被人救起來,送到附近的一所房子裏,主人的女兒名叫瑪格麗特,長得漂亮迷人,又溫柔大方,對桑鬆嗬護體貼。桑鬆一見到瑪格麗特馬上忘了傷痛,對她一見鍾情,不禁墜入情網。在熱烈的初戀中,桑鬆隻想到和姑娘頻頻約會,花前月下,消磨美妙的時光。至於說姑娘家境如何,父親是幹什麼的,他一點也不關心,所以從來沒問過自己的戀人。
正巧有一天,桑鬆從巴黎的“鹹井廣場”經過,當時那是執行死刑的地方,桑鬆突然發現瑪格麗特的父親正在綁一個即將接受死刑的犯人。原來,他是劊子手,名叫皮埃爾·儒埃納。真沒想到自己愛人竟然是劊子手的女兒!桑鬆不禁渾身直起雞皮疙瘩。他考慮了很久,狠心和姑娘斷絕了關係。幾天之後,難以割舍的桑鬆又回到姑娘身邊,說他沒有瑪格麗特就活不下去,為此他和家裏鬧翻,並毅然辭職,帶瑪格麗特私奔。兩人慌忙收拾行裝,正準備出門兒,老頭子皮埃爾·儒埃納回來了!他一把扭住桑鬆的衣領,大聲說道:“你這混蛋!你玷汙了我女兒的貞潔。你必須娶她,並且做我的助手,將來接我的班。否則,我把你們兩人都殺了!”“為什麼連瑪格麗特也殺了呢?我……”不知怎麼的,桑鬆一見老頭子就覺著心慌意亂,說話也有些結結巴巴了。“因為一個失去了貞潔的劊子手的女兒,還有誰願意娶她呢?”就這樣,桑鬆答應了儒埃爾,1688年9月24日,桑鬆繼承了嶽父的衣缽,正式當上了劊子手。
後來,桑鬆的兒孫也都繼承祖業做了劊子手,這一家成了劊子手世家。亨利·夏爾到了刑場,發現陣勢與以前大不相同。刑場周圍沒有堅固的柵欄,禁止任何圍觀者越雷池半步,幾千名士兵緊緊圍住斷頭台,四周戒備森嚴,幾十門大炮嚴陣以待,黑洞洞的炮口對準各個路口,防止保王黨來劫救國王。上午10點左右,囚車到達刑場,國王下車後行刑官催他上斷頭台,劊子手的兩名助手過來替他脫去衣服,路易十六拒絕了,他步履蹣跚,晃晃悠悠地往斷頭台邊走去,兩腿發軟,直想癱倒在地上,隻是想到臨死也要維護國王的尊嚴,才那麼硬撐著。路易十六看看斷頭台上的斬首機,心裏說不出是什麼滋味,除了死亡即將到來的恐懼之外,路易十六還有對自己的嘲笑,因為這斬首機還是他參與發明呢!也是他親自允許用斬首機執行死刑!想不到今天玩火自焚!
原來,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政府處決死囚用的是車裂刑,類似中國古代的嚴刑“五馬分屍”。這種刑罰極其殘酷,令人不忍觀看。有一次,夏爾奉命處決一位犯誤殺罪的年輕人。臨刑時,犯人和情人訣別,場麵非常淒慘。旁觀者看了大為感動,一擁而上放了犯人,燒了刑具,有人對亨利大聲喊道:“今後處死犯人要幹脆利落,別讓人受罪!”1789年12月1日,國會議員約瑟夫·伊裏亞斯·約吉坦醫生在國會大聲疾呼,要用新方法,使犯人在短時間內無痛苦地死去。於是,議會通過決議:今後處決不見血,改用絞刑。亨利·夏爾是第一個用絞刑送犯人歸天的法國劊子手。一根繩索不能讓犯人立即一命歸天,約吉坦醫生另覓他方。
1790年4月的一天,約吉坦醫生和夫人一起去劇院看啞劇《埃蒙的四個兒子》,劇中有一個機器飛快地砍下了一個木偶腦袋。約吉坦大受啟發,突然又想了一個新的主意。第二天,他找來法國第一號劊子手亨利·夏爾,問他處決犯人可不可以用斧砍或劍斬,亨利告訴他,斧與劍力量不足,而且砍多了要卷。約吉坦聽後說:“那製造一個快速斬首的機器怎麼樣?”
