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國王交給的任務(3)(2 / 3)

良威驚魂未定,“呼哧呼哧”大口喘粗氣,一屁股坐下,想緩一會兒。但是噩夢未完,又聽長嘯,側首看來。“呀,不好,”良威脫口驚叫而出。原來是,又來了一隻大雕。良威趕忙抓放置於身邊的刀。然而抓倒了,反手了。這一隻雕已然俯衝而下。良威情急之下,隻有這麼將刀投出。合該良威造化,吉人天佑,刀尖恰好剟入了大雕的心髒部位。“撲嚓”,大雕劈落。磕在“平台”的邊緣,摔向峰下。

良威歇了很長時間,恢複了一下體力,繼續攀爬山峰。終於,到達之巔。其上草兒太多,奇形怪狀,世人多難以見到。又有哪一類是明目草呢?還好,來時官家給了一張草圖,照而來尋。真還找到了那麼一小叢,之形狀同圖樣相差無幾。

“大概是它了,”但良威又不敢確定,於是把眼睛對著日頭照耀了一下子,立時有些昏花。然後,馬上擠了一點草汁抹到了眼睛上,頓時眼前大亮,勝過從前。

良威大喜,“就是它了。”遂采了幾株,下了山峰。

昌樂國的玉蓮公主用了良威所采來的明目草,果真奇跡,近乎瞎掉的雙眼很快恢複了光明。國王大喜,於宮中接見了良威。他見良威一表人才,心中更加喜歡,同坐在一旁的王後相對視了一下,不約而同點了點頭。國王簡單問了一下良威的出身,(良威的回答當然臨時而編)然後道:“朕有意將你留在昌樂國,做玉蓮公主的駙馬,享受這榮華富貴,你可願意?”

“陛下恕罪。與公主姻親及複國雖然具有極強的誘惑力,草民並非不動心。怎奈,在紅林國,家中上有父母,因此上不敢久處外邊,望求陛下收回聖命。”

“既然如此,朕也不便強人所難。這樣吧,你想要求多少賞賜,盡管張口。”

“這……,”良威憋了半天,終於鼓足勇氣,向上叩頭,說道:“陛下再恕外民大罪,死罪,我想要求獲您頭上的這一頂王冠。”

“什麼?你也敢,”國王不聽猶可,一聽,眉橫目立,怒發衝冠,騰地立起。

“陛下千萬別誤會,外民隻是求一頂冠,並非蓄謀覬覦陛下的王位與江山,”良威趕忙作解釋。

國王盛怒,厲聲喝道:“好你賊人,卻居心叵測,打朕王冠的主意。武士,給朕將此賊拿下。”

若遇往常,他或許還不致如此動肝火。隻因前兩日宮中鬧賊,要盜取他的王冠。但是賊人沒能得逞,卻殺了數人。一見受到宮衛圍困重重,自己不能走脫,他便自殺了。國王聯想到此事,認為良威與那賊同夥,故而震怒。

武士不容分說,向前將兩位擒執。

良威大呼:“冤枉。”

國王怒氣難消,降下口諭,將良威拉到午門之外,亂瓜打死。

但是在這個時候,驚壞了一人,便是王後。她打見到良威的第一眼起,便產生了一種十分異樣的感覺,有點像是親情的連接。可能是因為良威的麵相十分酷似自己的哥哥。現在見國王要殺良威,趕忙攔阻道:“陛下,暫不要殺他。”

“怎麼,梓潼,你要為一名賊人求情嗎?這為了什麼?”

“陛下,他是不是一個惡賊,尚無確鑿證據來下結論。但是臣妾隻知他冒死取來了明目草,醫治好了我們小公主的眼睛,便不是一個壞人,而實屬勇士。向陛下討索王冠,的確大逆不道,甚是無禮,但這又是陛下允許他可以提出要什麼賞賜的,也算不得太過分。他人不明真相,而陛下卻處死有功之人,又如何對外界解釋清楚,平息非議?如果陛下再遇到采明目草之類的為難事情,還有誰再肯於赴湯蹈火,替陛下效命呢?先不要冷了這位勇士的心,不論基於什麼原因,均不應殺他。問他求賜王冠的隱情,另作屈處才是。”

“嗯,便依梓潼,”國王點頭,認為在理。於是,壓了壓火氣,重新坐下。教將良威押回來,道他:“你把所以求朕頭上王冠的真實原由明白講來。如果讓朕聽著有半句像是扯謊,定然將你萬剮淩遲。”

“謝陛下寬仁,容外民奏明,”良威再不敢隱瞞。他觀國王與王後,人都還不錯,假若自己繼續欺騙人家,道理上有些講不過去。不如將真相講出來,講明白,或許對自己的命運來說還可能好一些。

良威這兒講述著一切,國王那兒眯著眼睛,靜靜聽著,並不感到有什麼太過驚奇之處。但是王後卻聽著聽著,不由地表情變得憤怒起來,而且還在咬牙。當一聽到良威說,但求得王冠是要獻給他自己的國王穀山的時候,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與火氣,猛然大喝一聲:“住口。”拍座椅的把手,立身而起。手指良威,渾身栗抖,麵孔變得賽過饕餮之惡,整個人像是發了瘋的牝狼,叫道:“你與你的國王均該死,該死。殺……殺了他(指良威)。”

改變忒快,王後的這一反常舉動,把國王、良威及在場的其他所有人都驚了一跳,鬧傻了,不清楚王後緣何會發這麼大的脾氣。王後是個看上去原本較為和善可親的一個人兒,怎麼也會突然一改之前的態度,變成這麼一副凶煞可怕的樣子?同她相熟悉的人更會詫異,王後平易近人,而不是如此。尤其是國王,心說:“方才我要殺他,你卻攔著。現在你怎麼倒反主張,叫起殺來?”

國王聽王後喊“殺”,那就殺吧。一揮手,示意將良威拖出去處死。於是,武士們再次來牽扯良威。

良威自然不甘心就這麼死掉,大呼:“你們不能這樣。”拚命掙抗。由於天熱,衣服穿得單薄,他的胸懷被扯開了,那一隻如意鎖的鏈子也被扯斷,掉落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