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
這是開章明義的第一篇歌訣,闡發運氣學說的哲學道理。如果從運氣推算術的技術麵來看,這一段話主要起著對運氣學說指導思想的提示作用,並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
所以初學運氣推算術的讀者,一開始也可以不必在這段文章中下大功夫。對這一段口訣,隻要有所了解和領會,知道大概是怎麼回事就行了。
當你通讀完全書,了解並掌握了運氣推算術的技術之後,再回過頭來學習這段口訣,可能會有更#更本質的心領神會。雖然這樣,我們還是先來大致看這段口訣中講的是什麼意思。
“太”,是極其至大的意思;“虛”,是空虛無物的意思。
在極大極虛、無聲無臭之中,存在著有極大極至的“理”和“氣”。
當理和氣尚未分開,成一片混沌的時候,這就是所謂的太虛。
“無極太虛”,指的是對太虛流行之氣中起主宰作用的理而言的。
“太極太虛”,指的是對太虛起主宰作用的理中流行之氣而言的。
“理”和“氣”都是很抽象難解的概念,其實它們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東西。
“理”和“氣”都不能割裂開而言,從它們的分別來說是兩個東西,從它們的渾合來說,則是一個東西。
有“理”的存在,才有“氣”的存在;有“氣”的存在,才有“理”的存在。
“理”和“氣”名稱上不同,其實其本質是一回事,並不存在有和無、一和二、先和後的說法。
“乘氣動靜生陰陽”,這一句話講的是太極乘氣機之動而生陽,乘氣機之靜而生陰。
也就是所謂“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為什麼不說是無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而要說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呢?
這是因為無極是專門針對理而言的,而理則無所謂動和靜;而太極則專門是針對氣而言的,而氣就有動和靜的分別了。
“陰陽之分為天地”,講的是當陰陽產生流行之後,陰陽相生,循環不已,陽中的清者積而為天,陰中的濁者積而為地,因此有了天和地之分。
“未有天地氣生形”,講的是在還沒有天地之時,由太虛之中,氣化生出天地之形、即所謂“氣生形”。
“已有天地形寓氣”,講的是已有天地之後,當初的太虛之氣即已經存在於天地之形中了,“氣”寓含於“形”中。天得到太虛之氣用來資助萬物的開始;地得到太虛之氣用來資助萬物的生長。陰陽是理中流行之氣,所以說“從形究氣日陰陽。”太極是氣中起主宰作用之理,所以說:“即氣觀理日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