“這個主意倒不錯,可以試試。”亨利以職業劊子手的口吻說。於是,約吉坦又推動國會通過決議,今後處決犯人改用斬刑。又請德國能工巧匠多皮亞斯·施密特製作了一台斬首機。約吉坦首先用它殺了幾隻羊,大獲成功。為求萬無一失,約吉坦又親自監斬死囚。劊子手動作麻利,但斬到第三人時,刀口卷了。路易十六聽說後,召見了有關人員,建議把斬首機上的鍘刀改成三角形,親自畫了一張圖。
改進的斬首機一經試用,果然收效顯著。路易十六禦批正式啟用。從囚車到斷頭台,隻不過有幾步,路易十六卻巴不得有萬裏之遙。最後,他終於登上了斷頭台,劊子手試圖綁住他的雙手,蒙上他的眼睛,國王拒絕了。於是神父勸說:“你當知道,主耶穌受難時,也被將他雙手綁住。”路易十六順從了。這時行刑樂隊奏起樂來。接著,劊子手把他臉朝下平放在斷頭台上。神父口中念道:“聖路易的兒子,你升天吧!”鍘刀落下,國王轉眼身首異處。
青年拿破侖
20世紀80年代,中國某年高中,學生會組織的一次百科知識競賽中,有一個題目這樣問道:“古今中外曆史上,請舉出一個你最仰慕的人物。”不少學生都寫道:拿破侖。其實,並非僅僅這一個高校如此,當時中國不少高校都對拿破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人稱為“高校拿破侖旋風”。拿破侖在中國高校所引起的這股熱潮絕非偶然。這個時期的中國改革開放剛剛步入正軌,那麼思想界的主流就是思想解放、言論自由,這與拿破侖在法國啟蒙運動思想感召下,勇敢打擊歐洲封建勢力,建設自由、平等的共和國有不少雷同之處。所以說,作為曆史人物的拿破侖,其影響可以說極為深遠。
1796年8月15日,拿破侖·波拿巴出生於法國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的一個貴族家庭。就在這一年,本不屬於法國的科西嘉島歸法國管轄,或許,這對拿破侖來說是某種征兆。他的父親是一位律師,曾熱衷於政治,參加過法國的政黨。1779年,拿破侖10歲,父母為了讓他長大以後適應法國各種環境,多了解法國的曆史發展、文化背景和現實社會,送他到布倫納城去學習。拿破侖懷著喜悅和自信來到了布倫納。在這裏接受了5年的文化教育。或許是對法語的特別陌生,或者是興趣全無,拿破侖的法語很差,以至於影響了他的一生。到後來當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皇帝時,他的法語說得竟然很不通暢!
然而這5年的學習,對拿破侖又的確很重要,他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曆史課學得很好,可以說很出類拔萃,他對法國的曆史事件、曆史人物、曆史發展了如指掌,這也成了以後拿破侖引以為自豪的本領!此外,數學課他也學得很好。15歲那年,拿破侖開始了他一生中的重要路口,進入了巴黎陸軍學校學習。學習時間雖然隻有兩年,但對拿破侖來說,是思想形成、發展的最關鍵時期。受啟蒙運動者的影響,他認真閱讀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等人的著作,尤其是盧梭的作品,對他影響尤甚。從這些思想家的思想深處,他了解到人類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一些獨裁者嚴重阻擋了人類曆史的進步,森嚴的等級製度,是製造人類極不平等的現實的根源,而封建統治者的殘暴、貪要,就是束縛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桎梏。所以,要徹底打敗、清除封建統治,建立一個自由、平等、和諧、幸福的人類新社會。
拿破侖的這種叛逆思想,成了青年拿破侖奮鬥、追求的中心思想,也成了他為之執著奮鬥的遠大理想。巴黎陸軍學校畢業後,拿破侖當上了一名少尉軍官,可是,軍校每年畢業很多的畢業生,在這些畢業生中,拿破侖與其他學員一樣,沒有更值得他的老師、同學特別關注的表現,他隻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學員而已。
不久,拿破侖的機會來了。1791年,離開故鄉幾年後,他第一次回到故鄉,任務是同科西嘉的保王黨進行堅決的鬥爭,不允許他們對法國大革命進行任何阻撓。1792年,拿破侖第二次回到故鄉,針對保王黨內部頑固分子企圖對革命進行反撲,拿破侖采取了果斷而有力的措施進行打擊。經過這兩次故鄉之行,拿破侖非常自豪地感覺到,他像他父親一樣,對政治有了濃厚的興趣和極其高度的熱情。這使他在整個法國大革命時期,能夠堅定地站在革命營壘之中,對革命予以最大限度地支持。尤其是在革命進入低穀,不少貴族出身的軍官紛紛叛離革命,逃到國外去過安逸自在的生活,甚至積蓄力量,伺機向革命進攻。在這時候,拿破侖卻仍然留在革命營壘中堅定不動,他對叛變革命的貴族軍官們非常氣憤,同時,他在心中告誡自己:在反對封建勢力這個革命大潮中,自己一定要堅定立場,寧可死去,也決不背叛革命!
