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威、巫剛等人一商議,決定將一幹惡種暫時帶回烏龍寨,尤其是李烈,不僅是少侯爺,大小還吃著正三品官員的俸祿,不便輕易處治,須奏明王上。另外,還要照顧到顧命侯李勃蘭的麵子,他可是主宰一方的重臣。如果草率處置這件事情,隨便就懲治了李烈,怕是會觸怒李勃蘭,引發亂子。但有必要向李勃蘭通告此事,讓他看著怎麼辦。
李勃蘭聞訊,一蹦多高,臉色都變了。劫持公主,罪大惡極,要滿門抄斬呀。李勃蘭破口大罵“小霸王”李烈地上的禍不惹卻惹到了天上,是要全家人的命呀。同時,他也恨自己咋就養了這麼一個混蛋兒子,簡直是業障。不僅不爭氣,不給家門增光添彩,反總是教人不省心,替他平事。李勃蘭當然心中怕了,大難怕要降於頭頂,必須設法消解。另外,他又擔心兒子的生死,雖然不肖,但畢竟也是自己的心頭肉,不能不顧。李勃蘭厚著老臉皮來到了烏龍寨,向仙霞公主請罪。
仙霞公主寬仁大度,並沒有責怪李勃蘭,當然是為了安撫其心,為了自己父王的地位永固。她道:“這件事情就算過去,不要重提。我也不會上奏父王,請顧命侯安心便是。”命將李烈一幹人等放還。
李勃蘭“深受感動”,對公主連連拜謝。但如果就這樣便宜了李烈,這樣帶回去,李勃蘭也覺得理上講不過去。他手指著自己的兒子喝道:“小畜生,你真是愈發有出息了,學會了幹賊匪的勾當。你生了幾個膽子,敢於襲擊當今身上的金枝玉葉,想要教咱全家人都上刑場嗎?看我不打死你。”當著公主的麵,將李烈用馬鞭子好一頓抽打,打得李烈聲嘶力竭告饒認錯,並伴鳴號。
公主見李烈皮開肉綻,有一些不忍目睹,連忙勸住李勃蘭。李勃蘭將兒子扯到了公主麵前,喝令他再請冒犯之罪。李烈痛苦認悔(實則是皮肉之苦如同煎熬而難忍生淚,但卻會讓人錯覺)。李勃蘭再次向公主表示,回去後還要好好教訓這業障,教他認真改過,重新做人。
李勃蘭回到自己的東安堡之後,將李烈又一頓痛斥。“小霸王”到了家裏頭,來了精神,反倒狡辯:“咱們已然與魔方國國主馬崇隆聯手一家了,要反穀山匹夫的,遲早得抓破臉兒。您也知道,兒子我惦記仙霞公主可不是一天兩日呢,天賜的良機我能錯過嗎?所以我得搶那丫頭片子到手。穀山知道又能怎麼樣呢?咱們就扯起反旗,自立為王,不再受人約束。另外,有仙霞公主於掌而握,還可以向穀山匹夫行加要挾,勒索到無限的財物、土地、庶民,更要教他承認咱們的新國度。這豈不是美事一樁?”
“胡說,”氣得李勃蘭賞給了兒子狠狠一記耳光,斥道:“你曉得什麼?現在陣營尚未穩固,時機沒有成熟,草率舉事如何有足夠的力量來同穀山抗衡?隻會惹火燒身,傾巢而覆。凡事皆須謹慎,不是憑著腦熱。往後,你若再給我做出像是今天這類的不計後果,捅大簍子事情,打算你的狗腿。另外,同馬崇隆之間有勾結這件秘事,你如果走漏出去一點兒口風,那將禍及九族。我必先剝你的皮,抽你的筋,讓你死頭裏。你都給我記住了。”
前麵提到,李勃蘭野心勃勃,久而懷有不臣,隨著勢力的增強,欲望更強。他暗中同桑林侯林啟文(當年倒戈殺死偽龍山國國王薛飛而立有大功,受封萬戶侯。領地同李勃蘭的新賜領地相比鄰,但其勢力僅及李勃蘭的一半)、從二品飛虎將軍竇之雁(亦為薛飛舊將,與林啟文一起賣主求榮,投歸穀山。而今,在邊關大帥、鎮北大將軍連仁麾下為要將)相勾結,形成密黨,蓄謀叛亂。後來,魔方國國主馬崇隆派來的密使,與李勃蘭互訂同盟,並許諾了太多的利益,待得時機,兩方裏裏應外合,共同顛覆穀山的王朝與江山。
襲擊公主事件雖然過去,但李勃蘭仍然後怕。公主雖然未加追究,而一旦穀山獲悉這件事情呢?也會如公主一樣寬容嗎?會不會懷疑自己在這一事件上扮演了幕後操縱者的角色,有什麼陰謀詭計?穀山可是對白龍族的幾方勢力一直不放心呀,假如抓住這一事件為借口,向自己開刀以儆效尤……,李勃蘭不敢往下去想,不由冒出一身的冷汗。
忽然,其長子李光跑來,向李勃蘭低低耳語了幾句。
“哦,”李勃蘭麵露驚異之色,趕忙匆匆而去。原來是有幾位神秘客人光臨,不得不迎。
來者為誰?其中一位卻是輔國大將軍哥罕,同來還有一名魔方國特使——東台侯、王弟馬鈞隆。李勃蘭對於馬鈞隆可是相當熟悉,不止一次密訪東安堡。哥罕、馬鈞隆此來,當然是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要同李勃蘭一塊醞釀一起大大的陰謀。