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騎自行車的保健
現在不少旅遊者,尤其是年青人,越來越喜歡騎自行車旅遊,優點盡管很多,但不能忽略“自行車病”。
由於長途騎車,體位、體重長時間壓在車把的兩手上,使手掌根部受壓力量過大,致使橈神經在腕鉤骨管出口處受到擠壓而造成橈神經麻痹,主要表現有兩手麻木、乏力,有的肌肉出現輕度萎縮,握筆和用筷子進食時的動作不精確等。
長途騎車,還會引起尿道炎等泌尿係統的病變,原因是騎車時,身體大部分重量集中在坐墊上,若坐墊較硬,前部又較高,人的重心又較靠後,體重就會通過狹窄而又堅硬的坐墊反作用於會陰部,使會陰處長期受壓;同時加上蹬車時,坐墊對會陰部的摩擦外力長期刺激尿道上段等,就會使陰部皮下組織增生,肥厚發硬,並形成彌漫性紅腫,發炎,充血等,從而壓迫尿道而產生排尿不暢、排尿疼痛。如何預防呢?
要將自行車坐墊墊軟些,最好放上一個海綿做成的套子,以緩和對會陰部的壓力;根據身高,把車座的高度調整到適當的位置,使騎車時上身不致過於前傾,體重落在車座上,以減少兩臂的壓力;在騎車的過程中,身體正直與俯身兩種體位姿勢,應不斷進行適當的交替變換,並且經常變換兩手握把的姿勢和位置,以防單一姿勢使手掌根部的某一點長期受壓而造成神經麻痹。
此外,長時間騎車,大腿內側與坐墊的摩擦易損傷表皮,應帶上保護皮膚的藥棉、橡皮、膠布與紅汞。在烈日當空時,應戴上大舌涼帽,預防中暑。途中的三餐需定時定量,以維持一天的熱量。
六、徒步旅遊的保健
徒步旅遊,在很多年前稱為“遠足”,意思是“以體育運動為目標的遠地旅行”,這種旅遊方式,目前雖然采用的人不多,但在經濟文化相當發達的今天,卻有著特殊的意義。事實上,徒步旅遊對神經衰弱、糖尿病、動脈硬化、體質不良,以及許多適於開展體育鍛煉的慢性疾病,都可收到意想不到的防治效果,是祛病延年,增強體質的一個極好方式。
首先,要有一雙穿著舒適而便於遠行的鞋子,切忌穿新鞋,因為走不了多少路便會腳痛。此外,皮鞋、高跟鞋以及過舊的鞋子半路易損壞,也不要穿。宜穿球鞋、旅遊鞋、軟底平鞋,這樣行走起來輕巧而有彈性。為了防止腳疼和損傷,可帶一點護創膏和鬆節油。
其次,負擔宜輕,盡量輕裝上陣,除了必需的生活用品外,一般都不要帶。若是夏季旅行,一定要做好防暑準備,一頂草帽和一壺鹽開水是必不可少的。為了防止強烈的太陽光,墨鏡最好戴上。若是冬季旅行,要注意防寒,可穿輕而暖的鴨絨外衣,一般亦以少穿為宜。
還有,徒步旅遊一定要注意保護腳,每到一個休息地點,都應該用熱水泡腳,使足底血管舒張,角質層(腳繭)軟化,這樣既可減輕步行的疲勞,又能防止腳底起泡。在日本民間,對於要“遠足”的人,行前和途中常用艾葉灸足三裏穴,據說這樣可以增進腳力,保持耐力,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中醫認為,足三裏穴是全身強壯性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