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投身革命,準備隨時為革命獻出一切,甚至為之犧牲。與此同時,拿破侖參加了多次反歐洲封建聯盟對法國革命的幹預,這使年青的拿破侖有了充分的曆練,他也充分地利用了這些機會。在鬥爭中,他越來越熟悉封建勢力對革命運動所使用的破壞方法,也越來越明白應該如何與之鬥爭。這對他以後領導革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終於,青年拿破侖有了獨自領軍的表現機會。1793年,拿破侖24歲,年少氣盛,鬥誌正旺。這一年,法國保王黨人在英國人的大力支持下,試圖消滅革命軍。他們一舉攻占了法國南部位於地中海沿岸的重鎮土倫。拿破侖奉命迅速奪回土倫,打敗保王黨。這個任務非常困難,土倫是南方大門,其防禦工事非常堅固,而且,保王黨準備以此為據點,進一步擴大戰果,所以防守嚴密。
“怎麼辦呢?這可是自己的表現機會,如果成功了,以後會有前途無量;如果失敗了,以後可能永無出頭之日!所以,這次行動,隻準成功,不許失敗!”拿破侖很明白這件事情對他意義重大,於是他盡了最大努力去準備。經過認真、謹慎地調查、準備,拿破侖認為,要以強火力攻克土倫。於是,他加緊製造大炮、訓練炮兵。幾個月之後,一支炮兵部隊在拿破侖的精密布置下開到了作戰地點。”準備作戰!”拿破侖下達命令。
“呯、呯、呯”幾聲槍聲後,拿破侖的士兵倒下了幾個。原來,保王黨們隱蔽暗藏的工事裏,趁拿破侖不注意,率先向拿破侖的軍隊開火了。拿破侖一看,自己的士兵先倒下了幾個,十分生氣,他所率領的炮兵戰士,因大多是幾個月前集訓的,沒有上過戰場,看到這種場麵,一部分士兵害怕了。拿破侖感覺到,要是不立即進攻,後果將不堪設想。
隻聽見“轟、轟、轟”,震耳欲聾的炮聲襲向保王軍陣地。一陣炮聲過後,敵人倒下了一大片。拿破侖的士兵一看打擊奏效,一下子土氣大振,接著又是一陣“轟轟”的巨大聲響。敵人的防禦工事被摧毀了。“衝啊!”拿破侖身先士卒,看到時機一到,他第一個躍出陣地,衝向敵人。士兵們一看指揮官這樣奮不顧身,也一個個如離弦之箭向敵人猛撲過去。經過激烈地交鋒,敵人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拿破侖大勝敵人,占領了土倫。不出拿破侖所料,這次勝利使法國軍官們對拿破侖這個年輕的下級軍官另眼相看,而且為了表彰拿破侖為革命所作出的傑出貢獻,他被破格提升為將軍,拿破侖非常高興。
但拿破侖高興得過早了,革命政府中不少人對這個出身貴族家庭的青年將軍表示懷疑。他們懷疑他參加革命的目的與動機,他們懷疑這位連法語都說不好的青年是真正的革命者。有人甚至編造一些故事誣陷他,致使他遭受不應遭受的迫害。拿破侖陷入深深的迷茫和痛苦之中。
這種情況持續了將近兩年。
1795年,保王黨人買通巴黎的武裝警備司令,國民議會受到保王黨人的包圍。這時國民政府中有人想到了拿破侖,於是他被再度任用,被任命為法國“內防軍”司令。這年10月,拿破侖指揮6000士兵,去對付近3萬人的保王黨部隊。這種情況對於血氣方剛的拿破侖來說,一點也沒有恐懼,他反而認為,這正好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自己的才能。他認為,如果自己是3萬兵力,而敵人隻有6000,那麼,打勝了不足為喜。
拿破侖在街上架起大炮,向保王黨發動猛烈轟擊。保王黨在這個時候還在做戰爭準備呢,當他們聽到隆隆炮聲時,都驚慌失措,匆忙去尋找武器反抗,但已經來不及了。拿破侖率軍英勇出擊,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就把敵人全部鎮壓了。拿破侖以少勝多,又取得了一個重大勝利。他暗自高興:這次看你們這些人還重視不重視我了。果然,土倫戰役和鎮壓保王黨戰役,使拿破侖名聲遠揚,法國國民革命政府對拿破侖委以重任。
1797年,他被任命為法國“意大利方麵軍”總司令,後又率軍進軍埃及,取得了無數勝利,充分顯示了青年拿破侖的雄厚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